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多維網上社科院研究員文章大錯: 瑞典模式終將破產

(2007-03-11 09:34:36) 下一個

多維網上社科院研究員文章(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Topics/2007_3_11_9_22_37_89.html)大錯: 曆史終將證明瑞典模式必定破產

我的點評:
福利國家製度是沒有前途的, 從弗裏德曼以來的很多經濟學家都看到這一點. 如果今天歐盟眾多國家的福利國家經濟製度不改變, 在未來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歐洲根本不可能成為與美國抗衡的一極.. 國內那些對西方隻有統計數字上的膚淺認識的學者, 想提倡中國學瑞典就象當年李光耀想提倡中國學新加坡一樣是愚不可及的的. 以下幾篇轉載文章可以管中窺豹, 衰落的歐洲在經曆隱形的慢性製度病,連曾經以為走出了自己的路而後在泡沫經濟中迷失了十年的日本也認識到隻有美國的自由資本主義模式才是值得學習的. 歐盟中沒有實行福利國家製度的愛爾蘭的強勁經濟是一個證明, 同為移民國家但實行美國式經濟政策的澳大利亞右翼政府領導下的澳洲經濟的活力相對於死氣沉沉百病纏身的加拿大經濟又是一個證明. 如果沒有撒切爾的私有化和減稅, 今天的英國就會是今天失業率奇高動亂頻繁的法國.戰後一向經濟強勁增長的德國八十年代以後步履維艱, 不是僅僅為統一所累, 乃托不斷強化的福利國家製度之福. 如果戰後的香港台灣學法國, 瑞典, 就不會有亞洲四小龍. 如果戰後世界首強美國學法國, 瑞典, 它的超級大國地位絕對不保!! 讓中國學瑞典, 國內的這幫學者, 你們就別害中華民族了!!

*****************************************************************************************

瑞典向右轉 歐洲保守勢力抬頭

作者:吳宇凡

一周前,瑞典全國選舉否決了過去十二年來的政黨,也就是社會民主黨。這是瑞典政局中相當大的變化,因為社會民主黨 —— 是過去 74 年中, 65 年的掌權者。
瑞典,有著令人羨慕的社會福利製度。也是世界上征稅最高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有著不錯的經濟成長率,但是,瑞典人還是有所憂慮。這也反映了其他歐洲國家的類似情況。
對外界人士來說,瑞典政局的變化可能令人感到困惑,但是,將是瑞典下一位首相的林費爾德 (Fredrik Reinfeldt ,音譯 ) ,在競選中表達了瑞典人的憂慮。
林費爾德先生,他領導保守中立的的溫和黨 (Moderates) ,如同其他的瑞典人,他擔憂瑞典長期競爭的能力,特別是全球的市場效應。
最令人擔憂的是瑞典的失業率。表麵上看,情況還不錯,大約是百分之六。但是由麥肯錫全球研究所(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所做的調查顯示,真正的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六。這是因為政府並沒有把生病的人、正在受訓的人、早期退休的人或是那些因為沒有工作隻好 在學校念書的學生計算在內。
瑞典大量的社會福利,以高稅額作為交換,這在 1930 年代是可行的。那時候瑞典人多是教育良好的人群,也有著高道德的工作標準。
林費爾德先生在競選中,提出了瑞典沒有新創設的工作。瑞典自從 1950 年起,就幾乎是沒有新創設的私人企業工作了。百分之三十的瑞典人是在政府機關工作,小生意因為勞工規則而受到不少的限製。
為了刺激工作成長率,林費爾德計劃對雇主減稅,鼓勵他們雇用長期失業的年輕人,並計劃賣出政府在通訊和航空的股份。為了引誘人們去工作,他計劃減少對一般失業的人們的社會福利,並對窮人減稅。
林費爾德,這位斯德哥爾摩人,有斯德哥爾摩大學 M.B.A 的學位。他的雙親,都是企業家,在他的成長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林費爾德十八歲加入溫和黨青年 團。 1984-1990 年,在斯德哥爾摩大學就學期間,他擔任反對黨學生會的主席。畢業一年後,他於 1991 年被選為瑞典國會議員,專門從事改善瑞典經濟 的工作。
林費爾德在三年前領導溫和黨後,即展開改革工作,拉近與中間選民的距離,采取措施鼓勵人們工作。因此,該黨新政策得到很多年輕人的支持。
所以,為何社會民主黨會失去瑞典政權呢 ? 分析家指出,這個政黨因為對高失業率的忽視而遭到懲罰。
社會民主黨幾乎是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ㄧ直主宰著瑞典,社會民主黨在瑞典的挫敗對其他歐洲國家的右派團體而言,將是一大激勵。如法國內政部長尼可拉斯史塔 (Nicolas Sarkozy ,音譯 ) ,他是法國下一屆總統選舉的保守派候選人。
【新聞來源: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商業周刊。】

