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鍾偉:違抗命令打勝仗,不滿少將軍銜出言嘲諷,臨終遺囑感人至深[轉貼】

(2021-12-08 17:20:51) 下一個

鍾偉:違抗命令打勝仗,不滿少將軍銜出言嘲諷,臨終遺囑感人至深

按語:四野有七八個軍長被授予上將,鍾偉應該被授予中將吧!為什麽卻被授予少將呢?
青樹坪戰鬥,鍾偉指揮失誤,49軍中了埋伏,吃了大虧。以後50年4月,49軍被撤銷。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懷仁堂彌漫著一股莊嚴肅穆的氣息,多位穿著軍裝、掛滿了閃亮勳章的軍人們肅立在禮堂裏。原來,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授勳的儀式。

主席毛澤東親自將元帥命令狀分別分發給各個元帥,元帥之後,便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戰功赫赫的鍾偉便站在這群人裏。

等了許久,他終於聽到了自己的軍銜:少將。

怎麽是少將?鍾偉傻眼了。

身為《亮劍》裏丁偉的原型之一,鍾偉的一生可以算的上波瀾壯闊。

鍾偉是湖南平江人,早在1929年的時候就入了團,1930年的時候正式入了黨,參加了工農紅軍,開始了自己戎馬半生的傳奇曆程。

“美國有巴頓將軍,我們中國也有巴頓將軍!”

這是當年誰都知道的事。

鍾偉是極有個性的人,半生戎馬的他在戰場上不僅作戰勇敢,且從不盲從,善於在當前形勢下調整戰略,靈活多變,讓敵軍聞風喪膽。

在解放戰爭中,鍾偉的直係上司是林彪。

為了粉碎敵軍“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迫使其南北兩麵作戰,我軍發起三次南渡鬆花江作戰,在解放戰爭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這場戰爭也就是俗稱的“三下江南”。

1947年3月,鍾偉帶領部隊渡過鬆花江,準備圍剿位於德惠東北的國民黨新1軍部隊。

8日的晚上,正準備摩拳擦掌地攻打敵軍的鍾偉接到了上司林彪的命令:“鍾偉,現在你的任務是進至中長路,配合1縱聚殲德惠東北大房身的新一軍。”

與戰鬥風格大刀闊斧的鍾偉不同,林彪的戰鬥作風一向穩紮穩打,不打沒把握的仗,此前,林彪已派出多個偵察連偵查,偵查出的消息是大房身附近駐紮兩個團,靠山屯西北麵駐紮四個團。

綜合我軍戰力和敵軍戰力,為免損耗過大,林彪認為應當集合部隊率先打下大房身,因此,他決定讓二縱的五師配合一縱作戰,讓五師去靠山屯西南,朝陽川一帶準備東進向長春路行軍。

渡江作戰已經打了多次,也持續了很長時間,但可惜的是一直想正麵和敵軍作戰的鍾偉一直做的是牽製工作,他的任務要麽是破壞敵軍鐵路,要麽就是配合別的部隊作戰,別看這些任務一直沒有正麵麵對敵軍,但其實並不簡單,稍有不慎便容易連累兄弟部隊。但是,做了這麽久配合工作,總該多消滅幾個敵人讓戰士們興奮一下吧?

難得自己單獨率領五師,沒想到還是要配合兄弟部隊作戰。

盡管失望,但在軍中,聽從指揮是原則性問題,鍾偉當即稱“是”,下令部隊人員,連夜出發去大房身與當地部隊匯合。

鍾偉的部隊行軍速度非常快,到了9日,全員剛好到達朝陽川。

正在這個時候,鍾偉發覺出了不對勁。

“不對,怎麽有炮聲?”

鍾偉吃了一驚。

既然有炮聲,那說明應該敵人距離此地應該不遠,莫非,是有其他的部隊到靠山屯與敵軍發生戰鬥?

