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全中國各省高考狀元因何“全軍覆沒”? 老石說盡管有關部門屢次忠告媒體不要炒做高考狀元,但依舊擋不住記者們追蹤報道的熱忱。雖說聚光燈下的狀元們不會像古時候成為皇上欽點的翰林,相府當然的乘龍快婿那樣風光,但也會擁有相當多的粉絲,成為應試教育下苦難學子效仿的榜樣。
不過,隨著一個驚人事實的披露,狀元們頭頂眩目的光環將會徹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動機可疑的專家用來作為推動取消萬惡高考的有利證據。
披露者係有博士學曆、中國教育戰略問題研究專家頭銜的武漢市市教育局副局長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國狀元職場狀況調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國各省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麵的傑出人才。
您會不會由此發出類似傷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剛開始想發出這樣的感慨,並對誤人子弟的高考進行一番痛斥,但畢竟已經不惑,理智還是占據了上風,終於忍住沒斥。
田專家麵對“‘ 高考分數麵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嗎?”這樣的設問嚴肅地指出,這隻是表麵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實質上並不公平,因為這是以一種人才標準來衡量所有類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麵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試能有突破嗎?
他說的無比有道理,但有個小難題需要反對現行高考製度的專家們解決:那就是廢除了過去荒誕但公平的考核方式,換成所謂體現多元人才觀的、很素質的新型考核製度,怎麽形成一個簡便易行的統一選拔人才標準?您怎麽證明一個農村的特會養豬的孩子就一定比城市會開寶馬飆車的孩子素質低下?
在當前教育體製存在嚴重計劃及官僚化色彩的背景下,加上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及分布極其不均衡,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同誌打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旗號,以自主招生的名義,增加太多無法監控的人為主觀裁量因素,為教育尋租大開方便之門。別忘了,直到今天,一個叫羅彩霞的可憐女生還在為幾年前被冒名頂替的大學錄取名額怒討公道。還有多少沉默的羅彩霞?我不知道。更別忘了,改革開放以來,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源占全部生源的比例已經下降了一半。而這一局麵的形成居然是伴隨著高校擴招的步伐發生的,疑似罪魁之一便是招生自主權。 盡管有關部門屢次忠告媒體不要炒做高考狀元,但依舊擋不住記者們追蹤報道的熱忱。雖說聚光燈下的狀元們不會像古時候成為皇上欽點的翰林,相府當然的乘龍快婿那樣風光,但也會擁有相當多的粉絲,成為應試教育下苦難學子效仿的榜樣。 不過,隨著一個驚人事實的披露,狀元們頭頂眩目的光環將會徹底褪去,甚至可能被一些動機可疑的專家用來作為推動取消萬惡高考的有利證據。 披露者係有博士學曆、中國教育戰略問題研究專家頭銜的武漢市市教育局副局長田文江。他透露,首份《中國狀元職場狀況調查》表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國各省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麵的傑出人才。 您會不會由此發出類似傷仲永式的感慨? 鄙人剛開始想發出這樣的感慨,並對誤人子弟的高考進行一番痛斥,但畢竟已經不惑,理智還是占據了上風,終於忍住沒斥。 田專家麵對“‘ 高考分數麵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嗎?”這樣的設問嚴肅地指出,這隻是表麵和形式上的公平,而實質上並不公平,因為這是以一種人才標準來衡量所有類型的人才,就像歌唱方麵的人才嗓子再好在高考文化考試能有突破嗎? 他說的無比有道理,但有個小難題需要反對
再說,高考狀元在職場上集體淪為平庸之輩隻是當前教育內容、方式脫離實際的一個縮影,您不是狀元,上大學後如果認真地按照書本知識認真地苦讀,畢業時照樣可能成為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中的廢品,所幸的是,有狀元們墊背。而已。所以,您受了那麽多年罪好不容易上了大學,就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裏隻是您混張文憑、積累人脈捎帶腳找個女友的地方,能力嘛,還得是建立在清醒自我認知的基礎上,聽從內心的召喚,密切關注社會的需求,完成能力的提升。您是大人了,這點別指望別人能真正意義上幫您。既然學校是一個不合格的批發商,我們應該有信心成為賣自己的傑出零售商。
所以,由於30年全國各省高考狀元“全軍覆沒”,就急於顛覆現行高考製度是不靠譜的。當然,我也熱烈歡迎這一悲劇能激發整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推動現有教育內容、模式創新的步伐。但前提是捍衛起點公平,如果最終演變成強勢階層子弟對弱勢階層子女機會的一次公開剝奪,豈不是好心辦壞事?
