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MI1,MI2,MI3之比較

(2007-04-30 14:55:34) 下一個
電影成功的關鍵是什麽:演員?劇本?導演?
MI1為什麽最好看?MI2為什麽最次? MI3為什麽居中?我個人的觀點。

MI1的編劇: David Koepp
主要作品: War of the Worlds (2005) (screenplay) ,
Spider-Man (2002) (screenplay)
Panic Room (2002) (written by)
Snake Eyes (1998) (screenplay) (story)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1997) (screenplay)
他明年推出Fourth Installment of the Indiana Jones Adventures

MI1導演:Brian De Palma,除了MI1 , Scarface 和Untouchable,沒有導過其它很有名的片片。

MI2 編劇:Ronald D. Moore, 除了STAR TREK沒有任何有名的編劇作品。http://www.imdb.com/name/nm0601822/
MI2導演:就不用我介紹了吧, 小馬哥的締造者。

MI3 編劇: Alex Kurtzman (written by) &
Roberto Orci (written by) , 代表作:The Legend of Zorro
MI3導演: J.J. Abrams 無名之輩

所以我的個人觀點:MI1好看就是它的本子好,那個寫劇本的寫手太厲害了。他的第一集是全新的創意,完全的原創,給人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和心理感受。

MI2最差原因有二: 一,劇本而本身就太落俗套,完全是模仿第一集,模仿得還不象,情節不夠有新意。二, 確如我所說,是我們中國人如雷貫耳的吳大導演還有點水土不服。美國的有組織犯罪和香港的黑社會畢竟是兩個層次的,香港要麽街頭械鬥,有麽槍戰,而美國的動作片必須往智力犯罪的路上走,沒有技術含量是玩不轉的。MI2中吳還停留在他的注重肢體語言和畫麵感的層次上,如摩托車的一場戲,各種槍戰動作的慢動作特寫,緩緩飛起的鴿子, 但沒有象MI1中到CIA偷電腦資料那種高科技的創新,創新是藝術的生命。沒有令人屏息凝神的精彩情節, 我們的阿湯哥再怎麽展示他健美的肌肉和對女人的魅力微笑,觀眾恐怕還是不買賬的。

MI3介於其中。MI3的創新在於把戰場搬到了有異國情調的東方明珠: 上海。我初看時確實覺得很親切。太熟悉太真實了。這種真實感對一個其實純粹編出來的故事是很有好處的。我覺得全劇的亮點就是那個中行大廈上的蕩秋千,這個創意確實很好。看上去也沒有太多電腦製作的痕跡。但此片的整體情節設計不是那麽嚴密。比如那個真的RABBIT FOOT到底在誰的手裏,那個內奸最後被打死時拿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他是怎麽得到的,這些都沒有交待。而且阿湯的上司的態度寫的很牽強。還是劇本不夠完美。

劇本是影片成功的基礎。導演是關鍵,演員是保障。當然有些續集是純粹為了用第一集的名聲賺錢的,無所謂成功與否,另當別論。



後記:
 
發現我是錯了。哈哈,我是錯了,從市場角度看,我的感覺和市場正好相反。


61 Mission: Impossible II Par. $215,409,889 2000


95 Mission: Impossible Par. $180,981,856 1996

193 Mission: Impossible III Par. $134,029,801 2006

http://boxofficemojo.com/alltime/domestic.htm


市場表現是MI2最好,MI1居中,MI3最差,當然MI1,MI3的次序我說的是對的。
我不知道是為什麽。我昨天發貼也是想看看別人是不是和我一個感覺。發現很多人有相
似的感覺。我猜想MI2的票房可能是受吳宇森上一部較成功的作品(變臉)(FACE OFF)
的盛名所賜。瞎猜的。
個人還是喜歡MI1,不過我要是投資商,看來得賠錢。哈哈。

明白為什麽了: 轉載網友評論

“market is all about expectation
MI2 sells big exactly tells that the audience liked MI1
and MI3 didn't sell tells that they hated II”

我竟然忘了經濟學中著名的理性預期理論。慚愧呀,知識沒有活學活用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