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寇特別挺進殺人隊真容zt

(2016-04-19 07:23:16) 下一個

日寇特別挺進殺人隊真容

attachment/100831/c084d12ec2.jpg

化裝成八路軍的“益子挺身隊”

  狼入太行——日寇“特別挺進殺人隊”真容


  一


  新華社記者雲杉在《追我魂魄》一文中,提到1942年日軍在太行山區突襲八路軍總部之戰中,曾經使用了一支化裝成八路軍,專門以我軍指揮機關為目標的特殊部隊。


  這支叫做“特別挺進殺人隊”的日軍特種部隊,成員衣著、武器完全模仿八路軍,活動於根據地腹地,以奔襲八路軍指揮中樞,狙殺八路軍高級軍官,搜集情報和破壞為主要任務。在《劉伯承與一九四二年反掃蕩》一文中,中國方麵是這樣記述這支日軍的 :“每人印發了八路軍首腦的照片、簡曆和我兵力部署圖、假印信、假路條。並對整個行動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身著便衣,麵塗褐色,偽裝成我黨政軍工作人員,自帶數日糧秣和雨衣行囊,甚至腳穿草鞋,背大背包,不走大路,不生火做飯,不宿村莊住店,或分散潛伏於大道兩側之麥地、窯洞、山穀內竊聽我電話,或捕我單個人員,或用小型電台偵察報告我軍動向……行進途中得知鄧小平在太嶽,又在‘鄧小平’的照片下特地注明‘在太嶽’ 三個字。後來劉伯承得知此事後,認為日軍情報之準確之細致值得八路軍借鑒。”



  用新華社記者穆易所說,“這是一支特殊的、異常凶悍的部隊,專門用來對付八路軍的,是岡村寧次的得意之作。”


  幾十年後,這支日軍的真實麵目隨著《八路に扮した益子挺身隊》(裝扮成八路軍的益子挺身隊)這份日文資料的公開,展現在了我們的麵前。上圖為化裝成八路軍的“益子挺身隊”照片,從左向右分別是中隊長益子重雄、第二小隊小隊長豬股、第一小隊長佐佐木。說明提到佐佐木和第三小隊小隊長大和屋在作戰中陣亡。


  且讓我們隨著這份日文資料,用複述加評注的方式,一起來看一看所謂“特別挺進殺人隊”究竟是一支怎樣的部隊吧。


  《八路に扮した益子挺身隊》一文,是日本戰爭回憶文集《山西侵攻》中的一篇,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介紹,第二部分說明所謂“特別挺進殺人隊”的編成,第三部分則是它的作戰情況。


  關於背景方麵的介紹,內容是這樣的: 1942年5月,日軍第一軍在華北發動大規模掃蕩,稱為“晉冀豫邊區作戰”,目的在於徹底消滅在山西東南部的八路軍根據地。然而,此前的作戰中,八路軍總能巧妙地避開日軍鋒芒,堅壁清野,迅速將主力跳出圈外,使日軍無處發力,八路軍反而在掃蕩中越掃越壯大。針對這種情況,日軍第一軍要求各部隊采取更為靈活的戰法,力爭一舉摧毀八路軍指揮機關。在這種要求之下,掃蕩的主力日軍第36師團遂製定方案,以一部化裝成八路軍深入根據地展開特種作戰。


  關於這個背景,個人認為還可作些補充。所謂日軍的“晉冀豫邊區作戰”,即岡村寧次所作“C號計劃”,計劃在1942年5月15日至7月20日間,對華北八路軍太行、太嶽兩區進行掃蕩,出動兵力為兩個師團(36、41)主力,一個師團一部(101),另四個獨立混成旅團(第1、3、4、8)。由此可見,此戰日軍並不僅限於攻擊八路軍總部,這是一次與4月的冀南掃蕩、5月的冀中五一大掃蕩相呼應的大規模進攻,目的在於全部占領太行根據地,消滅在此地活動的八路軍主力(主要是129師劉伯承部),通過這三次掃蕩將八路軍趕出華北。


  整個戰鬥,從5月15日開始,日軍首先進攻太嶽軍區,太嶽軍區主力386旅果斷跳出日軍包圍,使日軍撲空。但日軍對此早有準備,並沒有窮追不舍,而是利用太嶽主力轉移,太行區較為孤立的機會,全軍於19日掉頭,四麵圍擊以涉縣、偏關(有誤,偏關在晉西北)、遼縣(今左權縣)為中心的太行區。由於當時八路軍總部和129師師部都在這個地域,有大量非戰鬥人員和後方機關而警戒力量不足,在這次戰鬥中,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戰死,部隊和機關遭到了較為嚴重的損失。