******************************************************************** *********************

玩轉國家福利製度:法國超級懶蟲的 “ 幸福 ” 生活

環球時報記者唐惠穎/他身穿牛仔休閑裝,開二手黑色轎車,住 30 平方米帶陽台的單元房;他是健身俱樂部的永久性會員,還是法國第一批用上手機的人;他夏天去海邊度假,聖誕節到阿爾卑斯山滑雪;24年來,他隻工作了31個月,靠每月448歐元失業補助生活。 (chinesenewsnet.com)
最近,法國一名40多歲的失業男子,用 “ 提埃爾 · 富 ” ( Thierry F) 的化名,出版了一本名為《靠政府福利過 20 年優哉生活》的自傳,在該國引起不小的轟動。那麽,這個 “ 超級懶蟲 ” 到底是如何打發日子,他的 “ 秘訣 ” 又是什麽?記者近日從他的書中找到了答案。 (chinesenewsnet.com)
“ 小富 ” 在自傳的頭一章裏,就描述了自己目前 “ 令人羨慕 ” 的生活。 “ 我住在羅阿訥市一幢 7 層現代化公寓的第四層,一個 30 平方米帶陽台的大單間房(注:在法國叫 STUDIO ,就是像工作室的一間單元房,多是給單身或者學生準備的,裏麵廚衛設施一應俱全)。 (chinesenewsnet.com)
兩年前這房子就歸我所有,附近有公園、體育場和網球場等娛樂設施。鄰居們都以為我是哪個公司的年輕頭目,看著我鑽進自己的黑色阿爾發 · 羅密歐轎車揚長而 去 …… 車雖老了點,是我 9 年前買的二手貨,但我每周清洗保養,它看上去還跟新的一樣。我每天牛仔 T 恤一身休閑裝,可大家還是把我往網絡公司職員那類人裏 想。 ” (chinesenewsnet.com)
當然,除了這些 “ 基本生活 ” ,小富還擁有豐富的業餘生活,他是某健身俱樂部的永久性成員,時常跟他的外甥們一塊出去打網球、散心;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而且還能看到公映前的一場; (chinesenewsnet.com)
每年別人放暑假,小富也去海邊自己的一位姐姐家度假;到了聖誕節,還要跟另外一位姐姐家一起去阿爾卑斯山滑雪 …… 小富得意地講: “ 在法國,我還是第一批用 手機的人,那是在 1995 年,法國有手機的人也就 3000 個左右,而且大都是企業領導和富翁。我的朋友們都羨慕我,很多人也把我當成老板。而我,喜歡這種 引領潮流的感覺。即使在失業隊伍裏,我也是先鋒,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 ” (chinesenewsnet.com)
小富認為自己的經曆很平凡: “ 擁有這一切,其實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我隻是一直緊跟國家法律行事罷了。有人說我竊取國家財產,這20年來,我總共花了國家 120960 歐元,比起那些動輒搞到上億歐元的腐敗分子,我並不貪婪。 ” (chinesenewsnet.com)
“ 我從 25 歲半開始失業,一直到現在 …… 具體數字是:近 24 年中,隻工作過 31 個月。 ” 小富當然不是天生的失業專家,他也找過很多工作。上世紀 80 年代, 找工作還比較容易,法國電力某原子能中心需要一位看門人,小富覺得這份工作比較安穩,就遞了簡曆,不久就被對方錄用,並簽了3個月的合同。 (chinesenewsnet.com)
但小富很快對這份工作產生厭惡情緒,因為工作時間比較費神,從晚9點到淩晨6點,一周6天,平均一周要幹 54 個小時,甚至有時還要加班!但小富心裏盤算, 這份工作工資挺高,如果能堅持6個月,以後就可以拿到足夠高的失業津貼(在法國,連續工作時間累計達到半年,就可以申請失業補助)。 (chinesenewsnet.com)
