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地說,現在東方的中國已是新年初一淩晨,但在西半球仍是除夕。
東西南北漂流的人們,歸心似箭要回家。客居異國他鄉的又該是想家的時候了。今天我們就閑聊雜談中英文裏的“想家”和“東西南北”。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是以一條英文老諺語,我們可把它譯作“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家草窩窩”。用它來表達想家回家的感覺,貼切傳神。中國話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homesick 一般作“想家”解, 就是人在外時常有的"longing for home"的感覺,帶有溫馨的思念讓人心想神往。但英文構詞總要橫生趣意, 我們把homesick譯作“想家”沒錯。可你若將seasick翻譯成“想海”,那就成了“戲說英語”的又一經典材料。seasick說的是坐海船時,暈船要吐的感覺。大概不會有人對seasick心存溫馨而心想神往吧! 同樣,你坐車時不適,你會carsick,也會讓你暈。新春佳節,幹脆讓你在多暈一回兒。常坐飛機旅行吧,在飛行途中要是暈了怎麽說? planesick? 可不敢隨意瞎編亂造,英文裏就沒planesick這詞兒。正確的說法是airsick.
其實英文還有一詞說“想家”: nostalgic (nostalgia是名詞),nostalgia 來自希臘語,就是回家的意思。同義詞詞典恐不把這兩詞列一起,原因是後者還有懷舊的意思。
回家的感覺真好,年關在即,人們是從東西南北,四麵八方的回家。這就不免讓人想起一些有關東西南北的詞兒來。中文的博大精深還真不是吹,有關東西南北的妙語不少,請看下麵的絕對:
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據傳上聯是乾隆爺出的題,考來自現如今江蘇南通的考生。那時有南通州和北通州兩地,考生出得下聯,南通州也就得名今天的“南通”。
中文的東西南北和英語的east, west, north, south,除表達方向外,還不斷生出文化外延。世界上東西兩大陣營,我們通常稱作east world and west world。來自東方的,英文也可叫orient (oriental, ajd.). 在英語國家的學校,新生開學之前學校都會安排orientation活動。在中國,有人迷失了方向不知所措,我們說這人找不著北。西方人不找北,他們找東(orientation)。東西文化差異在此可見一斑。當然,這west也另有一詞,叫occident (occidental, adj.). 我們可將這兩組詞連一塊記。
中文裏這類語言現象就更多了,有些甚至太中國了,怎麽翻譯老外都無法得其真髓。最典型的就是“東西”這詞。上下幾千年,我們中國人把“好東西”,“不是東西”,“什麽東西”用得是得心應手,是誇是罵是問是貶是損,毫不含糊。試想你要將中文裏有關“東西”的用法給你的老外朋友描述一番,你能說清楚嗎?
熟讀西學的中國人我們稱他(她)學貫中西,而對中國有精深了解的夷人我們叫他(她)中國通。25年前在中國的<<讀者文摘>>裏讀到一則小幽默,說的是在美國某高等學府,有位教漢語的中國通。教授上課也給學生辨析英中語言差異,講到“東西”一詞時,有如下精辟論述: “In Chinese, 東means east and 西 means west. However, Chinese love to put these two words together to form a frequently used phrase, called 東西。 東西 has nothing to do with directions. It simply means things and you can never use it to refer to people. So in Chinese, 我們是人,不是東西。記住了,A 先生,你不是東西。B 先生,你也不是東西; 同學們, 你們大家都不是東西”。你對這位中國通的解釋還滿意嗎?
自<<讀者文摘>>刊登這篇, 那則幽默就有了許多不同的版本,可見我們中國人對東西一詞的情有獨鍾。但<<讀者文摘>>應是原創,deserves the credit. “東西”一詞的來源還尚欠考證。 據傳古時的城市布局是東西向為市(市場),南北向為府(官府)。市場乃物品交易之所在,故中文有從物品到市場到東西的詞匯演變。不知為何南北一詞沒像東西一樣傳承下來,要不中文裏一定有這樣的景象: “你不是個好南北”=“你不是個好官”,“你是什麽南北”=“你是什麽官?”,“什麽狗屁南北!”=“什麽狗屁官僚!”。不難想象,那定是另一番精彩。央視春晚或許又會新添語言類節目。
讀完這小段龍門陣,您是要感歎中英(美)兩國還真都不缺“神仙放屁不同凡響”之人,或是您要“接住我扔的磚砸出你的玉來”再續東西南北?
謝謝閱讀,春節快樂!
http://club.pojaa.com/viewthread.php?tid=6247&extra=page%3D1
謝你讀我的"瞎白話" ,常來。
Thanks for visiting. I just left a message in your blog. Certainly, so please to get your virtual acquaintance.
Take care.
MONICASHUNZI@HOTMAIL.COM
有空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