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風光

古今中外事,都付笑談中。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產品質量問題 (2) -- 說點真格兒的

(2009-02-08 09:06:15) 下一個


在產品質量的國際以及國內爭議中,中方常以"價廉物美"作為辯詞,這是老王賣瓜。中國產品價廉是實,物美為虛。中方以誠相告也是更為有力的辯詞應該是: 我們的就是價廉物不美。市場規律是,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時,物美價格必然不菲。反之,價廉了必然物不美。要想物美,必然造價成本高,也必然是價格不能廉;物劣,成本就低,價就能廉。所以說,"價廉物美"是一種既不合邏輯又缺乏實質內容的虛頭扒腦的傳統吆喝,邏輯錯內容謬,應該擯棄。

相反,有時廠家能夠利用信息的不透明,賣出高價劣質產品,坑害顧客。

中國產品質量低劣的實質,主要有三方麵的問題: 

問題一、首先是消費者的質量觀念尚不能與時俱進,請看兩個我親身經曆的普通例子: 

1.  約十年前,回國聽一群親戚評述彩電質量,某堂弟說他對他家彩電質量非常滿意,因為自買彩電一年來,隻去維修部門修理過三次!  其他人應和著齊聲讚美,一邊牢騷他們自己的彩電一年內維修次數大大超過三次,一邊羨慕這位堂弟好運得了一台優質彩電,隻我一人在一旁雲裏霧裏:  一台彩電一年內修理三次還是優質?  得這樣一台"優質"彩電還要靠運氣?  聽不懂就試著辯解,可我剛要開始譴責中國廠家不為顧客著想,親戚們卻同聲譴責我"叛國投敵"久已不懂國情。那架勢讓我篤信,如果再來次文革,親戚們定然大滅親,將我當美國特務扭送政府機關。

2.  你要是說"十年前"已屬舊社會老皇曆,那我們就來一段去年回國見聞。老父愛打麻將,每天搓麻終年不斷。為能給"老有所樂"增色添彩,花三千元錢買來麻將洗牌機。廠家送貨上門來人安裝完畢,四位老人興趣盎然派定座次,邊誇這一偉大發明,邊就東南西北手推乾坤。不想剛玩不到兩鍾頭,洗牌機就故障停轉。電話叫來廠家師傅,我一生氣要求退貨還款,可廠家說他們的政策是可以負責修理但不退貨。剛想進一步發作,老父那邊樂嗬嗬地以主人身份對廠家師傅又是倒茶遞煙,又是誇讚廠家服務到家。老父是主人,不讓隻是過客的我多言,並再次斥責我不懂中國國情。二次受到這般譴責,使我自己都疑竇叢生,異鄉客居我堅持"位卑勿敢憂國",自認勤於看書讀報,怎麽與祖國親人是那麽生分?

這樣的例子帶不帶點普遍性,看官自己下個斷言。

問題二,中國商在和消費者的矛盾中,占據著十分不公平的有利地位。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消費者利益雖也有改善,但在廠商麵前中國的消費者依舊是個弱勢群體。多年來在,中國"官商"一家水乳交融,很多企業就是政府的一部分。傳統上,老百姓不敢和政府對立,也隱含著不習慣和廠家對立。在朝政大事上,百姓期盼明君也忍受昏君,在產品質量問題上,百姓習慣了的思維是: 用殘次產品是正常而得到優質產品是交好運。

有這樣的不知保護自身合法利益的良民顧客,廠家自己去費勁扒拉花大錢改善質量那叫有病。消費者是"散戶",個人無力也不會願意自己出資用金錢或以物質利益在政府中"買"代言人來保護整個消費者的群體利益,廠家則能夠用金錢換取政府的保護,以在產品質量上欺瞞顧客有恃無恐。

這樣,消費者的利益在中國無法得到保障時,廠家的合理行為當然是能騙則騙,能坑則坑。加上真正的中國國情是,企業和政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警察小偷一家親",使得廠家的不法行為更加大膽妄為,以劣代優,以次充好,直至下毒,不到引起社會公憤不會有事。

