中關村回顧 (七) - 百歲科學家壽星貝時璋伯伯
文章來源: 中關村人2007-03-31 19:16:33

    貝伯伯是我最熟悉的科學家長輩之一,今年已經一百零四歲,是科學界少有的老壽星,也是最年長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一生沒有生過大病,98歲之前沒有住過醫院,除了正常的體格檢查,他是不去醫院的,平常幾乎從來不打針吃藥。總結自己的長壽經驗時,貝時璋認為主要得益於4個方麵:淡泊名利,寬厚待人,適當運動,注意營養。老人的長壽觀看似簡單,可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卻值得人們深思。

    在他八十來歲時,幾乎每天還可看到,他一早便步行上班,穿過人來車往的馬路,從住所沿著中關村北一條街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來回3000步,這條路貝時璋走了整整40年。生命不息,活動不止。貝伯伯給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一生都在做事,做學問。無論在浙江大學當教授的二十年,還是在中國科學院工作的五十餘年,總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教書,做研究,搞學問。踏進貝家,年輕人會覺得從房子、家具到他的用品等都似乎不合他的身份,顯得過於儉樸。貝伯伯曾說:“學問要比勝似我者,生活要看不如我者。” 他孫女貝泠1991年考上大學,他送她的題字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95年開始工作,他送給她的題字是業精於勤,行成於思;而1998年在她即將出國時,他又一次題字,就是這句學問要比勝似我者,生活要看不如我者 

    貝伯伯是浙江省鎮海人,祖輩靠打魚為生,12歲隨父親外出求學。先在漢口的德華學校,後到上海的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德文科讀中學。1921年在同濟醫工專門學校的醫預科畢業後到德國留學,先後就讀於福萊堡、慕尼黑和土濱根大學。1928年3月在土濱根大學畢業,並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貝時璋在德國的八九年,受到德國傳統的嚴格的生活規律和深刻的學術思想的熏陶,對他以後的科研生涯有很大的影響。貝伯毌是蘇州人,他們育有二男二女,擁有一個令人稱羨的家。

    他們一家和我們家是世交。我父親也留學日、德,他和貝伯伯長期共同在浙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工作,而且都是搞生物的,有深厚的友情。我媽媽和貝伯母是同鄉。我姐姐則和他家的二女兒貝誠,小兒子貝德從小就是同學和好朋友。我出生在浙大西遷時的貴州湄潭,貝伯伯貝伯母從小看我長大。在我結婚時,他們都送禮致賀,說我也長大了,因為在他們眼裏,我永遠是小孩子。他們的大兒子貝豐是大學教授,“文革”時我串聯到成都地質學院還去看過他。大女兒貝濂是協和著名的內分泌醫生,我家二老生前有病時總是請她幫忙。她們夫婦和貝德夫婦長期和父母同住,貝伯伯,貝伯毌長壽和他們分不開的。貝德和我關係很好,他如同我的大哥哥,五六十年代,我走到他窗下,一吹口哨,他馬上打開窗子,對著窗子我們就聊起來,有時就上樓去。他的兩大愛好深深地影響著我——一是古典音樂,一是無線電收音機。他那時裝的還是電子管收音機,加上針式唱機和大唱片,我們一起欣賞貝多芬、施特勞斯、柴可夫斯基優美的樂曲,到現在還回味無窮。 

    今年3月,在貝伯伯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之際,圖賓根大學第五次授予他博士學位。 19283月,25歲的貝時璋院士在德國圖賓根大學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78年、1988年和2003年,在貝時璋院士獲得博士學位50周年、60周年和75周年的日子裏,圖賓根大學曾3次分別授予他博士學位,使他成為圖賓根大學的“鑽石博士”。 貝伯伯一直是圖賓根大學的驕傲。在他獲得博士學位80周年前夕,德國媒體多次報道貝老的事跡。作為圖賓根大學年齡最大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德國同行和媒體紛紛向他表示敬意。

    我希望貝伯伯能更長壽。今年二月戴芳瀾先生的兒子回國,曾到貝伯伯家拜訪。回來後打電話給我,說貝伯伯和他的家人問起我。後來又發來了他們和貝伯伯一起合影的照片。我下次回國,一定會先去看望貝伯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