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投名狀》觀後感

(2008-01-12 21:25:33) 下一個
雖然沒看到全本的《投名狀》,但刪減後的《投》仍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贏絕對不是偶然的。

《投名狀》舒城一戰是迄今為止中國戰爭片拍的最好的場麵,雖然還沒看《集結號》,但從藝術創新的角度,《投》肯定勝《集》一籌。《集》是明顯在模仿《拯救大兵》,有個樣子擺在那裏學習,《投》則完全是導演自己想象設計的冷熱兵器戰爭交替時期的場景。舒城一戰讓我想起《角鬥士》中開頭的戰爭場麵,有幾分神似,都是主帥身先士卒,以少勝多。不知《投名狀》預算多少,但肯定和好萊塢不是一個數量級,能拍出現在這個效果,不簡單。陳可辛能文能武,從《甜蜜蜜》的小資情調一躍進步到《投》的陽剛硬朗和大氣磅薄,人要是有才,看來是潛力無窮。

更關鍵的是陳可辛追求的不是大場麵電影,是人性電影,舒城之戰讓我想起《無極》中的奔牛戲,除了炫耀大場麵,沒有任何價值。即使是《拯救大兵瑞恩》,如果沒有其中漢克斯經常發抖的手,救援隊伍內部因為處理戰俘而起的爭端,漢克斯一直守口如瓶的自己的身世,膽怯誤事的文職翻譯,沒有瑞恩和漢克斯戰前的對戰爭,生活的交談,沒有這些細微處見人性的好戲,斯皮爾伯格拍出再大的場麵也隻能是個二流電影。我們中國人能和好萊塢比的不是技術,是故事。

劉德華在片中的表演應了一句話: 男人是越老越有魅力。一直覺得劉是個偶像明星,他也確實很長時間都是個漂亮的偶像而已,但人都是會進步的,自從拍《無間道》,《天下無賊》和《投名狀》以來,他明顯的成熟了,不僅演技日趨成熟,也越來越有成熟男人的魅力。中國影壇確實需要一個象克裏特。伊斯特伍德那樣的硬派明星,不靠相貌,就靠男人味。象陸毅那樣的人如果不轉型,前途很有限。

看《英雄》的時候還覺得李連傑除了能打,就無所謂也無需什麽演技了。陳可辛終於把他調教成了一個能演戲的演員,而不是武打道具了。

如果要說缺點,我個人覺得唯一的缺憾是寫龐要殺二胡前的心理狀態的戲太少,對於這個關鍵人物在勝利後的心理變化刻畫不深,殺二虎時的一段獨白不能完全表現龐的真實心理。陳可辛明顯不是想把龐寫成一個惡人的,他可能想把龐塑造成一個有思想,有理想,信奉馬基雅威力政治哲學的儒將,但由於對其深層心理刻畫不夠,讓人感覺他僅僅是講了一個奸雄和兩個講義氣的兄弟間的故事。對龐的性格和心路曆程的刻畫過於單薄是本片的主要弱點。

這個故事陳可辛選得好,編得好,故事的亮點在於龐雖是個有理想(也可以說是野心)想做大事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儒將,但他行伍出生,畢竟不是個知識分子,他讀《資治通鑒>太少(相反,老毛對講政治權術的古籍那是窮盡一生來精讀研究),他在戰場上是個好將軍,在官場上搞政治卻太嫩了。這一點也象極了《角鬥士》中的那個將軍。龐的政治幼稚牽連了和他生死與共的兄弟和他所愛的女人,給每個人帶來了悲劇。我相信陳可辛的原意絕對不是說這一切悲劇的源頭是龐的政治野心。陳的原意應該是龐是個真想通過做大事(唯一的途徑是當大官)為老百姓造福的人(他在升官後為民請命減免稅負就是一個證明),他以為靠個人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就能達到這個目的,為此他不惜一切代價,為求目的而冷酷無情。他的政治幼稚的根源在於他不可能看到大清的政治製度是不可能靠能力贏得權力,象他在戰場上通過戰術贏得勝利那樣的。在戰場上他懂得策略,在官場上他不懂權術,所以他的在被朝廷利用完後一腳踢開的命運就是從開頭就注定了的。他看不到這一點,把自己重情重義的兄弟和紅顏知己都拉下水,和自己陪葬,這就是這個故事的悲劇性和戲劇性所在。編出這個故事的人足以讓張藝謀和他的編劇汗顏,他們都編了些什麽故事,《英雄》,《十麵埋伏》,《黃金甲》。。。在人文價值上就是垃圾,還用商業片為自己的弱智辯解,不如直接去拍三級片還活得真實些。

馮小剛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很清醒的承認他拍不了深刻的東西,他是個好的商業片導演,能拍出觀眾喜歡的東西,但在通過講故事傳達人文內涵方麵陳可辛明顯有更好的底蘊。這兩類人中國電影都需要,還包括更人文的賈樟柯和李玉。很欣慰,在新的世紀開始的時候,有這麽兩部電影《投名狀》,《蘋果》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


******************
後記:
《投名狀》把最後一個人的命運的戲剪了,一大遺憾,不需要出現太多血腥鏡頭,有個很虛的暗示就行了嘛,現在這樣象砍了一條腿似的。唉,這個電影審查製度是害死人呀。期待全本。全本的《投名狀》應該送去衝擊奧斯卡的,濃縮了中國幾千年的政治文化,從韓信,到宋江,到吳三桂,命運概莫如此。

一個擅長細膩情感文藝片的陳可辛竟有如此胸襟,拍出這麽陽剛而冷峻,大氣而深沉的電影,想不到。初識陳可辛是《甜蜜蜜》,眼前一亮的感覺,一個香港導演能那麽熟悉大陸人的心態,拍得既真實又浪漫,記住了這個名字,後來他的《如果愛》雖然不及《甜》,但華人中唯一個模仿好萊塢拍歌舞片,能拍到那個份上確實難能可貴了。這次他又轉入一個全新題材,看來是要玩大的了。與陳可辛,劉偉強這些新崛起的導演比,自詡為開始拍商業片的張藝謀開始呈現頹勢,他其實就隻適合拍他熟悉的生活,象《我的父親母親》,《一個都不能少》那樣的,拍商業片不是張的長項,雖然表麵上他賺了些錢,但他的商業片都是花哨而庸俗的劣質產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小小艾 回複 悄悄話 這片子我也看了。影評寫得深刻,佩服一哈。^^

你咋有那麽多時間看電影啊,幸福使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