鍾偉當即下令讓部隊原地待命休息,並派出作戰科科長沈華坤率領騎兵連去偵查。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沈華坤很快便派偵查員回來報告:“師長,偵查連在四平街遭遇敵軍。”

在3月7日的時候,我軍與敵軍88師發生戰鬥,戰後,88師率領殘餘部隊向農安逃跑,為防止敵軍逃出包圍圈,與外援部隊聯係,林彪便派了一隊偵查連前去偵查,而剛剛,正是這個偵查連和敵軍交戰。

由於有五師騎兵連的介入,戰鬥很快便大獲全勝,從偵查連俘虜的幾個敵人嘴裏鍾偉知道了現在在靠山屯的敵軍是88師。

由於不久前剛剛發生大規模戰鬥,現在的88師人數並不多,並不足以讓鍾偉恐懼繞路。這可是送上門的敵人啊,號稱“戰鬥狂魔”鍾偉立馬報告了林彪:“如果敵軍有小股出來靠山屯,就把他們單獨殲滅,如果出來的是大批部隊,那就不要交火,把他們引到主力駐紮的附近就好。”

林彪思慮得多:現在敵軍人數也不清楚,貿然攻打很容易白白折兵,還容易耽誤之前做下的部署。

既然上司林彪如此說,鍾偉隻好同意。本來想著這次隻能繼續做協助任務,一直都在靠山屯附近的偵查連傳來了消息:敵軍大部隊後撤了!現在留下的隻有敵軍的殘部!

什麽?

鍾偉精神一振,等來等去,戰機可不等人。許久沒大顯身手的鍾偉馬上決定暫停東進,攻打地方部隊。經過一陣激烈的交戰,五師成功切斷敵軍退路將敵軍圍困在靠山屯裏,然而,此時鍾偉再次接到林彪的電話,仍然讓他執行東進任務。

現在時機大好,眼見就要殲滅敵人,現在放棄不就前功盡棄了嗎,再說,集合部隊需要五六個小時,哪怕現在馬上走也來不及了啊!思及此,鍾偉對電話置之不理,但還沒開始總攻,自己這邊倒先出問題了。

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無論如何也不能違抗命令,要知道,我軍有多少勝仗都是靠聽從命令才贏的!一直與鍾偉是好搭檔的政委發出質疑:“現在應該遵循命令向東前進,我們不能再等了!”鍾偉反駁道:“那也不能前功盡棄,現在我們戰士正情緒高漲,是殲滅敵人的好時機!”政委開口說:“好時機也不行,服從命令是天職!”

鍾偉看到戰士們因為方才的勝利都摩拳擦掌準備一舉殲滅敵軍,很明顯,如果此時一旦放棄戰局東進,輔佐其他部隊,明顯對戰士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而且這對士氣也非常不利。

拚了,打!哪怕戰鬥結束之後獲得處罰也行!

鍾偉當即決定攻打敵軍,並將自己的決定告知林彪,多次致電以後林彪也勉強同意:五師可以攻打殘軍,但打完之後要立即東進輔助主力攻打大房身。然而好景不長,不久以後,正當五師準備商討戰鬥方案時,林彪三次發來電報,讓鍾偉立即東進。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都這個時候了能聽麽?鍾偉沒管發來的電報,繼續商議作戰方案。幸運的是,在總攻發起前半個小時,林彪終於同意了五師的決心。

正當五師一路高歌猛進,卻來了一夥不速之客:敵軍71軍並不願意放棄這股殘軍,派出兩個師立即前往靠山屯支援,伺機救出這股殘軍。敵軍火力猛烈,鍾偉立刻將情況告知林彪,善於觀察戰局的林彪明白當前形勢已經改變,立即決定改變決戰地點,一邊令五師守住陣地攔住敵軍,一邊令主力部隊轉至靠山屯。

