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先念憤怒了 揭開西路軍兵敗問題的曆史懸案(2)

(2005-05-14 15:14:40) 下一個
1983年3月8日,陳雲對李先念的《說明》作出文字表態:“先念同誌:你寫的關於西路軍曆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兩遍。這些附件都是黨內曆史電報,我讚成把此件存中央黨史研究室和黨的中央檔案館。先請小平同誌閱後再交中央常委一閱。”

  同年3月12日,李先念給小平同誌一信說:“送上《關於西路軍曆史上幾個問題的說明
》和陳雲同誌的批語,請閱。您在一九八一年十月三十日,曾將竹鬱同誌寫的《‘西路軍’疑》一文批給我看,我又送給了陳雲同誌,因為陳雲同誌對西路軍的問題有些了解。他看後要我寫份材料存檔。由於我對當時的全麵情況了解不多,四十多年來又沒有研究過,對重要曆史事實根本不清楚。近一年來,我花了點時間回憶,又派秘書查閱一些曆史檔案,才寫出這份材料,並請(徐)向前同誌看過。請您審改後,可否按陳雲同誌的意見處理。請予指示。”

  鄧小平看了李先念的《說明》和陳雲的表態信後,於1983年3月22日批示:“讚成這個《說明》,同意全件存檔。”(“全件”指包括先念同誌選送的一批電報在內)。當時的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葉劍英、趙紫 陽同誌也都圈閱同意。

  我在此前研究和撰文爭論的過程中,廣為收集了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的各種版本和教材,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對西路軍問題的表述,基本上是大同小異,而基本的調子和說法,又明顯地可以看得出是來自(或抄自)《毛選》第一卷《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及一條注釋。建國初期為出版《毛選》,成立了中共中央編輯出版委員會,劉少奇為主任,胡喬木為主,負責進行文字加工和注釋的領導工作,參加者還有田家英。重要改動和增加,要報毛澤東知曉。

  對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和注釋中關於西路軍問題的說法,我多年前通讀《毛選》時就早已熟知,此時我重新研讀,產生了大的疑問。其中的斷語說:“為敵人嚇倒的極端的例子,是退卻主義的‘張國燾路線’。紅軍第四方麵軍的西路軍在黃河以西的失敗,是這個路線的最後破產。”此文的注釋則說:“1936年秋季,……張國燾命令四方麵軍的前鋒部隊二萬餘人,組織西路軍,渡黃河向青海西進。西路軍1936年12月在戰爭中受到打擊而基本失敗,至1937年3月完全失敗。”

  我覺得這個斷語和這條注釋的文字表達很有點費盡心思強作文章的味道。仔細查過史實,發現與史實嚴重不符。第一,1936年12月西路軍並沒有失敗,雖然受到大的損傷,但大半兵力尚在,仍在繼續艱苦地戰鬥前進之中;第二,1936年12月黨中央還沒有精力、時間和其他客觀條件來集中解決黨內高層的路線分歧。到1937年3月中央才召開批判、清算張國燾路線的會議並作出結論。據此,毛澤東不會也不可能於1936年12月在紅軍大學的這次講演中,以一兩句話來宣稱張國燾路線已經破產了,何況這種宣稱與西路軍的失敗相聯係,而西路軍在此時還沒有失敗呢!

  於是斷定,這個斷語和注釋不是演講當時的話語和意思,是後來加上的,行文上則脫離了當時特定的曆史時限。由此,我們今天以這些說法作為曆史研究和教學的依據,是違背曆史真實而站不住腳的。

  1982年3月12日,我將這一新的發現寫成《對“毛選”中有關西路軍的一個斷語和一條注釋的辨疑》一文,寄給《紅旗》雜誌社。文稿由編輯郭德宏同誌負責審閱處理。

  同年11月24日,郭德宏同誌給我複函說:“收到您的大作,非常高興。我詳讀之後,覺得您講的是有道理的,立即送交《內部文稿》編輯部負責同誌。他看後說,這樣的問題提出來是必要的。但我們的《內部文稿》主要刊登現實理論問題,像這樣專門的問題不好刊登。另外,這直接牽涉到《毛選》注釋問題,由這裏登也不一定合適。我考慮,您直接送交中央文獻研究室的《文獻和研究》或中央黨史研究室的《黨史資料通訊》可能更合適些。不知您的意見如何?”

  郭德宏的答複和建議是妥當而合理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