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答NUXRL: 關於張藝謀拍商業片

(2007-02-24 17:21:11) 下一個
不是說商業片不好, 是他拍的商業片不好, 很低級, 不是說商業片就是可以不講藝術和道德, 隻講感觀刺激的. 香港的三級片在剛出現時也曾票房大火, 可很快就成昨日黃花, 現在你怎麽脫, 觀眾也覺得就那麽回事了.好來塢有部(肖申克的救贖), 沒有什麽商業大片的噱頭, 沒有性, 也沒有多少暴力鏡頭, 沒有大場麵, 沒有特技, 可就是好看, 我想票房也會很好, 藝術性更是被一致公認. 更可貴的是誰都能看懂, 誰都能從中領悟點有意義的東西, 象看(阿甘正傳)的感覺. 不是隻有知識分子才認可.這才是好的商業片, 張藝謀在這方麵還是小學生.

(三峽好人)當然不是個典型的商業片,是因為它的故事的戲劇性不是很強, 影片不是靠戲劇衝突來吸引觀眾的.它是靠真實的濃縮和表現生活來引發觀眾對生活的思考的. 如果能夠有真正的公平競爭, (三峽好人)的票房會比現在的好的多的. 我相信中國觀眾層次的豐富和欣賞品位的高度多元化. NUXL的觀點似乎是隻有商業片有市場, 藝術片就沒有市場, 沒有錢賺,就隻能賠錢, 這是不對的, 是非常錯誤的. 美國這個世界上最成熟競爭最激烈的電影市場就是個明證. 美國電影公司都是私人企業, 是絕對不會去拍注定賠錢的東西的, 如果說藝術電影就一定沒有票房的話, (撞車)和(通天塔)就根本不會有投資人願意去拍.人的需求是很豐富的, 既需要氣勢如虹的壯觀場麵, 也需要委婉細膩的情感刻畫.中國的觀眾不傻, 他們知道什麽是好的,什麽是低劣的, 那些認為隻有感觀刺激才能帶來好票房的是那些沒有文化的投資商(很多是些錢來的不幹淨的暴發戶)的自己的膚淺的看法. 他們喜歡三級片, 就認為裸胸就一定能讓片子大賣. 看看今天的香港就明白了, 你再裸, 拍的差, 觀眾還是不買你的帳.

是的, (撞車)的票房不可能和(星球大戰)同日而語, 可它們的投資也不是一個數量級的.人類的需求是多元的,既需要(MATRIX)這樣的視覺衝擊, 也需要(辛徳勒的名單)這樣的對人生和曆史的反思, 否認後一種需求就是對觀眾智商的蔑視.

我們批評張藝謀不是因為他拍了商業片, 而是他耗費巨大的社會資源拍了很低劣的商業片, 他拍這種類型片子的出發點是不對的,不是通過一個好故事給觀眾一點有意義的東西, 而是純粹靠感觀刺激來迎合部分觀眾的低級趣味, 目的隻有一個, 錢,他已經完全失去了一個電影人的專業精神和職業道德,靠人為製造的大場麵和廉價的性誘惑來爭取票房, 這種創作的最終結果隻能和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度紅火的類型電影, 香港的三級片一樣很快被曆史所唾棄.

附NUXRL原帖:


關於張藝謀拍商業片
NUXRL

我們每天麵臨最多的就是選擇。早晨起來,喝茶還是咖啡?出門在外,乘出租車還是地鐵?紅綠燈前,前行還是左轉?麵對現實,我們大多數情況下必須作出可行的選擇,有時候甚至是違心的選擇,因為我們得活在這個世界裏,因為我們是俗人。張藝謀或許沒有我們這麽俗,但他也不能完全脫俗,所以,麵對現實,他也得作出選擇,得轉變。於是,有了他的商業片。

現實,張藝謀所要麵對的現實是什麽?市場。經過這麽些年的開放和發展,中國的社會和世界接軌了,我們的影視創作,同好萊塢一樣,成了產業。有了投入,有了產出,就有了年終的統計報表。產出大於投入,就賺錢了,就是一次成功的製作;反之,就意味著失敗。一個導演,如果接二連三地製作賠錢的作品,他或許就沒有了下一次的機會了。吳宇森在好萊塢的經曆,就是個例子。所以,一個導演,在製作下一個作品之前,不能不考慮市場的需求。中國當今市場對電影的需求是什麽?視覺,感官的刺激享受。當我們的絕大多數觀眾還在熱衷於“超女”時,你就可以理解為什麽張藝謀會有《黃金甲》這樣的作品了。記得有一次,張藝謀在回答記者關於一部影片的創作動機的問題時,是這麽說的:投資人出錢,我種蘿卜,廣告包裝公司吆喝賣蘿卜,我們大家都期望能賣個好價錢。張藝謀是誠實的,沒跟我們玩高深。

那麽,我們是否因為張藝謀拍商業片,就鄙視,甚至唾罵他呢?不能,至少我不能,也沒這個資格。因為我是一個俗人,比他俗得多。我得活在這個世界上,得吃喝,得享受,得養活我的家人,得滿足我父母對我的期望。所以,我每天都得或多或少地幹點違心的事。這個不是俗媚。那些高喊超然的人們,我多少是覺得沒有踏實的生活經驗,至少不是真正的經驗的。你可以讚美路學長,賈樟柯們,但你沒有理由鄙視張藝謀。我也喜歡那些所謂第六代的作品,但是,咱們得明白,他們不可能永遠拍這些給少數人看的電影。將來成名了,闖出來了,張藝謀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人是不可能脫離現實而活著的。這一點,你不承認也不行。北村的《鳥》和《周漁的火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我知道我在違心,我知道現實,所以,看了這些東西後,我仍然會心痛,一種撕裂的痛。這或許也就是我和你,同是俗人,精神和肉體上的分離。

悲哀嗎?有一點,但不是全部。張藝謀的《黃金甲》,我是不打算去看了,但別指望我去罵《黃金甲》。大家活在世上,都不容易。對張藝謀,當我仍然記得“喝了咱的酒哇,一人敢走青沙口”,當我閉上眼,耳邊仍然會響起那吹得白樺林沙沙作響的風聲和那永遠也無盡頭的笛聲,眼前仍會有紅色的碎花棉襖在翠綠的林間和白皚皚的雪地上跳躍,我就心存感激。人在路上,走累了,就得歇歇,他的那些東西,是你我的驛站。

哪天張藝謀有了像《Terminator》之類的商業片時,我也會看的,並且看得津津有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