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眼風光

古今中外事,都付笑談中。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坐井評說日本事

(2008-12-14 06:54:16) 下一個


自九十年代以來,日本政壇有個特色,那就是日本國換首相速度快過了老農割韭菜,一茬又一茬。加上那似中文非中文的日本名兒,舊首相的名號人們還沒說利索,新首相又上台了。

近二十年代,日本民眾就割了十一回政治韭菜:  海部俊樹(在位兩年),宮澤喜一(不到兩年),細川護熙(不到一年),羽田孜(64天),村山富市(一年半),橋本龍太郎 (兩年半),小淵惠三(不到兩年),森喜朗(一年),小泉純一郎(五年半欠),安倍晉三(不到一年),福田康夫(約一年)。現在又來一位,麻生太朗,上台兩三月,日本國又已經是怨聲載道。這位首相椅坐熱之前,已然是危機四伏楚歌四麵,"短命"之相已現,天皇也救不了他。

我們這才是粗論近二十年日本首相的浮沉,如果按這個輪替速度要說上個日本百年首相史,定然東京紙貴。

政治權力交替的曆史規律,用中國百姓的普通話說就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這日本政壇也太反規律而動了。破規律的刺兒頭(outlier)在別國也不是沒有,如讓大夥兒見笑的中國皇帝袁世凱,可袁大頭再不濟,也當了八十三天總統。你瞧那位羽田孜,六十四天,就叭叭下台了。

這眾多日本首相還都有個共同心願,就是都要義無反顧地爭取進入聯合國常任理事俱樂部,成為有否決權的理事國。到今天日本是宿願未成宿怨成,可這事你日本也真怨不得世界人民。日本首相當世界領袖,世人在稱呼上會有疑慮。

你看現在的常任理事國總統首相們:  美國有布什克林頓老布什、裏根卡特福特再加尼克鬆,都是全球家喻戶曉的大腕兒(household names)。再看來自歐洲集團的,法國有薩克奇希拉克密特朗、德斯坦蓬皮杜戴高樂;英國有布朗布萊爾梅傑外加鐵娘子,個個是世人皆知是人皆知的角兒,還都有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名兒。還有我們共產陣營的領袖們,蘇聯有梅德韋傑夫普京葉利欽再加魔頭斯大林、中國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明胡錦濤,這些名字沒有爭議地都是如雷貫耳令人肅然,有些白天讓世界天翻地覆,有些晚上讓世人噩夢盈繞。日本入常,人們能記住來自日本的世界領袖是...什麽郎?

是的,這是日本首相的另一特征:  郎多。這上麵十一位裏就有四條郎: 兩位太郎一位一郎另一位喜郎。難道說日本國多狼?  據說這跟狼多少無關,而是日本人名的民族傳統,而且可能還和中國文化有關聯。日本男性國民的名號確實帶郎的居多:  龜頭太郎、鬆下次郎、田中三郎、茲三四郎......。什麽郎都有,但有一樣,就是沒有大郎。曆史上日本文化的形成是精髓取自華夏,但糟粕留在中國。反映在名字上就是,武二郎等偉岸威武剛毅之士去日本,弱小侏孺陽萎的武大郎留中國 -- 據說這就是男性日人沒人叫大郎的原因。

但世間之事不如意者常八九。這日本人他想要生得如二郎一般生猛高大,可偏就事與願違地一水兒的小個,俗稱矮東洋小日本。早年間的汽車都是手排擋的,開動汽車需要司機手腳聯動,油門離合器加煞車要配合精準。傳說汽車到日本後,因日人個小腿短夠不著離合器,因此發明了自動擋。但此傳說真偽待辯,因為有文獻記載表明,自動擋純係美國1904年發明。這發明雖可能歸屬不了日本,但日本在汽車領域的成就倒足見日人吃苦耐勞善能生存追求效能的優良民族秉性。

日本訴求入常的理由是,數十年來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為國際經濟貢獻良多,因此在國際間應該有與之相適應的發言權。但是,日本入常步履維艱,遭遇眾多阻力常常使之進一退二。就算撇開中日世仇不談,其他常任四大國也不願再與他人分享這讓人爽歪歪的否決權;就算那日本經濟現在也已過了最佳時刻 -- 近二十年來萎靡不振,怎麽打雞血喝童尿,就是不能再次勃起。

當然不容否認,曆史上日本國力的撅起透著日人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自明治維新接納西方的科學與文明開始,到二戰橫跨太平洋跟美國叫板,世界爭霸強者的行列裏,什麽時候都有日本的身影。二戰中它是唯一先發襲擊美國的國家,也因此成了唯一挨過核彈的國家。WWII一戰,國力打個精光,日本經濟赤條條從廢墟中從頭再來,日本國民忍辱含垢,萬眾一心圖發展,日子艱苦難當。五十年代初的韓戰,因太平洋的阻隔,美國把日本當成了戰爭物資的供應基地。這真是天不滅日本,給了它恰逢其時的經濟刺激發展良機。當這邊中國最可愛的人們"雄赳赳氣昂昂"打敗侵略者班師回朝的時候,那頭的日本經濟也快已經是收拾了破碎河山、"雄赳赳氣昂昂"地衝出亞洲走向世界了。