*********************************
荒唐愚蠢而又無可奈何,資源稀缺下的民族悲劇
———一句話點評
**************************************************************************************
相關報道1
喬磊:美國名校為什麽不重視“高考狀元”?
最近讀到《中國狀元職場狀況調查》的文章,該文談到,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全國各省狀元全軍覆沒,沒有發現一個在從政、經商、做學問等方麵的傑出人才。被人羨慕的“高考狀元”在社會的發展中,最終被大浪淘沙,成了平庸者。這是中國應試教育苦果極典型的代表,也說明“好學生”並不等於“好人才”。
我的兩名朋友曾是當年高考某省的狀元,即使本人在1977年考上大學,也是因為在某一科的成績在全市名列第一名而被大學看中。“高考狀元”很多年來都是個香餑餑,名牌大學也將其視為人才,爭相錄取。而美國的名校對所謂的“高考狀元”多是不特別重視,如果一名高中生僅憑考試的高分數、而其他表現平庸就能進入哈佛,哈佛大學恐怕會被教育界人笑掉大牙、會被社會輿論炒翻天了。
在美國的大學招生體係中實際上是沒有“高考狀元”這一概念的,當然大學在招生中第一項指標是考核學生的學識基礎,學生考試的分數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但與“一考定終身”不同的是,學生考試的分數隻是大學考慮錄取的基礎,既不是唯一也不是全部。
在美國,能夠反映學生學業水平的數字指標或者說“硬”指標有兩個,一是學生在高中四年的學業平均成績,二是全國性的考試SAT(或是ACT)考試成績。如果說SAT考試類似中國的高考的話,SAT能考滿分就應當可以叫做“狀元”了。在美國的華裔家庭,經常會聽到某某孩子SAT考了滿分,但報考哈佛大學等名校,結果卻是不被錄取。為啥,人家名校根本不把考試拿滿分的學生真正當回事,如果隻會讀書,而無創造性,這樣的學生不會被看好。說穿了,人家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高分寶貝”。
既然“高考狀元”不吃香,美國大學推出的錄取優秀學生的典型例子也就不會是“高考狀元”,而社會和公眾輿論也沒那個心情和風潮去大讚特讚所謂的“高考狀元”。哈佛大學最經典的錄取學生例子是一個出生在貧寒之家的女孩,她的母親靠撿垃圾維生。這個女孩沒有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麽這麽窮,而是立誌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命運。她讀書很用功,但更關鍵的是,她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看到了社區中有太多的人需要幫助,她在課餘時間做義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身邊的窮人。後來這名女孩被哈佛大學錄取,成為哈佛大學廣納人才、貧寒子弟也可越龍門的典型例子。
哈佛大學一名校長曾談到該校喜歡招收什麽樣的學生,他說,傑出的大學生來源於優秀的高中生,我們是一個極力培養、鼓勵高中生具備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學校。社會對一流高中生的讚美並不局限於好的課堂成績,而是多方麵的。要成為哈佛的學生,光學習好是不行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開創新天地的創造性;僅有知識是不夠的,還要看他是否有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單關心自身專業領域是不足的,還要看他是否有關注其他方麵的廣泛興趣。
哈佛大學的教育理念是,所有孩子,無論其家庭出身,也無論上哪一所學校,都必須有機會充分實現他們的潛能。機會平等必須意味著追求卓越的機會平等,對平等的要求絕非意味著對平庸的容忍。這不是精英主義,我們必須給予我們的學生——所有學生——能接受最好教育的機會。
2008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超過2.7萬人,而錄取率隻有7.4%。許多人的成績十分優異,SAT考試中取得滿分學生大有人在,但最後還是被刷下來了。那麽能被哈佛大學錄取的學生又是什麽樣的學生呢?讓我們看一個例子。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維布朗高中的愛麗娜·奧聶思凱斯基一直關注著水汙染,選定解決金屬離子汙染水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在3000個小時的屢敗屢戰後,她終於發明並申報了自動微電子化學傳感裝置控製電鍍係統的專利技術。這一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電鍍時排入水中的金屬離子。她還是西門子-西屋科技競賽地區決賽選手;英特爾科學英才半決賽選手;校世界事物聯合國俱樂部主任;校報主編;療養院誌願者資深協調人;丹麥人在二戰納粹大屠殺中幫助猶太人的曆史的研究者。
第二個例子是,匹茨堡福克斯切派地區高中的邁克爾·米尼克創作了4部音樂作品,其中的2部為情緒憂鬱症患者籌得4000美元善款。他被《匹茨堡郵報》評為2000年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音樂家,曾任校報總編、校社團主任、學生理事會部長等職,最後哈佛大學將其錄取。
不論哈佛大學錄取優秀高中生的例子還是“高考狀元”可以走紅的現象,其實這背後折射的是最深層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公平的教育機會。不要小看了公平這兩個字,能做到讓每一個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機會比GDP翻兩番、翻三番不知要難上多少倍。中美教育都強調要有公平性,但如何實現公平卻是走不同的路。美國的大學錄取當然十分重視中學生的學業表現,同時更關注學生的創造力和服務社區的精神,綜合考量是重要的手段。中國的高考體製最初有利於挑選人才,但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升學壓力之下,也唯有靠分數來衡量學生的素質了。
在中國,應試教育是打不倒的,最起碼現在是打不倒的。為什麽?在權力、金錢、人情、關係充斥的環境下,分數成了教育機會均等唯一的“硬”指標,能讓貧寒子弟出人頭地隻有學習好,考試拿高分才可以與邪風去抗衡。誰都知道綜合性考核學生是大學招收優秀高中生的一種好方式,但這些綜合性考核的標準有很大的隨意性,有太多人的因素在裏邊,最後,有多少人敢相信它的公平性呢?