  日軍的“特別挺身殺人隊”,就是在這次作戰中登場的。


  所謂“特別挺身殺人隊”,實際由日第一軍司令官岩鬆義雄特別關照第36師團組建,下轄兩個分隊,分別是來自第223聯隊的“益子挺身隊”和第224聯隊的“大川挺身隊”。


  二


  讓我們看看日文資料中對這支部隊的描述吧。


  在《八路に扮した益子挺身隊》一文中,對“益子挺身隊”是這樣描述,這支部隊由益子重雄中尉指揮,前身即益子重雄所部第三中隊,經過嚴格的特務訓練,全軍著八路軍軍服,所部含軍官4名,士兵102名,另附雨宮憲兵曹長指揮的漢奸特務工作隊員18人,共計124人,攜帶從無線電收發報機到重機槍等各種裝備,在主力發起攻擊前三天,即5月21日,即潛入遼縣八路軍根據地開始活動。


  其實,這個日期是有點問題的。日軍第一軍在22日已經完成對太行區中心地區的包圍,22日夜下達了開始C計劃第二期,發動總攻的命令。


  從“益子挺身隊”的編成,可以判斷“大川挺身隊”的人數也在150人左右,但兩支部隊的任務不同,益子部隊的目標是八路軍總部,大川挺身隊的目標是129師師部。


  《八路に扮した益子挺身隊》一文,沒有關於“大川挺身隊”的作戰記載,隻記錄了“益子挺身隊”的作戰,大致如下:


  5月21日,從遼縣出發後,向南南東(軍事術語,東南偏南方向)方向前進,距縣城10公裏處繞過八路軍警戒部隊的陣地。

 5月22日,發生小規模戰鬥,占據附近標高2,100米的製高點。這時,八路軍已經發現日軍的攻擊,正在頻繁更換駐地。益子挺身隊根據無線電指示,不斷調整方向。午夜,襲擊據稱是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五軍寺(原文如此,實際為“武軍寺”),但一無所獲,八路軍指揮部蹤影不見。



  5月23日,在遼縣東南25公裏處薩拉齊山,被兩千餘中國軍隊包圍,包括白刃戰的激烈戰鬥持續終日。直到入夜,該路日軍才利用夜色的掩護突圍成功。


  繼續向東,在郭家峪發現八路軍的轉移部隊,正是該部尋找的八路軍總部。八路軍分三個縱隊突圍,其中彭德懷和左權的第一縱隊從南向北試圖突圍,正走向益子挺身隊的方向。


  5月24日,經過整天激戰,日軍記載當時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在此戰中負傷,殿後的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戰死,八路軍未能攜帶左權將軍的遺體突圍。中方記載日軍此戰炮火猛烈並有空軍轟炸,而該文中進攻郭家峪的日軍僅僅提及“益子挺身隊”的百餘人。


  5月25日,該隊日軍繼續向東,在天文村附近掃蕩,造成中國方麵較大損失。


  這段紀錄,結合中方材料和日方其他部隊的作戰資料,可看到其中內容有些可信,有些則不盡屬實。實戰中這支日軍的作用與描述頗有出入。


  這是因為八路軍對日軍擁有這樣一支特種部隊早有警惕,因此其奇襲的效果並沒有預期的那樣好。早在5月3日,八路軍就得到情報:“日偽特務機關已將刺探到的總部和129師領導人的照片、履曆資料匯集成冊,下發 ‘挺身隊’和特工人員。”情報之詳細,甚至提到了前麵所說日軍知道“鄧小平在太嶽”。這也是八路軍第一次注意到這支“穿八路軍軍裝的日軍”。劉伯承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各敵工站加緊收集相關情報,並再次電告太嶽軍區注意赴太嶽檢查指導工作的鄧小平的安全。根據地內部,對敵特也采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其間,日本特務曾經化裝到小曲峧“幫助土改”,結果被當地群眾識破。這一結果還直接導致此後經小曲峧突襲129師師部的“大川挺身隊”提前曝光。


  否則,劉伯承的總部,就危險了。


  三


  益子重雄的部隊在5月22日夜向武軍寺(日文中為五軍寺)的八路軍總部部分機關發動奇襲,結果撲空。事實上,早在這一天早上,他們的行蹤在桐峪西北老林圪洞附近已經被民兵發現,八路軍總部並得到這樣詳細的報告:“發現一支來路不明的武裝隊伍,身著便衣,攜帶小型電台,約有一百人,後去向不明。” 可見,這路日軍剛一出動,身份就已經暴露,根本就沒人把他們當作八路軍。彭、左綜合判斷情報,隨後決定總部開始轉移。這份報告成為八路軍總部決定迅速轉移的有力依據之一。


  另一路日軍大川桃吉部,冒充八路軍新六旅一部試圖襲擊129師在會裏村的師部。這支敵軍化妝較像,竟然在當地農會幫助下於22日渡過漳河,並在岸邊的宋家莊與八路軍部隊同村吃飯,接著就騎自行車奔襲會裏。應該說日軍的情報還是比較準確的,動作也很迅捷。不過,當時日軍判斷八路軍總部所在的麻田是129師總部。這個錯誤的信息使大川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猶豫,因為他的任務是突襲129師師部,怕自己貿然攻擊會裏打錯目標。結果,劉伯承恰好在此時組織129師師部撤離,等大川確認了情報趕到,129師總部已經撤離幾個小時了。劉伯承和129師政治部主任蔡樹藩是晚上9點離開會裏的,大川是11點趕到!