其實在國內和國際之間,中國產品質量問題是很不相同的。國際上,產品問題爆發時,中國廠商一般隻得用退貨賠款了事。平心而論,這也並不是中國廠家懼怕洋人!  中國人民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已經成了世界列強。但中國廠家在乎國外市場,但不具備壟斷能力。所以,受約於市場競爭,出了殘次品就隻剩下退貨賠款一條道,不然後果就是丟失海外市場。可是,國內就不同了。企業和政府"有機結合"打造成龐大的壟斷勢力,使企業和政府從中雙得利,但同時也造成了對消費者的空前迫害,不到人怨鼎沸鮮少退貨賠款。三鹿出事,能從七月捂到九月,要說沒有政府介入維護廠家恐怕無人信服。出事了全國民怨了,害了祖國數以萬計的孩童了,政府措施大舉出台。拋出企業繩之以法,退貨賠款醫治病孩。但哪怕槍斃了三鹿的甜文華或鹹文華,這些措施至多也隻能是為政府撇清自己,而並非是真正在保護消費者。

問題三、中國政府的作為與政策

首先,中國政府為產品質量事故造成社會騷動而采取應急舉措,可說是曆經磨難。每次事後,中央政府的應急處理都充分體現了"心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的執政理念,人員配製物資調集可圈可點,也信誓旦旦日後要吸取教訓杜絕後患。可納悶兒的是,每次事後都有一個高度負責任的政府,可事前的質量責任在哪?  有關質量的理念更新法律懲處和管理措施在又哪裏?  看官可能要說,這些中國樣樣都有。沒錯,在紙上中國這些都有。但有了這些從理念到製度上的樣樣健全,為什麽問題還是層出不窮! 可以說,這樣的"樣樣俱全"隻是為政府新聞發布人回答問題而設,不是為解決質量問題而立。

其次,中國廠商在市場法則中,也是追求利潤。但追求利潤的過程和手段之一是和政府的"有機結合"。在中國,政府是要"積極參與經濟發展建設"、有時甚至"政府就是企業、企業就是政府",這是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它和"政府和企業沆瀣一氣"是兩回事,這政策本身不能必然地導致腐敗,就像美國西方的"政企分家"不能必然地避免腐敗一樣。而腐敗是個法律範疇,中國產品屢次三番坑害百姓,反映的正是中國對違法者的法律懲戒不夠。在質量國度,中國需要"亂世用重典"。這典要重到這樣一種程度,即在追求利潤者的事前"合理計算"中,以非法手段得來的利潤要低於用合法途徑創造的利潤。

最後,要弄清這樣一個概念:  立法的目的不是要杜絕犯法,而是"容許人們選擇犯法",隻是須知犯法的後果是"大刑伺候"。法律再健全也是不可能杜絕某些企業非法地用劣質產品坑害顧客,眼下美國的花生醬沙門氏菌事件,就是企業明知故犯的例證;在優質王國日本,毒大米之類的質量事故也時有發生。同樣,中國"政府和企業沆瀣一氣"的事,也什麽時候都可能存在。三鹿集團在2008年1月被政府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質檢總局還向三鹿集團頒發國家級免檢產品證書,但僅短短幾個月三鹿就犯了事,這其中"政府和企業沆瀣一氣"脫不了幹係。


產品質量問題複雜,涉及質量經濟學、信息經濟學、消費者集體利益的保護、政府政策和法律懲戒等等諸多方麵。雖然在國際國內,中國產品都"不幸"地處於質量問題的風口浪尖上,但問題卻決非中國所獨有,它是經濟發展曆程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各國經驗表明,隨著消費者群體在產品質量鬥爭中逐漸成熟、企業道德的進步改善和社會信息的更加透明、以及法律懲戒和執法的健全,產品質量問題改善有望但杜絕沒戲。

可以這樣想象一番:  當中國成為優質產品大國,那時國內國外的產品價格也統統要更上一層樓了。為追求利潤,商家又會將廉價劣質商品從世界的另一個製造熱源地(比如說非洲)輸往世界各地市場,到時又會有另一波的產品質量問題出現。

所以,我這也是在家閑的,胡亂寫下這些零碎的"質量問題"筆記,放在博客裏,供"有誌者"參考,也歡迎"不同政見者"砸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