3個月合同結束後,小富果然被繼續留任,他堅持著又熬過3個月,就馬上順理成章地 “ 失業 ” 了。等拿 “ 失業高津貼 ” 的日子一過,小富又找到第二份工作,然後故伎重演,幾個月後,他再次順利地被老板 “ 辭退 ” ,又開始了他的 “ 失業生涯 ”…… (chinesenewsnet.com)
小富回憶, “1980 年,我工作過6個月, 1987 年工作了4個月, 1989 年堅持了9個月,最長的一次是 1993 年,整整工作1年。 ” 他坦白: “ 我找工 作,就是為了等 ‘ 失業 ’ 時拿到足夠的補助。 ” 他還解釋: “ 如果我找到一份最低工資標準的工作,那麽我每個月的收入有時候比吃救濟還要少,還不如失業在 家。 ” (chinesenewsnet.com)
明年是法國國家就業中心成立40周年,小富也準備歡慶20多年來,自己一直都是那裏的一員 …… 他坦言: “ 我喜歡這樣自由自在地生活,對我來說,自由是最重 要的。以後等我到了退休年齡,也不用發愁,還有 ‘ 最起碼 ’ 的退休補助金呢,能讓我舒舒服服等死。為此,我想大聲地說:我愛你,法國! ” (chinesenewsnet.com)
就記者了解,小富目前拿的是 “ 個人失業補助 ” ,每月有 448 歐元進賬(1歐元約合人民幣10元),這個數兒在法國是絕對的 “ 貧困線以下水平 ” 。小富的日子如何打發呢?他在書中這樣為自己精打細算: “ 月入 448 歐元永遠不變。月出: (chinesenewsnet.com)
首先, 23.88 歐元還購房貸款; 38.65 歐元是每月的房屋保險和汽車貸款; 10 歐元的手機費(一張卡用兩個月,基本不往外打 電話 ,隻等著接 電話 );每周 30 多歐元買吃喝和日常用的東西 …… 這些就用了 178.65 歐元。 (chinesenewsnet.com)
用電: 60 歐元半年,平均每月10元;汽油: 60 歐元半年。石油漲價後,我出門不用汽車,偶爾晚上用,白天出去改騎自行車,這輛車我隻花了 20 歐元, 20 年前買下的。剩下的就是居住稅:以前租房子住的時候每年交 300 歐元,加上地皮稅,一共交 377 歐元;現在有了房子,我隻需交 177 歐元。 ” (chinesenewsnet.com)
目前,小富自己交了購房公證費 1000 歐元,還貸時間隻剩6年。同時,小富充分享受國家提供的各類福利,比如,他申請到了 “ 個人能源使用基金 ” ,專門給低 收入者的電量使用補貼,他一個人住,冰箱、洗衣機、電烤箱等一應俱全,平常該用電就用電,一點不含糊。他可以享受免費醫療,每年聖誕節時還可以得到 152 歐元的額外獎金 …… (chinesenewsnet.com)
加減乘除,等小富把自己的財務報告打出來一看,平均每月隻花 170 歐元!用他自己的話說: “ 我的賬理得總是很好,我什麽都不缺,我自己保養得很好,冰箱裏 滿滿的,早餐有酸奶,壁櫥裏有麵條、西紅柿醬、鹽、胡椒 …… 過年可以到巴黎去看我表弟,還可以享受一小下坐出租車的樂趣,看著路邊那些 “ 巴黎真富 ” 們忙忙 碌碌地趕地鐵和擠公車,我從心裏可憐他們。 ” (chinesenewsnet.com)
在法國,想輕鬆地當 “ 懶蟲 ” ,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這一點,小富深有體會。記者為他總結一下,發現小富的 “ 秘訣 ” 如下:一,學會跟公務員打交道。小富來 來往往,跟本市的就業中心打了20年交道。每次跟就業顧問的見麵會,他都套上一件20年不變的舊外套,讓公務員對他的 “ 可憐 ” 情況堅信不移,特別是填寫各 類就業培訓表,公務員們二話不說,甚至都幫他做了,一發現對小富有 “ 幫助 ” 的信息,他們就馬上告訴他; (chinesenewsnet.com)
二,積極參加各項就業培訓。小富拿的補助,原則上隻提供給那些在過去 10 年裏至少工作過 5 年的失業者。但小富發現,就業培訓也被計入工作時間,而且在培訓 期間補助會自動調高一些。於是,他就經常在羅阿訥市就業中心去上五花八門的培訓課。據他交代,還拿了一堆像 “ 電力師資格 ” 和 “ 家用電器維修師資格 ” 等證 書,隻是從來沒派上過用場。

