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太陽照常升起》觀後感 (附轉載的劇情)

(2007-09-29 12:51:51) 下一個
看了《太陽照常升起》,沒覺得象很多人說的那麽不堪,當然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問題是情節太弱。他其實就是把幾個人人生曆程中的幾個片段組合到一起,所以並不是象有人說的不容易看懂。雖然剪切揉合的太碎了,關鍵問題是情節沒有戲劇性和起承轉合的張力,當然這正是薑文追求的。他要的就是反傳統,反戲劇規則的效果。從平淡真實的生活中來思索生命的象征意義。隻是觀眾不是哲學家。一個好電影首先要講個好故事,一切的內涵哲理思索都是沉澱在故事後麵的。所以劇本就決定這片子不可能成功。一個導演既不該低估觀眾的智商,也不該高估觀眾的思想深度和審美層次。你要讓觀眾從你的作品中思索到一些更深的東西,首先要感動觀眾,而感動觀眾的方法不是期望他們從蒙太奇中去自己尋找象征意義,而是用一個好故事打動他們,讓他們自然而然的去思考這個故事背後的內涵。相對於故事情節,畫麵感和色彩感絕對是次要的,雖然它們也重要。這個電影更象是為電影學院的人拍的,而不是為普通老百姓拍的。

陳衝,黃秋生,房祖名的表演是很出色的。尤其是陳衝的性感是本片留給我的唯一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很多人說的色彩。誰說女人四十豆腐渣,四十歲的女人可以非常迷人的。好萊塢的訓練對演員和導演(李安)都還是很有益處的。

李安的片子其實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理念想表達,但他會遵守市場規律,用老百姓能理解的故事語言來表達一些深層次的理念。他要反映自由與約束,社會規範和人的欲望的衝突是用一個很好看的江湖故事來不動聲色的傳達出來的(《臥虎藏龍》)。《太陽》一片除了看電影抓流氓一個小故事比較精彩外,整體情節設計被剪切的太碎,衝突不夠,來龍去脈也交待不夠清晰(比如房祖名是怎麽和唐嬸搞上的)尤其是第一部分房祖名和瘋媽的故事讓人匪夷所思,我明白薑文是想讓觀眾自己去思考這些問題,去找出自己的答案,去得出自己的結論,但這裏他似乎有點高估觀眾,不是觀眾不能思考,是觀眾不願意這樣去思考。這樣看電影累,好的電影讓觀眾思考是自然而然的,不是留下大段空白,讓觀眾自己去瞎琢磨,對於某些專搞文藝的也許可以,一般人不願意這樣,說白了,電影應該“寓教於樂”,而不應該讓觀眾去猜謎。如果不是《喜宴》的故事,我是不會去思考個體自由和孝道親情之間的關係的。如果不是覺得這個故事真實可信,我是不會去思考它背後的東西的。還是我的老觀點,中國電影最缺乏的不是錢,不是包裝,不是演員,是劇本。黃曉明打扮起來能夠很象當年的許文強,但是當他一按照那些低劣的編劇寫的台詞而開口說話時,我就除了換頻道別無選擇了。那些浮躁的,為金錢驅動的編劇做的事情就像是改編的《教父》中的經典台詞:“不要告訴我你以為我不知道你在瞎編,因為那是對我智慧的侮辱”。

這是一部認真的電影,絕不是《無極》或《黃金甲》那樣的庸俗電影,但很可惜,它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電影。根本原因還在於對觀眾的理解不到位。觀眾既不是那些故弄玄虛這理論那理論的電影學院的教授,也不是那些整天為八卦雜誌找猛料的娛樂記者,觀眾是有智慧的, 踏實的,既有七情六欲,又有獨立思考,既需要娛樂也渴望心靈升華的平常人。偏離這種主流觀眾的審美取向,電影隻能是死路一條。

薑文首先應該學習李安的謙遜,李安有才但低調,薑文才不及李安卻太高調,太自負,當然他肯定是個人才,這次市場失敗對他是很必要的,讓他明白電影是拍給老百姓看的,不是自己玩的。
調整一下作品定位,他將來還是能出好作品的。
 

以下的轉貼有助於大家看懂《太陽》,薑文的立意不壞,但太繞了,觀眾需要的是感動,而不是猜謎遊戲。
×××××××××××××××××××××××××××××××××××××××××××××


(轉載)解讀《太陽》劇情

這個題目顯然是嘩眾取寵,但我的文字不撒謊。看了《太陽照常升》,非常醉,一周都
還在故事裏出不來,坐地鐵,旅行,夢裏也在想。看到薑文全國上下的跑,隱約感覺到
薑文的急,這種急卻不能說透,因為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但我確信一個說法:
部分觀眾用讀詩的方式去讀白話文了。小弟蛋神在此嚐試用故事揭開《太陽》皮下的肉
吧。

