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4集團軍曆史

(2005-06-17 21:46:24) 下一個
 第54集團軍是我軍的"拳頭"部隊,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鐵軍",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它是一支合成部隊,在建國初期由44軍、45軍合並,84年又與43軍127師合並而成。組成54軍的三支部隊都是曆史悠久,戰功顯赫的精銳之師。建國以來的曆次對外作戰,54軍部隊除珍寶島戰鬥外無役不與,戰績顯赫。

    該軍是我軍曆史最悠久的部隊。其第127師379團前身為1924年11月由周恩來組建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鐵甲車隊", 即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實際是我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北伐時作為先遣隊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連取汀泗橋、賀勝橋,率先攻上武昌城頭,贏得"鐵軍"之美譽。後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4師,作為主力參加了南昌起義,創建了人民軍隊,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鬥爭的第一槍。該團也就成為今天全軍絕無僅有的團史早於軍史的團隊。

    井崗山時期該師是最強的紅4軍28團(團長王爾逐、後為林彪),後編為紅4軍1縱隊,紅一軍團紅4軍,首長都是林彪,是反圍剿的主力。長征中縮編為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政委楊成武)。演繹了強渡烏江,飛奪瀘定鐵索橋,突破天險臘子口這些傳奇故事。這支部隊成為率先走出雪山草地的先鋒"紅四團"。抗戰爆發時,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團長楊得誌),是平行關大捷和廣陽大捷的主要參戰部隊。1939年南下華中,編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後成為新四軍3師7旅,旅長彭明治中將,政委吳法憲中將,是蘇北新四軍的主要機動部隊之一。抗戰勝利後挺進東北,編為6縱16師,是東野早期主力之一,在林彪親自指揮下取得著名的秀水河子戰鬥的勝利,這也是東北我軍第一次殲滅美械蔣軍(緬甸遠征軍)。

    16師參加了東北的幾乎所有大戰惡戰,特別是在遼西大會戰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當時6縱(即43軍)首先發現敵廖耀湘兵團企圖回竄沈陽,帶領先頭師的6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的李作鵬當機立斷,改變林彪原定的作戰部署,就地阻擊逃跑敵人。當時的形勢萬分嚴峻,敵廖耀湘兵團的主力是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其軍官、士兵大都是應蔣介石抗戰中"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投筆從戎的熱血知識青年,部隊上下團結,沒有其他國民黨部隊的貪汙腐敗現象,士氣高昂;且裝備全副美械,在抗日戰爭中的緬甸戰場能征慣戰,又在印度受過美軍專門訓練,戰鬥力很強,解放軍與其交手很少能抓到俘虜。在二戰四平時,新六軍一個團就打垮了3縱(即今天的40集團軍)一個縱隊。當時東北解放軍有個口號叫"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而今敵軍瘋狂突圍,而解放軍則已經連續行軍好幾天,十分疲勞。關鍵時刻黃永勝司令員衝到陣地最前沿對戰士們宣布:" 我的指揮位置就在這裏,老子今天就死在這裏!",指戰員們在司令員的鼓舞下同瘋狂的敵軍拚死爭奪,每一道簡易工事都要來回爭奪很多次,很多連隊隻剩下十幾人仍死守陣地, 16師46團(即葉挺獨立團)表現最為英勇,團政委張天濤親自抱著機槍向敵人橫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戰士們在"為政委複仇"的口號下頑強把敵軍壓下陣地。16師終於把最凶惡的廖耀湘兵團擋在陣地前,為東北徹底解放做出巨大貢獻。

    1950年,127師在第43軍編成內(軍長李作鵬中將)參加解放海南島作戰,先後組織兩個加強團偷渡成功,為戰役勝利做出貢獻。70餘年來,從該師走出了4位元帥,170多位將軍。現任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張萬年上將曾擔任該師師長長達十餘年,並指揮該師參加了1979年2月的對越南自衛作戰。