三,關心國家大事,隨時注意政策動向。小富雖懶,但對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興趣濃厚,尤其是法國 “ 公共電視台 ” 在下午經常會播出國民議會討論一些法令的 節目。用小富的話說,他對法國的福利製度了如指掌。別人的時間放在工作上,他的時間都放在法律政策的 “ 研究 ” 上,就業中心的條款,20年來不說倒背,也是 熟讀,不少東西他甚至比公務員都清楚。 (chinesenewsnet.com)
小富在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失業,那時正趕上密特朗左派上台,他一下成了失業隊伍裏的 “ 先鋒 ” ,當時他每月能拿原有工資的 90% 。但很快就降了下來。後來希 拉克當了總理,修改了政策,小富的月收入馬上有所提高。小富總結的經驗是,不管政府怎麽變,福利除了手續變得越來越複雜,該填寫的表格越來越多,本質一點 都沒變。而且,越是大選前後,兩黨打架的時候,他越有機會可乘。小富講: “ 我是國家現存所有福利的活見證。 ” (chinesenewsnet.com)
小富在大談自己活得如何自在,如何機智靈敏地跟政府福利部門周旋之餘,也很 “ 自豪 ” 地透露出,要想達到或趕超他目前的水平,需要相當 “ 堅實 ” 的社會基礎。比如,他之所以能買下現在的房子,是因為一個好友在某房產公司工作,能提供非常優惠的價格。 (chinesenewsnet.com)
他的單間兒售價僅為 1.5 萬歐元!這個價格在巴黎最多能買二三平方米,即便是在他居住的城市,這個價格也僅相當於市場售價的七八分之一;以他現在的 “ 失業 收入 ” 水平,絕不會有哪家銀行同意貸款,不過沒關係,他有朋友願意貸給他,每月他隻需從自己微薄收入裏按時還 “ 私人 ” 貸款就行了。 (chinesenewsnet.com)
能加入健身俱樂部,是因為有朋友在那裏當誌願者,給了他幾乎免費入會的資格;能以最便宜的票價看到公映前的電影,也是因為有 “ 哥們兒 ” 在電影院 …… (chinesenewsnet.com)
不過, “ 幸福生活 ” 也有美中不足,他需要仔細安排日常生活: “ 中午,除了周三周六,我從不吃午飯。晚上,大部分時間我都到別人家去吃。周一,一對越南夫婦 好友總是請我到他們家吃越南菜;周四,我可以去這對夫婦的父母家去吃,他們開著一個紅火的越南餐館;周五,我去我的姐姐們家吃;周六和周日,住在鄉下的一 對夫妻朋友幾乎每周都請我去他們那裏過周末 …… (chinesenewsnet.com)
沒人請我的時候,我當然得自己出去采購,但我從來不買特新鮮或者剛上季的東西,太貴!也從不去名牌商店購物,大超市的門兒我也不登,隻到廉價超市買東西,那裏比別的地方至少便宜 15 % …… (chinesenewsnet.com)
可見,如果沒了這些人脈和關係,小富能否優哉生活,就很難說了。小富為了 “ 節省 ” ,連女人都沒有,就是說連老婆都不要了,原因是 “ 討老婆太貴,衣服,化妝品的,沒完沒了 ” 。 (chinesenewsnet.com)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法國目前失業者大約 220 萬,政府每年對這些人的救濟金高達100億歐元。靠福利吃飯的人大有人在,不過,像小富這樣兒, 20 多年都 “ 成功 ” 靠福利過活的,在法國同類人士中,還真算是 “ 佼佼者 ” 。