  這是個殘酷的故事:一個男人用一個謊,甩了一個懷上自己兒子的女人,同一天這
個男的與另一個女的結婚了。多年後,這個男的親手擊斃了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和現
任老婆偷情,而這個男的並不知道自己親手擊斃了的人,是自己同前任女友所生的兒子


  被甩的女人周韻隻聽說自己男人死了,騎著駱駝去認領遺物,但接受不了自己男人
已死的說法,又或者她寧願相信他隻是去找了其他女人,因為隻要他沒死,還有機會見
到這個令自己銘記一生的男人。周韻生下兒子,回到她男人的家鄉,每天在樹上等一個
無望的奇跡。她想:即使始終沒看到他回來,也不能說明他死了,哪怕一生守著一個無
望的盼望,也總算可以逃避事實,靠回憶撐下去也好像挺浪漫的。為了掩飾自己上樹的
守望,也為了讓兒子遠離這個不安全的世界,她裝瘋,她帶羊帶貓上樹,背詩,順便刨
坑掩飾自己找鵝卵石為兒子起“白宮”。她一直封閉自己來撐下去,直到一天她上樹時
居然看到她的男人回來家鄉了,他身邊的老婆居然就是當天和自己騎駱駝同行的孔維(
blog)。十八年的守候不過是一場虛幻,於是周韻死心了崩潰了,決定消失。

  說到這,相信你已經看到《太陽照常升起》的血肉了。電影裏許多線索透露了以上
劇情:

1、影片最後一個故事中,1958年冬天,去奔喪的周韻和去結婚的孔維騎駱駝同行
。孔維說她的新郎會在路的盡頭等自己,在沙漠路上果然出現了寫著“盡頭”的指示木
牌,本來這是新郎寫給孔維看的,但寫著“盡頭”的木牌旁邊,同時還有一塊寫著“非
盡頭”的木牌(令人想起《功夫》裏“非正常人研究所”一樣無厘頭的木牌),如果“盡
頭”是給孔維看的,那“非盡頭”又是給誰看的呢?顯然是新郎哥寫給另外那個人----
周韻看的,而心情麻木傷心透頂的周韻也沒有心思去想太多,也順便遠離旁邊這個喋喋
不休狂炫耀幸福的孔維,兩塊目的不同的指示牌就這樣成功得逞,讓周韻和孔維分赴不
同地方。(這個處心積慮的情節好古龍啊)

  2、其他蛛絲馬跡:

  A.周韻在鄉下,她的台詞說了:這是他男人的家鄉。

  薑文回到鄉下,孔維問他:陌生嗎?薑文答:陌生。一個真正陌生的地方是不會有
這番對話的,隻有曾經非常熟悉的地方,故地重遊才會有此感慨。是家鄉,薑文才會那
麽歡,成天開槍打獵不亦樂乎,有家不歸。

  B.周韻的結婚照裏,右下角印著“北京 大北攝影”字樣,就是說,他男人有可能
在北京呆過。

  影片中到過北京的隻有薑文,去找天鵝絨,接待他的是崔健(聽歌),從言談中可以
看出,薑文顯然在北京呆過。

  C.為什麽突然有一天,周韻突然穿上他男人的軍裝,不瘋了,從此消失?而就在同
一天,薑文夫婦到了鄉下,兩件事有什麽聯係嗎?有可能在每天上樹觀望中,周韻遠遠
的看到了他們,所以周韻突然不瘋了,更“未卜先知”的跟房祖名說:“你
今天要去接人”,這一段真是殘酷,周韻的死心、清醒和巨大的恐懼、覺悟發生在同一
刻。

  接下來的劇情,各位都可以用大腦把拚圖拚起來了。

  (9月14日薑文一行到廣州進行電影宣傳,我把以上的推論結果讓一位媒體女記者簡
潔的轉述給薑導,他當即表示讚同,說了一句:隻有這位女孩說對了。)

  另外,還有《太陽照常升起》裏黃秋生的死因,我也有興趣說一說。為什麽
死?答案在電影的最後一段故事。那是在1958年冬天薑文和孔維的婚禮上,黃秋生梳著
一個很精神,當然也很知識分子的發型(認真看才發現原來是之後極度有型的秋生哥)他
興奮的開了一槍,然後四處撒野摸女人的屁股,最後給人嬉戲中追打,還給人還了一腳
屁股。清澈了吧?在1976天的夏天,黃秋生在看露天電影的那晚,不羈本性發作,又發
揮他的本領,飛快的摸了5個女人的屁股,誰知被N個人拿手電狂追。此後黃秋生度過了
充滿巨大恐懼的日,後來校方說抓到摸屁股耍流氓的5個男人,和被摸的5個女人,並將
扭送公案局。黃秋生是無辜的,沒事啦。