    54軍的主力為原45軍,其前身是紅軍時期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政府警衛團,即著名的"瑞金團"。長征前夕擴編為工農紅軍第一方麵軍第九軍團,軍團長就是著名的"奴隸將軍"羅炳輝(後曾任新四軍副軍長,1946年病逝),政委是"獨臂將軍"蔡樹藩(長征時任紅九軍團政委,解放後被評為上將,1957年訪蘇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年輕的紅九軍團在長征中出色完成了任務,尤其是在著名的"四渡赤水"中單獨活動於黔北川南,迷惑調動敵軍,掩護主力順利突破重圍。1936年奉中央軍委命令,紅九軍團改編為紅32軍,與紅二,六軍團一起組成紅二方麵軍,北上與中央紅軍(第一,三軍團)會師陝北。

    抗日戰爭中,紅32軍編為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8團。整個抗日戰爭都駐守在陝甘寧的南大門關中分區,後整編為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兼關中軍分區。抗戰勝利後,警一旅奉命進軍東北。到達山海關一帶時奉命歸冀察熱遼軍區領導,先後稱"熱遼縱隊"和東北民主聯軍第8縱隊,即著名的"黃永勝縱隊"。8縱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會同9縱(後來的46軍),以不到三萬人的兵力,在司令員黃永勝(曾任紅一軍團1師3團團長,東野第8,6縱隊司令,四野13兵團司令。建國後授上將銜,任廣東軍區副司令,誌願軍19兵團司令,廣州軍區司令,總參謀長兼軍委辦事組組長),政委邱會作(建國後授中將銜,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的指揮下連續三戰三捷,殲敵二萬五千人,以劣勢兵力贏得秋季攻勢的勝利。給東北敵軍以巨大震撼,使我軍在冀察熱遼轉入主動,這就是倍受林羅劉稱讚的"遼西三戰三捷"。

    在遼沈決戰前夕,原8縱司令員黃永勝因受程子華(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排擠,調到6縱(即43軍)任司令員,由於指揮作戰的段蘇權的失誤,8縱打得十分艱苦,先是未能按原計劃封鎖飛機場,而後又在錦州外圍爭奪戰中於大小紫金山失守後隱蔽情況不上報,使林羅劉十分惱火。即使這樣,8縱指戰員前仆後繼,勇猛衝殺,為東北解放做出了貢獻。遼沈戰役後,8縱整編為第45軍,黃永勝回到老部隊任第一任軍長,在天津戰役中,45軍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135師(即今天的162快速反應機械化師)首先一舉突破民權門,而後全軍以勇猛動作插入市區,與38軍勝利會師金湯橋,將天津南北守敵一舉割裂,贏得戰役全勝。

    渡江南下後,改由陳伯均上將任軍長。在參加殲滅白崇禧桂係主力的衡寶戰役時,135師表現最為出色。當時有"小諸葛"之稱的桂係名將白崇禧企圖同解放軍進行決戰,林彪命令當時正向前衝的各軍停下來,準備應付敵人的反撲。但是135師卻沒有停下來,在師長丁盛(後任第54軍軍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廣州軍區,南京軍區司令)指揮下以勇猛頑強的動作孤軍插入敵重兵身後,斷敵退路,迫使白崇禧倉促改變計劃,集結全部主力進攻135師。林彪本打算放棄這個師了,但135師在和上級失去聯絡的情況下積極果斷,奮勇作戰,象一個鐵釘紮在敵人後背。敵人幾次想吃掉135師都未能得逞,解放軍其餘各軍趁勢進攻,桂係部隊全軍潰退。此役使桂係起家部隊,號稱從沒打過敗仗的第7軍(保持著北伐時的番號)和號稱最能打的第48軍徹底滅亡,解放軍在大陸最後一個強勁對手桂白軍被打垮。毛澤東和劉伯承元帥都曾高度評價此次戰役,稱"腰斬7軍"。 45軍為戰役全勝做出了關鍵貢獻,受到四野通令嘉獎。衡寶戰役結束不到一個月,45軍的指戰員就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鎮南關(今友誼關) 。

