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台灣是不是也想「古巴化」?(中時社論)

(2007-04-05 06:26:59) 下一個
中國時報 2007.04.05?
台灣是不是也想「古巴化」?
中時社論

外電報導,美韓二國日前已簽署自由貿易區協定(FTA),預定二○○九年生效。經建會經研處長指出,此舉將影響台灣每年總產值約二十億美元,僅占台灣出口至美總金額的三%到五%。經濟部長陳瑞隆則表示,美韓FTA隻會使傳統產業競爭力受挫。最樂觀的台灣智庫學者則認為∶這對台灣而言不會是致命的打擊,「了不起就是一整年經濟完全沒有成長」、「台灣應該向中國提出抗議」。坦白說,我們認為這三項說法都沒有體認到問題的嚴重性,當然也就欠缺因應問題的危機意識。

熟悉貿易實務的人都了解,台灣與韓國的競爭絕不僅限於傳統產業;事實上,電子、麵板等科技產業,台韓之間也已經纏鬥多年,且韓國業已居於上風。在美韓簽署FTA之後,韓國輸美的競爭優勢將更形擴大,這對原本已找不到比較利益新趨勢的台灣總體經濟衝擊,絕對不隻是傳統產業而已。

其次,美韓FTA雖然對台灣的直接貿易衝擊隻有二十億美金,但這絕對隻是大海嘯前緣的小浪頭。我們應有的正確態度,是將這波小浪視為警訊,而不應該以其規模小而予以忽視。過去數年,經濟學者並不擔心美韓兩國之間FTA的影響,但都一致認為,二○一○年即將生效的東協加N,才是衝擊台灣經濟的主浪;等到東協加N完成簽署之日,就是滅頂大浪來襲之時。

如所周知,台灣有許多產品都是將部分製程在台灣完成,再將半製品輸往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地區加工,最後再將製成品輸往歐美諸國。因此台灣在全球競爭環境中,往往僅參與了若幹產品的部分製程,而其餘製程就要靠東協加N各國參與完成。當東協加N簽定FTA,且美國亦與中、日、韓等國分別完成簽署之後,台灣所麵臨的衝擊,就不再隻是台、美與韓、美直接貿易的取代,而很可能是使原本台-中-美的生產加值過程,改由韓-中-美的加值鏈所取代。這樣間接貿易路線的改變,其金額後果就遠超過二十億美金了。二○○六年兩岸貿易,台灣出口至對岸的金額為六百三十三億美金,隻要其中三十%會受到東協加N的影響,就是兩百億美金的規模,這樣的貿易巨浪,台灣承受得了嗎?承受不了又要如何因應呢?

當東南亞各國紛紛簽署FTA之際,美國也趕緊加入與韓國等經濟體訂約,一方麵當然是為了避免中國區域合縱勢力的獨大,另一方麵也是為了美國的自身利益。中國大陸與東南亞諸國都是未來數年全世界公認的世界工廠與市場,一旦東協加N成型,美國等世界經濟成員當然都希望與之加簽FTA,進而分食一杯羹。同理,日韓等國覬覦美國的龐大市場消費力,也願意同時與美國和東協簽約。當FTA的締約國日漸增加時,其彼此之間的潛在貿易利益就如同網路效果般擴大,這也就是台灣不可小覷後續發展的原因。在亞太諸國相繼締約後,各國之間的貿易障礙就形同撤除,唯獨台灣被摒棄在外,與各國之間貿易壁壘皆在,形同國際孤兒,那就是不折不扣的「邊緣化」。屆時,將有更多台灣產業喪失其比較利益,島內的產業空洞化將更為嚴重。簡言之,台灣以往隻有少數產業空洞化,但在邊緣化之後,我們就會麵臨一大群產業空洞化的危機。

麵對如此明顯的險惡情勢,最令人遺憾的就是基本教義派的執迷不悟。如所周知,台灣之所以無法與各國簽署FTA,就是因為中國大陸的阻撓。坦白說,整個東協加N的布局,根本就是中國大陸要以經貿實力封鎖台灣的戰略。麵對中共這樣的「陽謀」,台灣當局不但一籌莫展,也沒有虛與委蛇的智慧,還要三天兩頭拚正名、拚製憲、拚四要、拚去中國化、拚族群分化,在在僵化兩岸關係。台灣當然可以在政治上與對岸保持距離,但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喪失經濟實力;一旦把經濟路線走絕了,對岸卯足了勁對我們經貿封鎖,我們再拚命喊抗議,除了選舉時內需消費之外,又有什麽屁用?

台灣今天的局勢,越來越像四十年前的古巴。古巴與老美硬幹,老美遂翻臉經濟封鎖。四十年後,古巴除了雪茄菸與棒球員之外,其餘幾乎都與世隔絕。台灣若幹基本教義派確實神勇,但他們卻正帶領台灣一路高呼抗議口號,大步邁向「古巴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