日本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前期的雙位數增長率是個經濟奇跡,在世界經濟史上無人出其右。日本產品以質量價格雙優打遍天下無敵手,生產效率做工精細是獨孤求敗。歐美列強麵對後來者居上,不能與之抗衡,就豎起道道壁壘,世界對日本打起貿易戰。當今中國與歐美經濟戰中所麵對的種種不公待遇,從關稅配額到貨幣升貶,日本一一全都嚐過,並每每是日本勝出歐美敗退,日本經濟更是越戰越強。直到九十年代後小平同誌的"發展是硬道理"在中國的全麵施展,才讓日本經濟漸漸有了昔日黃花的趨向。

二戰時日本想要用軍事稱霸世界的野心沒能達成,二戰後,日本用經濟走向世界的雄心實現了。一億人的東洋小國卻有著僅次於美國的經濟生產力,當十二億人的中國經濟體在世界排名還倒著數時,日本經濟已經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任何的江河湖海也都是後浪推著前浪走,蓋過日本經濟四射光芒的這一浪花就是中國了。日本經濟以外向型出口為主線,以勞動密集型低端產品為先導,在世界範圍內攻城掠地,逐次轉向科技密集型的高端產品。日本的這種經濟思路也給了同地域同人種的中國以新的發展啟示,走日本人的路,發展外向型經濟 -- 這就是結論。

而中國,人無窮多,地無窮大,勞力無窮便宜。也自低端產品始,從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國產品在世界範圍逐漸替代日本產品。與此同時,日本經濟走向成熟,勞力貴了地價高了生產成本上去了經濟競爭力下來了。加之亞洲金融危機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又"不失時機"地相繼發生,使得日本經濟成了霜打的茄子,從此一蹶不振。

西方有種經濟理論描述這樣一種現象: 經濟萎靡時,降低利率可以減小投資成本從而可以刺激投資以求達到整體經濟回升的目的;可是如果人們對經濟沒了信心,那麽無論政府怎麽用低利率去刺激,經濟活動就是不見回升,這種現象叫做liquidity trap。九零年代有一陣子,日本為刺激經濟,利息一降再降,三十年長期貸款曾經低到1%到2%的程度(記憶的數字也許不準),可是人們還是不投資不消費,整個經濟還真就著了這liquidity trap的道。

反映在銀行業務上,利息低到了人們有錢不去銀行存款的地步。記得當時美國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道講的就是日本一對夫婦在自家擺個壇子存錢,因為這和去銀行存錢差別不大了。沒人投資就沒人需要貸款,銀行也就不想吸引儲戶存款,給的利息就更低。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經濟就成了死螃蟹動不起來。同期另一篇華爾街報道更有意思,說對街而坐的AB兩家日本銀行,A家尚有儲戶存款餘額,貸不出去,又不想再付儲戶利錢承受損失,於是就將餘額存進了對街的B家。B家也是一樣不想要多餘存款,看到自己的存款額突然增加,就展開調查,結果發現是A家害人,於是到法庭狀告A家。

銀行業務就是吸收存款再對投資和消費市場放出貸款。今日美國金融市場是有貸款需求但銀行不給貸,可十多年前的日本銀行是有錢貸不出,以至於到了銀行怕付利錢的地步,這樣的經濟比今天的金融危機還要可怕。十多年來,日本政府和民間也是絞盡腦汁用盡辦法給經濟添柴加油,日本經濟倒也時有回溫現象,但就是溫水不開再也火不起來,長期以來都是那種離零不遠的低速增長。

說中國經濟發展是日本經濟天下無敵手的終結者可能有點過,但中國經濟替代了日本經濟舊日的許多風頭這恐怕已是事實。如今,世界又麵臨新一輪波及全球的經濟危機,不久前二十國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美國華府以求應對之策。日相麻省太郎,個子不大話語不少,但無奈聽眾不多,而中國胡哥在會上雖少言卻權重。

再看華爾街的步子,聞胡起舞也大大多過與麻共舞。日本救市方案美元兩千億,而中國方案美金五千億,兩者不在一個量級,更何況胡哥身後還有兩萬億的儲備。

有"不同政見者"可能會指出,日本經濟依舊大於中國,發達程度仍然在中國之上。Right on!  無論是總體經濟還是人均產值,日本確實還是世界經濟的二當家。但是以增長率講、用發展的眼光看,自九十年代以來的世界經濟,日本是問題所在,中國是答案所在 -- 這就是不同。誠然,中國是借鑒了日本的經曆,中國也隻是比之以前日子在一天天好起來,要超越日本,恐怕還要幾代人的前赴後繼。所以中國依然需要放下身段,學習日本。學日本的成功所在為己所用,更要研究日本近年來的衰落過程,避免日本模式過渡倚重外向經濟的問題在中國重現。

就用這個警言當"坐井評說天"的結語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lqgjh 回複 悄悄話 你的文風太輕鬆搞笑了,甚合我心。支持一下。
高英姬 回複 悄悄話 哈哈,因小泉純一郎愛拜神社被我們中國人狂扁而讓我有印象剛記住他的大名,那廂裏又開始炒作安倍晉三夫婦如何風流倜儻等,還沒等我好奇心起,又下台了……世事難料,但還真跟不上日本首相交替換人變化快,應了‘風雲突變’,所以‘變’字當選日本2008年度漢字也不奇怪了。

有待慢讀細品偶像之大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