  黃秋生一直是個生性不羈愛玩的人,而且有自己原則(這點從在病房裏黃秋生麵對
兩個送到口上的風騷女人,他卻異常冷漠可以看出,他不喜歡乘機占便宜,哪怕他也風
流不羈,背對著5位揉麵的女員工也想象她們時不時大劈腿)但往往這種人是比較脆弱的
。在1976年,流氓罪的嚴重性幾乎可以拿反革命罪來相提並論,對當事人來說,當然會
令人產生巨大的恐懼。(這一點可以從“麵對女人風騷表白,黃秋生一直臉色慘白”可
以看出,拜托,大姐,這種恐懼下,還哪有心思談情說愛啊?)黃秋生到這個時候才發
現自己原來是不堪重負的。轉過頭看看在一旁的死亡,其實未嚐不是一個簡單的解脫,
所以他把心愛的槍送給薑文,麵對熟悉快樂的食堂也隻有陌生。而當他知道自己的開脫
換來的隻是5個無辜的人(或者10個人)受累,流氓罪?那是多嚴重的罪啊,轉過身再看看
,自殺似乎更有人性,更是一個簡單的解脫,這也是自己的原則——不拖累別人,所以
黃秋生插著褲袋,用自己留下來的心愛的槍帶上吊了,插著褲袋,一方麵是他瀟灑的個
性使然(從他看露天電影看到女孩就一甩頭發,插褲袋,單手拿皮衣擺POSE可以看出),
另一方麵他想說:自殺是我自願的,沒有人逼我,我自己選擇的,我死的從容也不後悔
。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之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殘酷的電影,是因為戲裏至少反映了一個觀點——單純的人
(死守一份回憶的周韻),性情中人,有原則的人(寧可自殺也不連累別人的黃秋生),愚
鈍的人(失去母親就放縱找死的房祖名) :在那個特殊的複雜的年代,是無法生存的,
生存下來的是什麽人?就是有城府的人和深藏不露的人(薑文和孔維)

  之所以我認為這是一部天才電影,是因為薑文荒誕但很生活地(而不是脫離現實),
主觀而又誠實地,把平靜下埋葬的震撼展示出來,而且把可能很沒意思的,灰色的年
代用很興奮的感受拍了出來,充滿荒誕感,荒誕而又堅硬的存在,這才令人心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加拿大斷腸人 回複 悄悄話 薑文首先應該學習李安的謙遜,李安有才但低調,薑文才不及李安卻太高調,太自負,當然他肯定是個人才,這次市場失敗對他是很必要的,讓他明白電影是拍給老百姓看的,不是自己玩的。
調整一下作品定位,他將來還是能出好作品的。
加拿大斷腸人 回複 悄悄話 拋開大環境,孤立的從故事上來說,《陽光》是個好片,夏雨演絕了,寧靜是性感的一塌糊塗,這個寫與世隔絕的小世界裏的片子裏所洋溢的青春的衝動和活力真是讓人懷念。無論什麽樣的政治環境都無法壓抑人生命的本能。
人年輕時是該這麽衝動一下。
CDT 回複 悄悄話 完全同意!薑文不但有優越感,還有懷舊情結,比如“前蘇聯情結”。也許,(陽光燦爛)脫離了大部分人的現實生活,但至少比荒誕的(太陽)顯得更真實一點,同時也能讓更多的人看懂。您轉載的影評人根據微弱的線索,寫出完整的“路線圖”,我輩愚鈍之人,實在是佩服哦!
加拿大斷腸人 回複 悄悄話 我到覺得《陽光》是個逃避現實的電影,那年頭有幾個孩子能象軍隊大院裏的貴族公子哥一樣瀟灑,王朔和薑文都有一種對自己家庭出身的優越感,所以這片子寫的其實是文革中一幫“上等人”的子弟的生活,和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完全是兩個隔絕的世界。
CDT 回複 悄悄話 劇本可能也是一個問題,(太陽)有(陽光燦爛)的影子,但是後者可看性強多了,因為有一個比較好的故事,而且有那種時代的感覺。(太陽)故事太弱,情節匪夷所思,感覺完全偏離了那個時代,雖說在細節(服裝,道具等)上把握得還可以。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