戰鬥最後殲敵千餘人,五師不僅緊緊守住陣地等到主力部隊到來,更是創造了有利戰機,打破了敵人南攻北守的戰略計劃,讓東北戰局開啟新的有利局麵。

戰鬥結束後,林彪對鍾偉的審時度勢表示讚揚:“五師自動投入戰鬥,將靠山屯敵5個連單獨殲滅。這種作戰的積極性與機動性,值得稱讚與發揚。”

此後,鍾偉被林彪直接從師長提升到司令員,這在整個四野係統中都是唯一一個,由此可見,林彪對鍾偉的讚賞與鍾愛。

身為個性將軍,在哪個方麵鍾偉都極具個性。

鍾偉率兵攻克文家台的時候俘獲了大批敵軍,其中有不少軍官,軍官比士兵知道的東西多,對戰局的影響也更大,但狡詐的敵軍變裝成了普通士兵,穿得都一樣,相貌也不認識,因此在這群俘虜裏極難辨認,戰士們因此對他們一籌莫展,恰好這個時候鍾偉來到了部隊:“我有辦法啊!”

鍾偉笑著開口,他命令集合俘虜跑步,讓部下在一旁監督,一旦看到掉隊的便立刻抓起來審問。

軍官大多長時間坐辦公室,向來沒有太多時間鍛煉身體,自然經過長時間運動很自然就會落後——憑借著這個法子,鍾偉抓到了不少軍官。

鍾偉有個關係極好的老戰友,任職廣州軍區原副參謀長的劉如言,曾說過鍾偉一樁趣事:每次戰鬥即將勝利的時候,鍾偉便會寫許多帶有由五師繳獲字樣的封條,下發到士兵,讓他們找需要的地方貼,戰鬥結束後,鍾偉便令士兵將寫著封條的物資搬走,五師靠著這個往往滿載而歸。

但是,鍾偉的做法引起了眾怒,其他部隊便將此事告知林彪,但即便如此,鍾偉毫不懼怕,仍然我行我素:“本來就是我們的,上麵有封條當證據!”就這樣,五師的戰士們往往有很充足的彈藥物資。

我要把那軍銜掛到狗尾巴上去

時間來到1955年,在這場盛大的授勳會議上,鍾偉和其餘的老戰友們站在台下等待著屬於自己的軍銜。

這次典禮人數眾多,參加典禮的有一千多人,且都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為新中國的成功建立也立下了汗馬功勞——這是第一次授銜大會,參會的領導人也沒辦法顧及方方麵麵,如何做好這一場大會,委實不是一件輕鬆的活。

沒辦法,糾集各種情況,有一些人的軍銜便低於自己預期的,其中便包括認為自己好歹也能是個中將的鍾偉。但即便不滿,大家也都保持著笑容,不在大會上爭執,以維護大會的莊嚴。

鍾偉當然知道評授軍銜的人也不容易,但自己很早就加入了抗戰隊伍,參加領導了許多場重大戰役,無論是按資曆還是按戰功,都算的上有名之輩——怎麽著也不能就給他一個少將吧?

再說,和自己同期的戰友有不少都做了中將,他差哪了?哪裏不如他們?滿心不高興的鍾偉沉著臉,決定待會兒等會議結束之後去找評授軍銜的人聊聊。

但評授的人也為難: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軍銜不該這麽低,因此來找的人也不隻鍾偉,但無論如何評授軍銜是基於考量的,再來多次也不能改變啊!

道理人人都懂,但接受也不是那麽容易,更何況是天生一副火爆脾氣,向來直來直往受不得一點委屈的鍾偉!滿心委屈的鍾偉當即開口說:“我要把那軍銜掛到狗尾巴上去!”

話一出口,群情嘩然。

毛主席聽了便叫鍾偉到辦公室,語重心長地告訴鍾偉:“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可以不要了,現在為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麽意思?”