    組成該軍的另一支部隊第130師是抗戰爆發後中共在冀中地區組建的八路軍第三縱隊,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進行平原遊擊戰爭,著名的"回民支隊"就是這支部隊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調集重兵發動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後,冀中主力部隊陸續轉入外線,其中有六個團由呂正操帶領撤到晉綏根據地。抗戰勝利後,根據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呂正操帶領約一個團的冀中子弟兵進軍東北,出關後部隊壯大為保一旅,由鄧華率領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後來編為鄧華縱隊的第一師,即東北民主聯軍7縱19師。在解放戰爭中,19師參加了血戰四平街,錦州戰役和天津戰役,擅長城市攻堅。平津戰役後該師編為44軍130師,直搗廣東。廣東解放後,44軍軍部改編為海軍南海艦隊。130師作為主力編入新組建的54軍。

    1952年在廣東惠州,第44,45軍以第45軍軍部,第134,135師和第44軍130師合編。兩軍為番號爭執不下,周恩來出麵調解,兩軍番號各取一字,編為第54軍,第一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將丁盛。54軍組建後於次年入朝作戰,是最後入朝的第三梯隊,一同入朝的還有第1,16,21軍。第130師歸67軍指揮參加了金化戰役。朝鮮停戰後,54軍歸20兵團指揮,駐守朝鮮。1958年,54軍作為最後一批誌願軍撤回祖國,不久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大規模叛亂,54軍和21軍馬不停蹄前往甘肅,青海高原地區平叛,次年西藏又發生大規模叛亂,54軍在長達三年的平叛戰鬥中克服高原,氣候種種不利因素,出色完成了鞏固邊疆的任務。1962年對印度自衛還擊作戰的西線作戰中,54軍軍部(軍長還是丁盛)指揮130師取得著名的"瓦弄大捷",給印度最精銳的陸軍第4軍(該軍曾在二戰北非和意大利戰場上同德國元帥隆美爾的部隊作戰,並受到英國女王的嘉獎)以殲滅性打擊,使印度舉國上下為之恥辱。 ..."http://www.washeng.com/"

    六十年代以後,54軍調到中原擔任對蘇作戰中央總預備隊任務。1984年集團軍整編時,43軍127師編入第54集團軍。該軍為我軍七個重點集團軍之一,也是擔任中央預備隊的三個重點集團軍之一。第162機械化師是"拳頭師",是我軍第一批"快速反應部隊"。54軍還有全軍規模最大的陸航大隊。新時期建設中,該軍承擔了兩棲登陸,大規模夜戰,長途戰略機動等戰術創新演練,為解放軍訓練條令製訂提供依據。江澤民曾親臨該軍視察。

    在1998年發生的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第127師奔赴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在湖北等地參加抗洪搶險鬥爭。今年的50周年大閱兵,54軍有兩個方隊受閱:車輛第六方隊便是"葉挺獨立團"127師379團。巧合的是,作為"鐵甲車隊"的傳人,他們駕駛的正是我軍最新型的"鐵甲車"--92式(WZ551)輪式步兵戰車。此外車輛第十二方隊的PGZ95彈炮結合防空武器係統也是54軍的部隊。

    第54集團軍現屬濟南軍區,軍部在河南新鄉


在八十年代的裁軍整編中,原第55軍撤銷,主力162師並入135師,為了照顧被裁部隊的情緒,改用162師的番號。整編後的第54集團軍被列為甲類集團軍,全軍實行四個師的編製,屬於全軍戰略預備部隊。

    屬下的127師和162師裝備的都是我軍一流的機械化裝備,130師是混成師,都部署於京廣隴海線上,與第15空降軍毗鄰,戰時可以實施快速投送,是我軍最靠近台海前線的戰略預備隊。第54集團軍還轄有軍屬直升機大隊、電子對抗大隊、特種兵大隊、第?坦克師、防空導炮旅、地炮旅等技術兵種,全集團軍8萬9千人,鎮守中原,向北增援北京,南可馳援南京、廣州戰區,是擔負戰略任務的快速反應部隊,集團軍的主要作戰和保障部隊隻要6小時即可動員完畢,投送至北京或台海前線隻需15小時。


 這個軍的曆史...
: 林彪加四大金剛全出來了

黃永勝曾是45軍的軍長,丁盛曾是135師師長,張萬年、李作鵬曾是43軍軍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