****************************************************************************************

從 CPE 流產看法國政改的無奈

盛立中

香港《經濟導報》第 16 期( 4 月 24 日出版)/法國總理德維爾潘提出的名為 CPE ( “ 首次雇用合同 ” )的新勞工法案完蛋了!沒錯。法國,人民力量最終終結了 CPE 。法國國民議會日前以新的 “ 青年進入企業職業生活條件 ” 議案取代了 CPE 。然而,在這場說不清誰輸誰贏的 “ 法蘭西風暴 ” 中,人們從中應該思考些什麽呢? (chinesenewsnet.com)
CPE ,本性 “ 惡 ” ?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的政治家們現在終於發現,在這個令無數人所傾慕的共和國進行一項社會改革是多麽的困難,政府的熱臉老是往百姓的冷屁股上貼。我們先來看看法國的勞工待遇。在法國,企業雇一名工人,法定最低工資每小時 8.03 歐元,按每周 35 小時工時算,月最低工資 1,217.88 歐元;雇主每月為員工交納的保險也不低於 700 歐元;企業每年還要為員工人均高達 150 天的法定假日和帶薪假期支付工資。在這種情況下,業主在雇工方麵的畏首畏尾就不無道理了。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政府推出 CPE 的目的就是想從雇工的入口著手,為困擾法國多年的高失業率解困。簡言之, CPE 的核心在於鼓勵業主在雇用新工時放開手腳。按照政府的說法, CPE 無意為不良雇主解套,而是鑒於目前就業形勢,想在法例上作些傾斜,鼓勵雇主聘用新人。以此而論, CPE 至少還不具有 “ 惡 ” 的性質。 (chinesenewsnet.com)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 CPE ,法國的學生和工會卻作出了與政府觀點相反的解讀。其中, CPE 的 “ 試用期兩年 ” 和 “ 無須解雇理由 ” 兩個條款,被認為使雇主能夠較容易的解雇剛剛就業的學生,導致年輕人就業更加不穩定。這些,在一個民主國家,原本也是可以坐下來再商量的。未曾料到, CPE 竟會在法國掀起軒然大波。以致,觸怒了整個社會的神經;以致,法國人開始以其特有的傳統方式湧上街頭。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街頭,爽!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街頭熱鬧,爽!鐵路航運、教師員工、清潔工人、公務人員,罷工的號子聲此起彼伏,一年四季,所有行業,你方罷完我登場,沒有撂荒的時候。法國外交官因不滿政府預算削減計劃,遍布全球各地的近萬名外交官丟下了手頭工作。 “ 員警抓一個,法院放一個 ” ,好,對不起,我警員也要上街了,不上街政府就似乎聽不到警員的聲音。老巴黎人戲稱,如果有段時間聽不到罷工者的聲音,還真有些不習慣。好在民眾對罷工的寬容度惟有法國。其實,如果拉個單子的話,法國人除了對現存福利和養老保險感興趣外,罷工就是他們僅存不多的嗜好了。 (chinesenewsnet.com)
誠然,人們可以對法國街頭文化作各種解讀,比如說,法國人浪漫、法國人愛熱鬧、法國人有脾氣、法國工人階級有力量等等。這些,統統可以歸類於在這個資本主義左派色彩濃厚的國家,傳統與現實造就了法國人的價值觀就是不一樣。比如,德國 “2010” 社會改革計劃中與法國的這次新雇工改革有一條相同的條款,即新雇員工試用期延長至兩年,盡管 “2010” 可能是導致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下台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德國並沒有因此而掀 “ 萊茵風暴 ” 。 (chinesenewsnet.com)
選票?這正是法國政治的看點之一。資料顯示,超過半數的合格法國選民不會到投票站去,越來越多的人寧願坐在咖啡館裏也不願意浪費時間為政客們裝飾臉麵。不平則鳴。在這個法國人引以為豪的民主國家,人們更喜歡用街頭抗爭的方式來敲打政客的腦袋,而不是選票。法國內政部部長薩科齊頗有些心得的驚呼: “ 今天,超過一半的選民不再與他們選舉的代表發生關係。 ” 簡言之,憲政製度下 “ 選票決定屁股 ” 的遊戲規則,在今天的法國並不那麽靈驗。放棄選票上街頭,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棄用選票權本身意味著民眾對政治家們信心的喪失,這對憲政製度是一個巨大威脅。 (chinesenewsnet.com)
錯亂的角色 (chinesenewsnet.com)
這話說得沒錯,法國人的心在左邊(左派),錢包在右邊(右派)。這種嘴邊上的 “ 社會主義 ” 與現實中的利己主義使法國人深陷 “ 囚徒困境 ” 而不能自拔。今日法國掀起的 “ 波瀾 ” 遠非昔日之浪花。具有諷刺性的是,法國正在發生的故事與 1968 年導致戴高樂政治生涯結束的那場學潮正好來自相反的動力。今天的法國人在大部份時間裏更願意為現有社會福利製度 “ 守墓 ” ,而上一代的法國人以 “ 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 之精神,滿腦子可是想著如何徹底改變這個社會的。 (chinesenewsnet.com)
人們已經觀察到,法國人看上去變得越來越敏感。不,正確地說法應該是整個法國社會對現存製度即便是零打碎敲式的改革都變得神經兮兮。當然,如果改革讓大多數法國人感到 “ 有撈頭 ” 的話又另當別論了。像去年開始在全法普遍推行的 35 小時工作製,盡管雇主們叫苦連天,從世紀初就開始試運行的效果也與設想中的 “ 就業效應 ” 相差甚遠,但並沒有人為此丟下手中的工具走上街頭。不幹活照拿錢,何樂而不為。在這樣一個氛圍中,政府想有所為實在是強人所難了。 (chinesenewsnet.com)
當安逸成為法國社會的主流時,任何讓民眾有不安全感的變革都將被當成 “ 敵人 ” 而遭到痛擊。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訴求已經開始與 CPE 本身漸行漸遠,原本的內部 “ 改良 ” ,很快發展成由政客、工會、學生合演的 “ 革命 ” ,單純的雇工問題演變成社會問題以致上升到政治高度。這裏,原本意義上的 “ 革命者 ” 已經不那麽 “ 革命 ” 了;曆史,將 “ 資本主義掘墓人 ” 的角色神奇地調了位。 (chinesenewsnet.com)
不改革,沒有未來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今天麵臨的困局歸根結底來自於其本身的經濟障礙。經濟搞上去了,說什麽都有理。法國是歐盟體內經濟發展徘徊不前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低增長伴隨著高失業的噩耗一直揮之不去。即便是在歐元區內,法國也因赤字屢屢超標而備受其他國家詬病。 (chinesenewsnet.com)
法國經濟問題的症結在於,難以承受的高福利以及經濟結構的 “ 更年期 ” 現象。這似乎也是歐美經濟大國的通病。美國,高福利這隻搖擺過頭的時鍾,已經提前終結了底特律神話,美國通用已把盤踞世界百年的汽車大佬位置拱手讓給日本豐田;德國,不堪重負的福利體係把包括西門子在內的眾多老牌企業逼出國門,大公司的外包潮愈演愈烈;法國,除了空中客車、巴黎女郎,還有什麽? (chinesenewsnet.com)
現代憲政製度固然是選票決定屁股,但當政客們坐穩屁股後才 “ 恍然 ” ,曾經麵對選民的承諾兌現起來是多麽的困難。無庸諱言,資本主義現存經濟製度不進行一些必要改革,就沒有未來。資本主義遠非人類理想的諾亞方舟。正像意大利諺語所言,僧袍不能說明是真和尚。 (chinesenewsnet.com)
雖然法國現存的很多社會問題是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麵臨的共同課題,但 CPE 能夠在法國釀成軒然大波,而不是在美國、德國和英國,並鬧到今天這般已經頗具 “ 革命 ” 味道的地步,確實值得人們認真反思。 (chinesenewsnet