“高考狀元”成不了傑出人才而全軍覆沒,恰如大浪淘沙,在曆史的潮流中,大浪淘下的不光是垃圾,有時金子也會被淘汰。
剛看了一條新聞,一名中學在四川地震後在災區當自願者,他隱瞞了16歲的年齡,而以成年人的身份在災區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最後成為災區年齡最小的誌願者,今年他被美國9所大學同時錄取。
看完這條新聞我在想,為什麽中國最一流的大學不錄取他,難道這樣充滿愛心,關心社會、勇於奉獻的中學生不是優秀的人才?難道隻有美國大學才會發現人才嗎?在打不倒的應試教育麵前,如果中國的名牌大學能錄取這名學生,難道不是向成千上萬的中學生發出了一個強有力的信號:分數依然重要,但好的人才標準不僅僅限於能考高分。社會需要專業的人才,社會更需要對自己民族負責的人才。
教育機會應是均等的,實現教育機會均等,要靠政府部門、教育機構的努力,要靠你、要靠我、要靠社會每一個家庭的共同努力。
作為普通的百姓,我們難以決定河流的走向,但我們應當可以做到不隨波逐流。
×××××××××××××××××××××××××××××××××××××××××××××××××××××××××××××××××××××××××××××
人之所以為人,核心是個性,獨特性和創造力,這些是智力測驗測量不出來的。人的能力和價值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而貢獻大小是源於這些個性的東西,用一種人工設計的智力測驗來衡量上帝創造的生物多樣性是一種愚不可及的想法。中國的問題隻是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沒有其他公平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衡量方法。所以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重視硬指標(數量指標,如GDP對政績考核,核心期刊的論文對職稱評定,小孩學鋼琴為考級,甚至樓房的高度對於市政建設。。。林林種種,不一而足)的民族。中國教育培養出的是考試機器,雖然這些機器裏也不是沒有人才。但教育體製生產的產品隻有一個質量檢驗標準:分數。 這是中國自己生產不出諾貝爾得主的根本原因。
———我的點評
××××××××××××××××××××××××××××××××××××××××××××××××××××××××××××××××××××××××××
相關報道2
英國人看中國高考:考題令人不寒而栗英國《每日電訊報》6月9日刊發文章《中國高考:考題令人不寒而栗》,內容如下:現在是中國高考時間,1000多萬高中生參加令人畏懼的高考。這場馬拉鬆式的考試將決定他們進入哪所大學。
(chinesenewsnet.com)環球時報援引報導說,茲事體大,考生及家長承受壓力之大也就不足為奇了。對於那些未能達標的考生,實現“軟著陸”的機會幾乎沒有。我北京辦公室的助手說,每個家長都不惜一切代價要讓自己的孩子勝過別人。她參加高考時流行“吸氧法”。其他人則服用營養素和維生素等補品,在入考場前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
(chinesenewsnet.com)高考測試的範圍很寬,包括數學、科學、英語和語文,但人們最關注的乃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的800字作文。這是我在中國經曆的第一個高考,作文要求之寬泛與苛刻讓人咋舌。我不知道英國高中生是否被要求做此類事情,但有一點可以肯定,20多年前我參加考試時,考生肯定不是這樣。
(chinesenewsnet.com)這些題目隻給幾點提示,讓考生自由發揮,展示自己的知識麵和語言運用能力。北京的考題是《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是去年四川地震中類似“頌歌”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
(chinesenewsnet.com)我深深感到,英國許多名牌大學也證明了這一點:同不足以分清良莠的英國高中測試體係相比,中國的高考更具挑戰性,也更能測試出學生的水準高低。我想,現在是英國效仿中國設立全國作文競賽讓人才脫穎而出的時候了。但我還要說一句,求知是件愉快的事,我將永遠不會參加此類考試。
*************************************************************************************
相關報道3
