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
農曆新年前最令人震驚的一條新聞,無過於弗吉尼亞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朱海洋的凶殺案。這個案子本身並不複雜,也沒有很多謎團。從目前傳出的消息來看,朱海洋的殺人和兩年前同一所學校韓國留學生趙承熙案件一樣,主要是出於心理失常。無獨有偶,去年在加拿大也發生了一起類似的慘案。一個前中國留學生用一把利刀,割下同車廂一位不相識旅客的頭顱。可以肯定地說,轟動大陸的北京青年楊佳殺警,也同樣由於心理失常。至於說是不是精神病,就看所在國的法律醫學鑒定標準,或者其他政治利益需要。
在深深同情青春美貌的受害者楊馨的同時,我也寄同情於朱海洋,一個學業很優秀很有抱負的青年,就這樣輕易地把自己毀了。不要隨便把這件事看成一件突發的小事,並且與自己無關。“人命關天”,對於死者和凶手本人以及他們的父母親友,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不但如此,人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周圍的過程,就是分析一件一件獨立個案的過程。沒有一個所謂的聖人能夠預知一切。把任何類似事件看成是孤立事件,試圖趕緊忘掉的想法,都於事無補。因為下一次同樣事件,也可能發生在你的周圍甚至你身上。
亞洲尤其是中國的社會,雖然禮教十分發達,但是人文科學相對落後。學生從小被教育灌輸的價值體係,以社會關係為首,而不是以人本為首。中國的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把人稱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說的也是同樣邏輯。兩者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前者把人看成被動的附屬物,後者把人看成主動的主體。把人看成附屬物,隨之而來著眼點就主要是人的才學,技能,地位,財富,其他的都不重要。把人看成主體的,著眼於人的內心世界。看一個人有沒有成長為一個人,主要不在於這個人有多聰明,成績多好,賺錢多麽有本事,當官多麽有能耐,而是看這個人有沒有獨立完整的人格。
為什麽要這麽強調一個人的人格呢?因為一當獨立人格形成以後,任你環境變化,地位變化,外界的壓力大小,受到幹擾與否,受到挫折與否,主體都不受很大影響,不會劇烈變化。所謂“榮辱不驚”,“處驚不變”,說的都是這個。很多中國長大的孩子,不論地位上升或地位下降,都難以把握自製,不能客觀理智地處理內外矛盾和衝突,尤其是到了國外進入另一個不同環境。當超過心理承受極限,自然就崩潰。心理機能強健的要稍好一點,心理機能弱的,就會出現像朱海洋一樣的結局。朱的智商和個人才能也許出眾,但是心理脆弱是肯定的。
無神論者為什麽常常被喻為“迷途的羔羊”?我想主要因為他們在精神上缺乏神的指引,沒有固定方向地隨波逐流。缺乏人文素養的無神論者,是所有迷途羔羊當中最可憐的一群。當有神論者能在黑暗和迷霧中找到愛的時候,無神論者什麽都看不見,隻看見絕望。
一切對中國的下一代還有一些責任心的成年人,都請思考一下朱海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