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模式”的主要特征

(2008-07-12 15:38:14) 下一個

施化

眼下人們談論得很火的“北京模式”,也就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到底是一樣什麽東西,很值得深入探討。因為這決定著中國到底向哪裏去,決定著十三億人今後的命運。也因為,對這個發展模式,人們的看法很不一致,豈止不一致,還截然相反。我想這個題目應該交給和自己利益相關的每一個中國公民網民和世界各地的華人公開討論,而不僅僅是委托給某些專家。這些專家們除了隻研究不知從哪裏來的數據,別的什麽都不知道。

數據和事實之間不能劃等號。數據,即便是正確的數據,也隻反映事物的某一些特質,並非事物的全部。把一個麵包澱粉水糖成份的全部數據放在一起,結果還不是麵包,品嚐不出任何味道。中國的國情也是同樣道理。比如,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著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家蓋保德(Albert Keidel)在剛剛發表的一份報告中預測,中國的經濟實力到2050年將是美國經濟的兩倍。他的主要理由是,中國經濟的增長並沒有像歐洲和其他東亞國家那樣跟隨著美國經濟的起伏波動而變化,而是相反,即美國經濟減緩時,中國經濟反而出現上升。可是幾乎同時,主管中國經濟的高級政府官員卻表示,盡管北京一直在努力調控宏觀經濟,但包括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在內的一些非政府所能控製的因素對政府的努力構成挑戰。投資過熱,造成各種原材料緊缺;貿易順差猛增,加劇了與美國等大貿易夥伴的貿易摩擦,通貨膨脹則導致中國公眾怨聲載道,並有可能引發社會不安定。美國專家側重於提醒注意對手,而中國官員側重於推諉政府責任。兩者各取所需,同一事物兩種看法。

我這裏提出供討論的主要特征,既考慮數據,也考慮實際觀察,同時還有各種不同人士近年來的分析,其中一部分來自中國政府高層。綜合地考察各種外在和內在因素,才能作出接近事實的判斷。

我認為北京模式的主要特征可以簡要概括為三個,一,高速增長。二,變化不定。三,不可持續。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特征,限於篇幅,先揀主要的說。

先說“高速增長”。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裏保持了將近10%的平均增長速度,這沒有很大爭議。即便排除一些水份,這個增長速度也是曆史上其他國家少有的。高速增長包括GDP,經濟總量和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不包括國民的個人收入。近年來政府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GDP。現實當中,有的人財富增加得很快,但多數人隻能欣賞豐富的商品。中國的富豪增加速度居世界首位,而窮人同樣窮,甚至相對更窮。

沒有人不喜歡高速增長。以一般常識,隻要快快增長就是好的,比慢的好。這是一個誤解。父母希望孩子快點長大,但是絕不希望他超常發育,小小年紀變成一個巨型怪人。醫生看到癌細胞高速增長,就要計算病人還能活多久。北京模式的高速增長,就有一點不正常。

說不正常不是故意貶低,而是準確診斷。從幾個側麵可以說明。一是不均衡,沿海和內地,城市和農村,外銷和內銷,官營和民營,都有巨大落差。二是高成本,效率低下,浪費嚴重,資源耗盡。三是無計劃,表現在投資的傾斜嚴重,一窩蜂,如股市房地產。四是對外依賴,對上依賴。一有風吹草動,包括政策變動,市場就急遽變化。具體數據這裏就不說了,有興趣的人很容易查到。雖然高增長不見得有利,可是北京不得不選擇高增長,這將會在下麵說到。

再說“變化不定”。一般來講,凡是模式,也就是規律,都是相對固定,可以複製的。要不然就不叫模式,隻是一種現象。稱中國發展為模式的人,還沒有搞清楚發展的機理,也就是內在規律,就開口閉口“模式”起來。中國的發展模式不可重複,因為無規則可循,前後矛盾,不斷修正,不斷變化。所以我對北京模式稱之為“模式”,打了大大的問號。比如廉價勞動力市場是北京模式的一個重要特色,但是隨著年齡老化,勞動力成本增高,優勢正在失去。一旦失去優勢,特色也不存在。今後誰也無法複製。

1948年生於愛爾蘭,生活在東京的財經記者和評論員芬格爾頓,撰寫過多本有關全球經濟的書。他準確預見到日本銀行體係和股市的崩潰以及90年代末美國高科技泡沫的破裂。關於中國模式,他說到:“中國崛起的真相是什麽呢?一個是中國的製度不是資本主義製度,而且沒有向資本主義靠攏。另外一個是政治方麵的觀點,即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並沒有趨同於西方的政治價值觀。”他的說法旁證了一個現實,即中國的發展理論,既不是建立在資本主義規則上,也不是建立在社會主義規則上,而是“摸著石頭過河”,即興和隨機的。

中國式的發展理論建立在:什麽樣的發展對政權穩固有利就怎樣發展,不利就調整。高速增長也是為這個目的服務的。一當高速過頭,就要回頭照顧一下民生。為什麽不一開頭就考慮民生呢?因為它不是優先項。優先項是穩定,也就是政權鞏固。

一個沒有根基的陀螺,如果不飛快旋轉就要倒,中共政權就是這樣。中共政權的治理基礎已經失去,因為他自己違背了自己的政治綱領“共產主義”。民意基礎自八九後也已經失去,所以不敢搞任何自由言論,獨立民意調查,更不用說公開選舉。唯一的出路就是高速發展經濟。高度發展可以掩蓋很多矛盾不平衡,給人很正麵的期望值,所以速度不能慢。但是當高速發展的條件一旦耗盡,就要進行調整。這時候的模式就同當初的不一樣了。所以標題裏的“北京模式”是打引號的。

第三點“不可持續”是前麵兩點的引伸。關於中國模式的可不可持續,中國高層的分析人士比外國有更深的認識。中央不止一次地提科學發展觀,就是出於對經濟持續性的擔憂。首先,高能耗低效率就不可持續。中國每一美元的產值,消耗是別人的幾倍。其次,低收入的勞動力也是一種不可持續因素。由於來中國搞加工外銷的多是港商台商,投資不考慮長遠,更不考慮勞動力的未來。他們的生產方式多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地方官員則和他們配合默契。勞動力掙紮在生存線上,好像不礙事,可是這樣的國家沒有後續力。因為,勞工也需要厚養,才能在將來產生創造力,原理和使用土壤一樣。有人說發展就要付出代價。問題是什麽樣的代價,要付多久。

有人把出讓國家領土視為賣國,這固然不錯。但是勞動力也就是國民,應當是比國土更珍貴的財富。長期對國民進行抽血和擠榨,把榨出來民脂民膏奉獻給外國,比出讓國土的賣國,還要罪惡幾十倍。中國政府不能一味追求發展速度,把國民和國家資源耗竭了。到了那一天,即便想再繼續耗,也沒有了家底,無可再耗。

相信我這裏的分析,不一定會得到多數人的認同。這不要緊,就是因為不同,才要說出來引起討論。都相同了,還有什麽可說的,那叫同義反複,浪費時間。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