最近,法國的主政者似乎已經開始用大腦而不是屁股來思考:政府與民眾之間溝通管道的鏈條是否出現了製度性障礙。比如,德維爾潘坦陳,盡管他對廢除新勞工法表示遺憾,不過,在推動 CPE 過程中,政府確實犯下一些錯誤,招致他人誤解。而薩科齊先生似乎已經開始在法國政治製度是如何 “ 衰竭 ” 的問題上找原因了。僅此而論,法國確實有必要做一次 “ 搭橋 ” 手術了。

******************************************************************************************

歐盟仍落後美國 20 年

英國《金融時報》托拜厄斯 • 巴克 (Tobias Buck) 布魯塞爾報道 /3 月 5 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歐盟 (EU) 目前的經濟發展程度僅相當於美國 20 多年以前的水平。 (chinesenewsnet.com)
泛歐商業遊說團體歐洲商會 (Eurochambres) 發布的這份報告顯示,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在 1985 年便達到了歐盟目前的水平。 (chinesenewsnet.com)
報告稱,美國 1978 年便達到了歐盟目前的就業率和研發投資水平, 1989 年達到了歐盟目前的生產率水平(按每個就業人口創造的 GDP 計算)。這些結論顯示,盡管去年歐盟的增長率大幅提高,經濟改革步伐加快,但其經濟影響力仍遠不及美國。 (chinesenewsnet.com)
這將使本周出席布魯塞爾經濟峰會的歐盟領導人感到不快。該峰會曆來在結束時都會呼籲推進改革,以提高歐洲經濟的競爭力。 (chinesenewsnet.com)
報告通過列示美國在多少年前已達到歐盟目前的各項經濟指標,闡明了兩個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與歐洲商會兩年前發布的首份此類報告相比,本次報告顯示,在 2003 至 2006 年間,兩個地區的時間差距有所擴大。最大的差距出現在研發支出領域,從 23 年擴大到 28 年。 (chinesenewsnet.com)
盡管歐盟與美國差距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歐盟 2004 年的擴張加以解釋 —— 當時有 10 個發達程度較低的新成員國加入了這個經濟集團,但它也反映出美國在許多領域中已擴大了對歐洲領先優勢的事實。 (chinesenewsnet.com)
報告認為: “ 歐洲若想在 2010 年之前達到美國目前的發展水平,需要拿出驚人的年度經濟表現。 ” (chinesenewsnet.com)
報告指出,若想達到美國 2005 年的研發支出水平,在 2010 年前,歐盟的支出需要每年以近 14% 的速度增長。若想在 2010 年前趕上美國的人均 GDP 水平,歐盟經濟須每年增長逾 8 %。 (chinesenewsnet.com)
然而,去年美國 GDP 增長 3.3% ,而歐盟 25 個成員國的平均增長率僅有 2.9% 。報告警告稱: “ 歐盟的前進速度不夠快,不能真正在世界舞台上展開競爭。 ” (chinesenewsnet.com)
譯者 / 何黎


美國之音陳健/一份新的研究報告說,在經濟增長方麵,歐洲聯盟至少落後美國22年,而在其他方麵,歐盟跟美國之間的差距更大。(chinesenewsnet.com)

*
歐美差距仍在擴大*(chinesenewsnet.com)

據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商會報告,早在1985年,美國就已經達到了歐盟目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水平,而在差不多30年前,美國就已達到了歐盟目前的就業水平和科研投資水平。歐盟目前的生產率隻相當於美國1989年的水平。(chinesenewsnet.com)

經濟增長、就業和創新是歐盟領導人2000年製定的裏斯本議程羅列的首要任務,目的是使歐洲聯盟在2010年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和美國一較高下。(chinesenewsnet.com)

然而根據歐盟商會的研究結果,自從2003年歐盟商會第一次發表報告,比較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指標以來,歐盟和美國之間的差距仍在擴大。(chinesenewsnet.com)

報告指出,在2004年歐盟接納十個新成員之前,歐盟似乎很有希望趕上美國的發展步伐。但是在東歐的一些前共產黨國家加入歐盟之後,由於這些國家失業率高而科研投資水平低,歐盟跟美國相比似乎落後得更多了。(chinesenewsnet.com)

*
當頭一盆冷水*(chinesenewsnet.com)

觀察人士指出,歐盟商會的這個報告無疑給本星期出席歐盟理事會的各國首腦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當頭潑了一盆冷水,因為歐盟理事會準備在這個星期的首腦會議上宣布,裏斯本戰略已經開始取得成果。(chinesenewsnet.com)

根據歐盟理事會的一些文件,這次歐盟首腦會議將強調:歐洲聯盟在2007-2008財政年度將創造7百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使就業率從2005年的64%上升到2008年的66%,失業率將大幅度下降。然而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歐元區目前的失業率是7.4%,美國的失業率是4.6%(chinesenewsnet.com)

可是歐盟商會指出,歐盟要在裏斯本議程的關鍵指標方麵趕上美國,那就必須比美國做的更好,可是最新的研究結果卻顯示,情況恰恰相反:在2006年,美國的平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3.3%,而歐盟隻有2.9%,那還是2000年以來歐盟最快的經濟增長速度。(chinesenewsnet.com)