高考唯一,教育方法不能唯一
BBC中國人談中國 福建毛忠斌/6月12日,陝西西安西鄉19歲的高考生張聰,高考後行為有所異常,其父帶他到西安看病。下午在一家書店內,張聰用剪刀刺死了71歲的常大爺,還刺傷了常大爺的兩名女同事。張聰行凶的理由簡單得有些可怕:沒考好,想死。(6月16日《華商報》)
(chinesenewsnet.com) 高考競爭激烈,對於不諳世事、剛剛成年的學子們,這樣的包袱太過沉重,也因此釀成了不少悲劇。
(chinesenewsnet.com)如此次的張聰想死殺人,1月份義烏19歲的考生小賈不堪複讀壓力割喉自殺,較早報道的不堪複讀壓力的學生縱火事件等等。也讓筆者想起了筆者弟弟的一位同學,在距高考還有段日子時失蹤了,後來在一個水塘裏找到屍體,事後同學說他壓力太大有些反常。看到、想起這些事情總是讓人糾心難過。
中國高考競爭激烈 |
(chinesenewsnet.com)這是精英
教育的後果。而能成為精英的人一定是少數,因而這樣的
教育方式就注定要讓大多數人成為"失敗者"。這些弊端已為人所詬病。
(chinesenewsnet.com)為此我國早些年就提倡素質
教育並進行試點,可卻在一些試點地也發生了悲劇。這就意味著,清除曆史積澱下的弊病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高考在很長時間裏也將成為大多數人的唯一的選擇。
(chinesenewsnet.com) 雖然有曆史、文化等因素,但我們自身看待高考也比較盲目、看得過重。事實上,高考成功未必就意味著人生的成功,能有所成就的也在少數。
(chinesenewsnet.com)何況,如今就有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再者,有不少成功人士並非通過學業的成功來獲得事業的成功,而是通過不斷的堅持、努力才達到目的。更毋須說成為精英的人生才算是快樂、有意義的人生。
(
可惜我們的父母、教師和長輩們總是告訴孩子們,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才能得到什麽什麽。
(chinesenewsnet.com)就連筆者正在念小學的侄子也說出了'念書厲害,以後娶老婆不用花錢'的讓人可笑又無語的話來。正是這種單一的
教育方式,使考生們從孩提時就把高考當作了唯一。種種悲劇也由此發生。
(chinesenewsnet.com) 盡管在社會文明發展之下,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讓心理醫生步入等方式來幹預考生的心理,但這終歸是亡羊補牢的方法。
(chinesenewsnet.com)所以,在高考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改進
教育方法是時候了。不要隻告訴他們學習好的人獲得了怎樣的成就,也要告訴他們學習失敗的人通過其它方式收獲了碩果,更要告訴他們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首先在於快樂,生命的意義在於選擇、努力和堅持。每顆小草都有露水滋潤著。注:《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我的同學中有兩個高考狀元(從兩個不同地方考來的)。其中一個,也許他的成就達不到你傑出人才的標準,但是他是目前同班同學中做的最出色的。不過他現在的priority是家庭,有點有子萬事足的意思,所以可能會限製他將來的成就。另外一個也不錯,但是不那麽突出。主要是他的個性優柔寡斷,總把握不住機會。所以說得是比較大的樣本數目來比較才有意義,因為少數的個體隨機因素太多了。
1979年夏,胡春華以全縣文科狀元考取了北京大學,成為五峰曆史上第一個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收到錄取通知後,他背上背簍、撮箕和鍬,到一個水電站工地背河沙。一個暑
假,掙下100多塊錢。加上父親東家挪、西家借,才湊齊路費和學費。
9月,胡春華走進了北京大學中文係,是班上年齡最小,個頭也最小的學生。北大四年,老厚老厚的教科書,他越讀越薄;太多太多的知識學問,他咀嚼消化為實實在在的本領。天資加勤奮,使他學習成績在全班名列前茅,被評為應屆優秀畢業生。組織上本來決定他留在北京工作,但他選擇遠赴西藏。
高考到目前為止還是唯一公平的,可行的選拔製度,不應該輕易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