  接著,日軍總部根據129師電台信號,通知大川挺身隊繼續向王堡追擊129師師部。


  如果被這支日軍纏上,劉伯承的處境將十分危險,因為他的身邊帶有大量的後勤機關和非戰鬥人員。正在這時,第五軍分區司令皮定鈞發來的一份電報,通知了劉伯承這支奇特敵軍的動向:“小曲峧發現穿皮鞋、灰衣服的敵探百餘,有向王堡、會裏前進模樣。”這份情報實際上是小曲峧民兵22日就發出的,但因為情報轉手,耽誤了時間,23日才送到劉伯承手中。


  如果大川第一次突擊更快一些,開玩笑說,這份情報夠皮定鈞司令上軍事法庭了。不過,這足夠劉伯承當心這個敵手的第二次打擊。129師師部當即第二次轉移,大川撲了空,得知劉已進山,感到追不上,隻好轉向偏關會合日軍主力去了。


  這路日軍可說無功而返。


  四


  益子重雄部隊隨後的動向記錄頗有些混亂,乍一看似乎該部隊神勇無比,竟有百人打垮了八路軍總部的印象。但如果明了日軍寫這類文章的習慣,就有很多文字遊戲可以看出來。


  比如23日和“兩千名”中國軍隊的戰鬥,這個“兩千”肯定是虛數,因為當時八路軍總部身邊隻有歐致富的特務團和729團,且要用於阻擊日軍主力的攻擊,在後方不可能拿出這麽多的兵力。日軍和八路軍的戰鬥,搞不清對方有多少人的時候,常常用“兩千”、“三千”、“數千”的虛數,反正,也不能一一去數。


  至於益子重雄部隊攻擊郭家峪,其實和胡宗南進延安沒什麽區別,因為當時八路軍總部早已撤離。八路軍總部撤離的原因當然不是怕了這支隻有輕武器的特種部隊,而是遭到日軍的四麵合圍——第36師團在西、南,第1、3、4、8混成旅團在東、北,總兵力日軍兩萬五千人,已經壓迫到總部周圍二十公裏左右。八路軍選擇向東北方向的十字嶺突圍,是因為那裏是無人山區,而且接近日軍第3、第4混成旅團的接合部,容易出現縫隙。突圍開始後郭家峪已經沒有八路軍,不要說一百多日軍,就是十個,也可以衝進去。八路軍總部突圍真正的激戰,是在十字嶺(阻擊線在南艾鋪),左權將軍也是犧牲在那裏。


  日軍這類掩飾損失、誇大戰果的文字遊戲,在其文獻中比比皆是。以此文而論,最後有一段傷亡數字的說明,提到益子挺身隊經過十天激戰,隻有兩人輕傷,就是荒唐得可以的一例。在此文前麵照片的介紹中,提到益子重雄所部三個小隊的小隊長陣亡了兩個,最後卻又說整個部隊的損失不過輕傷二人,就是一個很明顯的漏洞。文中提到該部23日被八路軍包圍,包括白刃戰的激戰終日。“兩千八路”估計是誇張,彭總身邊沒有這樣多的部隊可用,但這樣的“白刃戰”戰鬥打了一天居然隻“輕傷二人”,就是牛皮吹得太大了。

  這種寫法,在日本的文獻中屢屢可見,原因何在?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前麵是回憶,後麵呢?是直接抄日軍當時軍報上的數字。


  為了鼓舞士氣,迷惑敵人,日本的軍報一向以不準著稱。美國海軍名將哈爾西就發過這樣的電報:“被日軍全部擊沉的第3艦隊,現正全速向著敵軍撤退” ——就是諷刺日軍軍報的誇張。其實,這樣的經曆,之前一年多哈爾西在西南太平洋就有過一次了,那次日軍的軍報擊沉美軍艦艇的數字,幹脆是把哈爾西屬下所有的艦艇都拿來抵賬還不夠。至於隱瞞損失,更是日軍的慣技。塞班之戰,美軍曾驚訝日軍損失之少,打到最後才發現日軍是把陣亡人員的屍體都扛回去不報,將屍體在後方堆成了垛子。可惜,日軍打到後來連汽油都沒了,無法焚屍滅跡,這一招終於被美軍識破。


