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不是“馮郎才盡”,而是小剛該休息一下了

(2008-12-31 22:32:04) 下一個

不是“馮郎才盡”,而是小剛該休息一下了

雖然國內票房破了三億,但是無論從橫向還是縱向比較,《非誠勿擾》都應該算馮小剛的一個失敗之作, 但我以為這並不是因為“馮郎才盡”,而是馮導在身心疲憊,勉為其難的狀態下做出的一個不成功的作品而已,無需過多責備。 倒是它的國內票房和當年《黃金甲》的商業成功一樣頗能反映時下中國文化市場的浮躁之風: 電影不靠藝術質量,靠媒體炒作。

首先,這絕對不是像《無極》,《黃金甲》那樣的庸俗低劣,嘩眾取寵的爛片,影片的前半部拍的很生活,很真實,清新自然,讓人放鬆,作為一個賀歲商業片,至少不讓人覺得煩。但是馮小剛畢竟不是王晶,他追求的絕不是僅僅“不讓人煩“,在影片的創新上,很遺憾,我們勤勞的馮導演這次明顯的表現出了創作上的疲態。

中國的電影市場還沒變成一個正常成熟的市場,每年年內沒幾部高質量的片子,影片公司都把錢投到年底的賀歲片,就是因為這個檔期風險小。國人平時掏腰包上影院興致不高,但到年底就為個節日氣氛也願意上一回八九十塊錢的影院借“年氣“瀟灑一回的。這就像央視的春晚,再無聊的節目也有人看,再多人罵照樣收視率高,隻要你造勢造的大,宣傳炒的熱,藝術質量並不是那麽重要。正是這種商業上的低風險,高收益使賀歲片成了小剛導演每年必做的一個作業,到時候還非交不可。電影創作和寫歌,寫小說,科學發明一樣需要靈感和心境,所以限定時間,題材的作業往往很難精彩。馮小剛這次首先的失策就是自己給自己先套了個枷鎖,說是這次要回歸他的拿手好戲,馮式喜劇。幽默是一種隨性而發的東西,碰到一個好的故事,好段子能井噴而出,而人為的去編一個幽默故事,則往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非誠勿擾》的問題就是故事太弱,戲劇張力不夠,由於情節太簡單,導演隻能把它往風光片靠,靠一些異域風景來填充內容的貧乏。其實,馮的喜劇中還有一部類似的不成功的片子,《大腕》,也是一個比較牽強的故事。馮的喜劇中的成功之作,《手機》,《天下無賊》,《不見不散》都是和專業作家合作寫的劇本,他的成功正劇《集結號》更是直接改編於小說,而這次馮導”藝高人膽大“,幹脆大包大攬,自己成了導演兼編劇,確實是在自己累自己,結果還是有心無力。

不是馮導沒才,我覺得,是他違背了兩個基本規律,一,專業化分工,二,電影是跟著劇本走,而不是倒過來。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一切行業的技術水準都體現在專業化上,一個人想什麽都做,就什麽都做不好。美國很少有影星是歌星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美國市場是個成熟發達的市場,明星最重要的還是靠實力,而上帝從來不把所有天賦加於一人身上,人隻能發揮僅有的特長才能在競爭中勝出。中國電影需要專業化,收入體麵的編劇隊伍,這是一個行業性問題,再好的導演沒有好的劇本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

拍什麽題材和類型,應該隨著碰到什麽好本子來定,而不是先定下題材,再找本子。《集結號》,《天下無賊》之所以感人,是因為馮碰到了這樣的好故事,馮的特長和本事是有慧眼能看到這個故事的閃光點,和能把這個故事變成具體的影像,而寫出這個故事不是他的特長。為拍喜劇而拍喜劇是拍不出好喜劇的,而因為感動去拍一個電影(不管是什麽類型的)就非常可能拍出一部好片。《天下無賊》並不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喜劇,但它那種喜中帶悲的風格是最契合普通觀眾的審美觀的。《手機》拍的時候也不是出於想逗觀眾一樂的創作動機,而是碰到一個切中現實生活的好故事而拍的。到了《非誠勿擾》動機成了簡單的想逗觀眾一樂。有了這個出發點和想法,這個電影從一開始就注定失敗了。這個失敗和《夜宴》的失敗如出一轍,隻是那時先定下的框框就是拍一個中國版的哈姆雷特。

雖然如此,我還是看好馮導的,相信他調整一下狀態,讓自己的創作更自由更真實的話,還是能出精品佳作的。我一向不認為馮小剛的優勢在喜劇,我對他的欣賞始於《一聲歎息》,《集結號》,對《手機》,《天下無賊》的好感也主要是由於它們對社會和人性的關注,而不是中間的那些膾炙人口的俏皮話(比如“二十一世紀什麽最珍貴,人才”,“黎叔生氣了,後果很嚴重”)。是這些片子讓我覺得他開始區別於無厘頭的周星馳,脫離了香港商業電影的庸俗和低級趣味。馮小剛以喜劇起家,但他的真正優勢不在喜劇上,而是對現實題材的把握上。小剛電影的最大長處是不自以為是,是他的那種平民心態。他走的路是對的,他的風格其實就是好萊塢的風格,通俗而不庸俗,大眾而不失優雅。中國有些導演,包括幾個名導最大的問題是潛意識裏總以精神貴族自居,覺得自己比普通老百姓聰明,比普通大眾更有品位,更有思想,以為藝術就是表現自我。藝術是表現自我,關鍵是如果這個自我的心態和普通人差距太大,那麽那種藝術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工業,而隻能成為關在家裏自娛自樂的手工作坊產品。電影必須是一個工業,不成為工業,就不可能發展。以一顆平常人的心去尋找生活中的感動,人性中的感動,然後用一種雅俗共賞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這就是電影人該做的事情。像很多香港爛片那樣去迎合素質很低的人的庸俗趣味不行,但像《太陽照樣升起》那樣拍的誰也看不懂也不行。馮小剛,作為拍當代城市生活題材最多的中國導演,僅此一點就值得我們尊重。特別是他的那部拍的很辛苦的《集結號》,雖然投資沒有《黃金甲》,《無極》大,但電影所透出的真誠讓人感動,他不再是一個僅僅想讓觀眾掏錢進影院一樂的商業導演,而是一個真心想把生活中的美好的東西呈現給他人與人分享的電影人。

好萊塢大導演,像斯皮爾伯格, SCOTT RIPLEY, JAMES CAMERON 都不是每年都要出新片的,碰到好的劇本一年可以出幾部,沒有好的可能幾年才出一部。小剛也不必每年都這麽玩命. 春晚年年得上,賀歲片就不必年年做作業了,更不要再做命題作文了。甩了包袱,隨心而做,相信他會拍的更好。還有,保重身體,畢竟,歲月不饒人。新的一年,祝福馮導,祝福中國電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