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結號》應該拿到美國去放一下,讓老美見識一下共軍的厲害,《英雄》都能在美國有票房,我估計《集結號》不會差。
對電影吹毛求疵總是容易的,實際操作總是有難以想象的困難的。《集結號》有沒有模仿《大兵》,肯定有,但是以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條件,能模仿到現在這個程度就相當不容易了。況且兩片的主題不同,一個反思戰爭的本質,一個是探討軍人的榮譽。兩者形似神並不似。
馮小剛的電影的商業成功就是建立在好故事的基礎上,從《不見不散》,《手機》,《天下無賊》到《集結號》,真實感人的故事是他電影親民性的基礎。《夜宴》故事不好,讓誰演都好看不了。馮小剛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他知道自己不是黑澤明,他不是大師,但他真誠,堅持拍自己能理解觀眾也能理解,自己感動觀眾也能感動的故事,不玩深沉,不裝高雅,通俗中見深刻,小人物演繹大主題。這才是中國電影的方向,這其實也是好萊塢成功,而歐洲電影沒落的主要原因。
比起張藝謀那些吊鋼絲的武打戲來,這片子拍的是很認真的,我可以想象每一分鍾的戰爭場麵拍起來有多麽艱難,就是這種吃苦求真的勁是我們應該敬佩的,從純軍事純技術的角度挑一點毛病,那是容易的,但一個發展中國家拍這種技術含量很高的戰爭片,能逼真到這個效果就是難能可貴了。更關鍵的是特技效果隻是電影的一張皮,靈魂的東西還在於通過故事打動人心。馮的電影最可貴的地方就是總有一兩個地方你很感動的。這一點不容易。
《集結號》的成功除了導演演員的出色表現外,編劇劉恒,攝影呂樂(《趙先生》導演),作曲王黎光功不可沒。演員上沒有請名角絕對是正確的決定。張涵予是個很好的選擇,其他演員都演得很自然真實。既要故事感人,又要電檢能通過,馮小剛,劉恒顯然是苦心積慮,精確計算過。戰爭場麵的真實感主要源於運動的鏡頭,呂樂這個拍出過《趙先生》這樣傑作的電影人顯示了紮實的攝影功底。王黎光的音樂意境很象《大兵》,但並不感重複,很貼切,那種凝重蒼涼之感為影片增色不少。電影是一門工業,好的電影需要眾多專業人士的集體努力,像所有在東北冰天雪地的外景地吃苦賣力的劇組人員致敬。
盼望中國多出這種很男人的電影,少幾個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