歐盟商會說,假如美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每年提高2%,歐盟就必須提高3%,也就是說,歐盟的增長率必須比美國高百分之一,那樣的話,歐盟有可能在2045年趕上美國。

*******************************************************************************************

美國經濟增長的基石
DWNEWS.COM-- 2006 年 2 月 17 日 11:13:49( 京港台時間 ) -- 多維新聞

幾乎從任何一個常規的統計數字來看,今日的美國經濟都運轉得非常良好 ── 經濟持續增長、就業形勢喜人、家庭財富處於曆史高點、通貨膨脹溫和、利率仍處於曆史低點。 (chinesenewsnet.com)
但 3 年前可是另外一幅景象,當時美國經濟遲遲不見好轉,麵臨著一係列負麵因素,如從 2000 年開始的經濟滑坡、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上世紀 90 年代的產能過剩。最讓人痛心疾首的恐怕是高科技股票泡沫的破滅。 (chinesenewsnet.com)
盡管官方的說法是經濟衰退於 2001 年年末結束,但經濟複蘇的步伐過於緩慢。經濟增長乏力、商業信心低迷,最重要的是資本投資呈下降之勢。因此,就業增長也就無從談起。 (chinesenewsnet.com)
布什總統意識到必須采取措施來克服這些負麵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創造一個更為有利的投資環境,從而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於是他向國會提交了一係列具有深遠意義的提議,旨在通過降低投資所得稅來鼓勵財富積累。國會響應了總統的提議,製定了《就業與增長法案》 (Jobs and Growth Act) ,並於 2003 年 5 月生效。 (chinesenewsnet.com)
從那之後,我們看到經濟開始顯著好轉。實際年度商業投資扭轉了連續 9 個季度下滑的勢頭,迎來了連續 10 個季度增長的大好局麵。商業擴張促成就業人口的顯著增加。在此期間,美國經濟創造出了 470 萬的新增就業機會,失業率從 2003 年的 6.3% 降至 4.7% ,低於 70 年代、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平均水平。 (chinesenewsnet.com)
雖然經濟的回暖要歸功於多種因素,但削減資本所得稅一直在推動經濟複蘇的過程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chinesenewsnet.com)
總統的提議並非隻是短期的提振。它們的確是提振,但意義更加深遠:資本成本的降低令經濟的內在效率得到了改善。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應稅項目在繳稅之後都會變少。降低資本所得稅鼓勵人們擴大長期投資,而長期投資的增加又改善了經濟的長期前景,最終使得經濟更加繁榮。伴隨著資本的增加,勞動力產值也會增加,進而刺激招工需求。 (chinesenewsnet.com)
當然,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Fed) 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對減稅政策起到了輔助作用。在貨幣政策與減稅政策的雙重作用下,美國經濟釋放出了全部潛力,在市場經濟體製下經濟增長自然也就水到渠成。歸根到底,經濟增長動力來自願意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和投資資本。 (chinesenewsnet.com)
僅從 470 萬新增就業人口和半數家庭受益於股息稅下調這兩點來看,投資所得稅的降低給大部分美國人民帶來了直接利益,這一點無可爭辯。 (chinesenewsnet.com)
讓我感到不安的是如今有一些國會議員提出應上調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更糟糕的是,還有人建議政府應該在保護中產階級利益免受替代最低稅額 (Alternative Minimum Tax) 的影響,與維持低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之間做出取舍。 (chinesenewsnet.com)
這兩種選擇無論哪一種都會將中產階級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二者隻選其一並不能解決問題。國會必須在 2006 年修改替代最低稅額,最終通過基本稅收改革找到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此外,必須堅持降低投資所得稅的做法。上調投資所得稅將阻礙經濟增長、影響就業,還會加重半數美國家庭的納稅負擔。 (chinesenewsnet.com)
請牢牢記住,美國證券業協會 (Securities Industry Association) 的數據顯示,如今的典型投資者就是中產階級,他們為退休未雨綢繆,家庭收入約為 65,000 美元。 (chinesenewsnet.com)
如果國會未能延長目前為 15% 的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稅率,將給美國經濟帶來什麽樣的傷害?我的答案一目了然:上調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稅率將動搖美國經濟的根基,對經濟增長將產生長期的負麵影響。投資增長放緩將不可避免,就業增長十有八九也會放緩。 (chinesenewsnet.com)
政府的責任是為美國創新者和工人打好基礎,以便於他們切實地推動經濟的增長。較低的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是經濟的重要基石,最終會提升全體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國會有責任延長資本增值稅和股息稅,嗬護這塊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石,因為這不僅有利於 9,100 萬美國股民,還會造福於那些從經濟強勁增長中受益的全體美國人民。 (chinesenewsnet.com)
本文作者斯諾 (John W. Snow) 是上一屆美國財政部部長。

******************************************************************************************************************************************
有人竟然不相信我說的,附上OECD官方數據:real GDP growth and long unemployment rate