  但水分榨幹之後,這支“特別挺進殺人隊”的凶惡之處,也就暴露出來了。


  五


  根據《八路軍一二九師征戰實錄》,“益子挺身隊”真正給八路軍造成的巨大損失,是它首先發現了撤到郭家峪的八路軍總部,並將這一情報報告給在潞芳指揮作戰的第一軍參謀長花穀正。這直接導致了日軍調整部署對八路軍總部采取全線圍擊。


  當時,八路軍總部麵臨和129師師部同樣的困境,但應對上出現了一些紕漏。這主要是前一階段八路軍總部在集中精力應付日軍對冀中的大掃蕩,對自身安全考慮不足;前幾次八路軍總部遭到突襲,最終無恙的原因是129師主力在周邊活動,以重大代價保衛了總部。這一次129師師部同時遭到攻擊,自顧不暇。此外,機關和非戰鬥人員對突圍拖累甚大,23日彭德懷下令總部撤退,全軍要到24日晚上才能起身,而且行動遲緩。在益子挺身隊的準確情報幫助下,日軍在十字嶺截住了撤退中的彭德懷縱隊猛烈圍攻並以第29獨立飛行隊反複轟炸,本來以為可以尋隙覓縫的八路軍卻鑽進了日軍的伏擊圈。盡管總部經過激戰最終突出重圍,但八路軍因此遭受極大損失,左權將軍就是在此戰中殉國的。


  此戰後,八路軍即以此為教訓,對後勤和非戰鬥人員進行了大規模的精簡。


  從日方的描述看,日軍對特種部隊的使用,還不算很到位。這種部隊,是匕首,是狡狐,一擊即退,而不在硬拚。看到日軍津津樂道“益子挺身隊”和兩千對手血戰一天,就可以理解二戰中日軍特種部隊為何沒有多少建樹了——日軍還是習慣像蠻牛一樣的打法,並不懂得特種部隊該怎麽打仗。“益子挺身隊”的情報導致八路軍總部在突圍中陷入苦戰,本來是這支部隊此戰的亮點,日軍卻因為這不能展現有多少自己的具體戰果而沒有重視。


  “益子挺身隊”到底有多大損失,至今不得而知。不過,從殘存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所題名叫佐佐木的軍官陣亡於則界村,根據《中國山西省地理圖冊》,山西有兩個則界村,一個在陵川,另一個在涉縣,正是麻田的附近。而益子重雄戰後回憶,他在中國的戰場上,共計損失了173名部下,其中87人算是“白骨凱旋”,還有86人的骨頭,都扔在了中國。他在中國擔任軍事主官的最高位置,就是223聯隊第三中隊中隊長,和“益子挺身隊”的隊長了(此後擔任軍事幕僚,不再直接指揮部隊)。這173名部下,其中有多少屬於“益子挺身隊”,我們隻能猜測了。


  最後提一下,“益子挺身隊”還將左權將軍的死歸入自己的戰績。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判斷。戰鬥中,左權將軍的遺體是三名黨校學生倉促下葬的,因此在此後的電文中左權犧牲的消息泄密,導致日軍專門返回戰場進行發掘並拍照炫耀戰果。此後中方重新遷葬。左權將軍遺體上的創傷顯示他死於近距離炮彈的爆炸,而“益子挺身隊”因為化裝奔襲,最重型的武器是機槍,他們的紀錄,也表示“左權將軍”死於其用輕武器的突襲。


  核對雙方紀錄,這個說法倒不是純粹的爭功謊言。八路軍方麵,也記載這支日軍化裝成八路軍和老百姓,繞過八路軍歐致富團和729團的阻擊線,在十字嶺和南艾鋪之間突然向八路軍發起攻擊,造成相當大的損失。不過,所謂的“左權將軍”,肯定不是左權本人,因為左權此時已經在十字嶺上,衝過了日軍的兩道封鎖線,並在第三道封鎖線處陣亡。


  個人認為,這個“左權將軍”,可能是朝鮮獨立同盟主席金白淵,他也在此戰中犧牲。朝鮮方麵後來的回憶說他“突然遭到敵人特務的射擊而死”。很可能是“益子挺身隊”看到他使用短槍,並帶有警衛員,因此認為金是重要幹部。日軍發現左權死於此役是根據截獲八路軍電報了解到的,並不知道他犧牲的經過,所以金白淵被認為是左權也就不奇怪了。


  無疑,和“益子挺身隊”,“大川挺身隊”的戰鬥,讓八路軍積累了和日軍特種部隊進行戰鬥的經驗。此後,雙方的鬥智鬥勇,又開始了一個新的循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