鍾偉沉默地聽著,但還是不服氣,朱老總在一邊連忙給鍾偉打圓場,都是從戰鬥過來的,他曉得鍾偉什麽心思:“肩上少一顆豆,臉上無光啊!同時當地兵,誰也沒有少打仗,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說啊!”

不久後,老上司林彪知道了鍾偉的話,當即把鍾偉叫過去批評了一頓,這下才令鍾偉認同自己的軍銜。

不過雖然鍾偉隻是少將軍銜,但鍾偉的職務一般等同中將甚至上將,在後來,毛主席更是親自點名令鍾偉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這個職務一般來說都是中將擔任,由此可見,鍾偉還是頗得厚愛的。

最恨走後門 兒子、孫子也沒享受照顧

此外,鍾偉極其厭惡走後門的腐敗行徑,一次,鍾偉在老家的堂弟偷了一頭牛,但所有人都曉得這是鍾偉的堂弟,縣委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的堂弟,隻能先按法律判了堂弟五年徒刑,然後悄悄給鍾偉打電話:“我們給您的堂弟判了五年刑期,但這可以更改,如果您有什麽意見馬上告訴我們……”

得知此時,鍾偉的確有意見,但不是針對縣委。

鍾偉立即抄起電話又給縣委撥了過去:“我當然有意見!給他判七年!我看誰敢改!”就這樣,有一個如此清正廉明的大家長,他的親人們也都向他學習,都向他看齊。等到鍾偉去世以後,那位犯了錯的堂弟悲痛欲絕,跪倒鍾偉將軍的墓前哭泣:“哥,我給你抹了黑,我對不起你呀……”

身為鍾偉的兒子,鍾來良卻一生都在老家務農。

1949年的時候,鍾偉從老家接來自己的兒子鍾來良。鍾偉在外打仗多年,很少見到自己的兒子,但這也並非不疼愛他,如果不是國家不寧,誰又願意常年征戰連家都不能回去呢!

隻是沒想到,這麽快兒子就長這麽大了。

鍾偉感慨萬千,但鍾來良卻在此時開口想讓鍾偉在長沙給自己謀個職務,好讓自己留在長沙。盡管心疼兒子,但鍾偉卻仍然拒絕了兒子的提議。

他承認,這麽多年的確忽略了家庭,也錯過了兒子的成長——但不能因為這就給兒子開特例,搞特殊化啊!

“我看你啊,就是個種田的料。”鍾偉告訴兒子。

鍾來良也的確聽話,以後餘生一直都在老家務農,一生都沒沾過父親一點光。此後,他的孫子和孫女也都來找過他,可惜鍾偉都選擇拒絕了,包括他最喜歡的,一恢複待遇便接來北京讀書的孫女。

孫女水霞回到老家平江時,鍾偉非常舍不得,送走孫女的時候老將軍的眼淚一顆一顆掉下來,水霞便說:“爺爺,你若是給我在北京找到了工作,那我就不走了。”

然而,即便如此不舍,鍾偉還是搖頭拒絕:“我平時最恨腐敗分子,如果我為了你破例,那很可恥,走後門是最可恥的。”並在兩個孫子前往北京尋找他的時候,哪怕老戰友想為他們安排工作,也一樣拒絕了老戰友的提議,並告知孫子們:“我看你們還是和你們父親一樣回家種田吧,以後別吵架,別幹壞事。”

但是,清正廉明的鍾偉卻給兩個人安排過工作——這就是他的警衛員和保姆。

1984年6月24日,七十三歲的鍾偉在北京因病去世,留下的遺囑也非常簡單:我死之後,不必補發什麽薪金,我的兒孫們都能自立生活了,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賬目。我的電視機、冰箱都作為黨費交給黨——另外,我的警衛員和做飯的保姆工作很積極,生活也很清苦,請給以適當的照顧。同誌們,就此永別了。

寥寥數語,除了為清貧的警衛員和保姆安排工作,竟終究沒有為兒孫謀求利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