OECD Factbook 2007: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Statistics - ISBN 92-64-02946-X - © OECD 2007:  real GDP growth rate1994-2005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ustralia

4.5

4.1

3.9

4.5

5.2

4

1.9

3.8

3.2

4.1

2.7

2.8

Austria

2.7

1.9

2.6

1.8

3.6

3.3

3.4

0.8

0.9

1.1

2.4

2

Belgium

3.2

2.4

1.2

3.3

1.9

3.1

3.9

1

1.5

0.9

2.6

1.2

Canada

4.8

2.8

1.6

4.2

4.1

5.5

5.2

1.8

2.9

1.8

3.3

2.9

Czech Republic

2.2

5.9

4

-0.7

-0.8

1.3

3.6

2.5

1.9

3.6

4.2

6.1

Denmark

5.5

3.1

2.8

3.2

2.2

2.6

3.5

0.7

0.5

0.7

1.9

3

Finland

3.6

3.9

3.7

6.1

5.2

3.9

5

2.6

1.6

1.8

3.5

2.9

France

2

2.2

1.1

2.2

3.5

3.2

4

1.9

1

1.1

2.3

1.2

Germany

2.7

1.9

1

1.8

2

2

3.2

1.2

-

-0.2

1.2

0.9

Greece

2

2.1

2.4

3.6

3.4

3.4

4.5

4.5

3.9

4.9

4.7

3.7

Hungary

2.9

1.5

1.3

4.6

4.9

4.2

5.2

4.1

4.3

4.1

4.9

4.2

Iceland

3.6

0.1

4.8

4.9

5.8

4

4.4

3.6

-0.3

2.7

7.7

7.5

Ireland

5.8

9.6

8.3

11.7

8.5

10.7

9.4

5.8

6

4.3

4.3

5.5

Italy

2.2

2.8

0.7

1.9

1.4

1.9

3.6

1.8

0.3

-

1.1

-

Japan

1.1

1.9

2.6

1.4

-1.8

-0.2

2.9

0.4

0.1

1.8

2.3

2.6

Korea

8.5

9.2

7

4.7

-6.9

9.5

8.5

3.8

7

3.1

4.7

4

Luxembourg

3.8

1.4

1.5

5.9

6.5

8.4

8.4

2.5

3.8

1.3

3.6

4

Mexico

4.4

-6.2

5.2

6.8

5

3.8

6.6

-

0.8

1.4

4.2

3

Netherlands

2.9

3

3.4

4.3

3.9

4.7

3.9

1.9

0.1

0.3

2

1.5

New Zealand

5.3

4.2

3.5

1.5

0.4

5.3

2.1

3.9

4.7

3.6

3.7

1.9

Norway

5.3

4.4

5.3

5.2

2.6

2.1

2.8

2.7

1.1

1.1

3.1

2.3

Poland

5.3

7

6.2

7.1

5

4.5

4.2

1.1

1.4

3.8

5.3

3.2

Portugal

1

4.3

3.6

4.2

4.8

3.9

3.9

2

0.8

-1.1

1.2

0.4

Slovak Republic

6.2

5.8

6.1

4.6

4.2

1.5

2

3.2

4.1

4.2

5.4

6.1

Spain

2.4

2.8

2.4

3.9

4.5

4.7

5.1

3.6

2.7

3

3.2

3.5

Sweden

3.9

3.9

1.3

2.3

3.7

4.5

4.3

1.1

2

1.7

4.1

2.9

Switzerland

1.1

0.4

0.5

1.9

2.8

1.3

3.6

1

0.3

-0.2

2.3

1.9

Turkey

-5.5

7.2

7

7.5

3.1

-4.7

7.4

-7.5

7.9

5.8

8.9

7.4

United Kingdom

4.3

2.9

2.8

3

3.3

3

3.8

2.4

2.1

2.7

3.3

1.9

United States

4.1

2.5

3.7

4.5

4.2

4.5

3.7

0.8

1.6

2.5

3.9

3.2

Euro area

2.4

2.4

1.5

2.5

2.8

3

3.9

1.9

0.9

0.8

2

1.4

OECD total 1

3.1

2.5

2.9

3.5

2.6

3.3

4

1.2

1.6

2

3.2

2.6

Brazil

5.9

4.2

2.7

3.3

0.1

0.8

4.4

1.3

1.9

0.5

4.9

2.3

China

13.1

10.9

10

9.3

7.8

7.6

8.4

8.3

9.1

10

10.1

10.2

India

7.3

7.3

7.8

4.8

6.5

6.1

4.4

5.8

3.8

8.5

7.5

8.4

Russian Federation

..

..

-3.6

1.4

-5.3

6.4

10

5.1

4.7

7.3

7.2

6.4

Slovenia

..

4.1

3.7

4.8

3.9

5.4

4.1

2.7

3.5

2.7

4.4

4

South Africa

3

2.8

4.7

2.2

0.5

2.4

4.2

2.7

3.7

3.1

4.8

5.1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