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家醜不可外揚之隨想

(2007-07-13 21:37:34) 下一個

網友M:
“福克斯新聞每晚有一檔節目叫環繞地球80秒,Around the World in 80 Seconds,主要是快速介紹世界各國見聞,昨天他們居然也報道了北京街頭小販用紙箱子板加工做包子的事情,雖然早就從中文媒體上得知並震驚過了,但突然從FOX上看到那些畫麵,我的第一感覺就是他們這麽快就知道了?心裏的想法真的是很複雜.不是說我不知道新聞自由和轟動效應的法則,隻是突然看見這麽荒唐透頂的一件事情被他們一邊念著CHINA,一邊高調播出,配合著CCTV的背景標誌,在那一刻,總有種家仇被外揚的屈辱感...是不是我太敏感啦?”


我:  誠實是最重要的,美國人說伊拉克戰爭就是INVASION不用任何別的詞去美化,因為事實就是這樣,不像日本人非要把侵略中國稱作“進入”,中國人如果麵對事情能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強調客觀事實,而不是強調主觀的麵子,中國社會的文明程度會比現在高得多。講”麵子“這種文化其實不光是中國人的問題,東亞國家都有這個問題,韓國人的民族主義還讓他們去說端午節起源於他們,這個謊撒得有什麽意義呢?爭了個麵子有光,卻失去了最寶貴的民族素質,誠實和理性。美國人在二戰中把日本僑民關進集中營,戰爭結束就承認錯誤,道歉賠償。日本人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就是死不承認,就因為他們認為不是中國人打敗的他們。

總的來說,相對於亞洲人,西方人就是更講理性一些,更誠實一些。他們能把客觀事實和道德判斷分開,而亞洲國家總喜歡把事實和價值判斷混在一起,這是歐美在科技和社會製度上比亞洲國家發達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人,韓國人,日本人其實都吃”講麵子,好虛榮”的虧,隻是還不自知而已。
 日本人最近對自己的國內史也采取這種死要麵子的虛偽做法,在教科書中刪去衝繩島戰役時軍方強迫平民自殺的段落,惹得衝繩人憤怒抗議。我說中國人有劣根性,日本人同樣有劣根性。日本這個民族有很多優點,這是他們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原因,但日本的一些劣根性使他們永遠隻能是二流強國,我個人覺得其國家的綜合實力(包括製度實力和文化實力)還要排在英國之後。而他們自己那種“領導亞洲”的想法隻是一個迷夢,因為日本的文化並沒有突出的先進性, 你見過一部日本電影征服了全亞洲的嗎?

網友M: 我也注意到老美使用INVASION這個詞, 但它並不等同漢語的侵略,在現代漢語詞典裏,侵略這個詞匯的解釋為:指侵犯別國的領土,主權,掠奪其財富,奴役其人民,以及進行政治,經濟,文化滲透等.

而在牛津辭典裏,Invasion is a military action consisting of troops entering a foreign land (a nation or territory, or part of that), often resulting in the invading power occupying the area, whether briefly or for a long period.

漢語裏的意義多了許多道義上的考量,所以我輩覺得其性質嚴肅得不得了,而在老美嘴裏講出這個詞是稀鬆平常,跟進入也差不多,請注意那是因為你永遠也找不見"義"的對應詞在英語裏.

我:語言充滿道德評判和價值判斷就是一個民族缺乏理性的標誌。在美國,我對自己的經理,頂頭上司直呼其名,完全沒有問題,在中國你不叫什麽“老總”, 這“總”,那“總”,就問題大了。克林頓的“拉鏈門”事件,擱在中國,這個領導人就徹底身敗名裂了,出這麽大的醜,還怎麽混呀,就算是每個領導都包二奶,那也是台麵下的事,象邱曉華那樣包二奶被泄露出來大白於天下那他的官也就當到底了。美國人不同,他們知道老克不是什麽純潔的善男信女,但他私生活不檢點是他私人的事,不妨礙他管理國家大事上還是個稱職的管家。美國人非常理性的把兩件事區分開來,老克才修得正果。美國人打仗打不贏就投降,中國人覺得是恥辱。再舉個例子,關於法律的彈性,中國有句話,叫“法不擇眾”,誰能用英語把它解釋給美國人嗎?美國人永遠不會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法既然是“眾”定出來的,為什麽不能"擇眾“呢? 語言反映的就是文化。文化差異和製度差異就是國家差距的兩個根源。 社會差異歸根結底就是兩種差異造成的,兩者都是非常難改的,尤其是前者,就象一個人要改變性格很難一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