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閑談十大將(下)

(2005-05-12 00:14:19) 下一個
羅瑞卿: 現在介紹羅瑞卿的書籍,一般都把他66年初挨整一事歸罪於林彪,我感覺並不完全如此,應該首先是毛澤東要整他,林彪趁機落井下石夾私貨。理由有二:第一,羅瑞卿跳樓自殺。人選擇自殺,一般都是在極端絕望的情況下。如果單單是林彪整他,他還不至於完全絕望,顯然他已發現毛澤東不再信任他,在萬念俱灰的情況下,他才選擇了絕路。第二,1978年,羅瑞卿擔任軍委秘書長,非常堅定的支持真理標準的討論。眾所周知,真理標準討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或學術探討,(建國後似乎很少有不帶政治背景的純理論或純學術討論)它的實質是要否定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為鄧小平上台製造理論依據。對此,羅瑞卿當然心裏一清二楚。文革十年,羅瑞卿必然對毛澤東、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得出了明確的結論,所以,他堅定不移的支持這個討論,其心態應該是路人皆知的。文革後的羅瑞卿和周揚頗為相似,兩人一文一武,文革前幾十年都以整人或參與整人著稱,經過文革的反思,兩人大澈大悟或自以為大澈大悟,最後都成了反左的急先鋒(是否矯枉過正另作別論)。
這裏說句題外的話,文革期間許多老幹部受到了打擊迫害,複出後他們都總結了過往的經驗教訓,但得出來的結論則截然不同,有的人,象黃克誠那樣,信仰依然堅定,依然高風亮節,但同時對左傾錯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並身體力行加以改正。另一些人則不然,過去的理想信念在心中轟然倒塌,為了彌補失去的損失,瘋狂的追求物質享受,當今黨風社會風氣嚴重敗壞,這些人“功”不可沒。

王樹聲: 翻遍王樹聲的曆史,他最值得稱道的不是擔任紅四方麵軍副總指揮一節,而是他的毀家紓難和大義滅親。王樹聲出身小地主家庭,但他為了追求真理,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而且他們全家都幾乎參加了革命(他的堂兄王幼安是麻城縣首任黨的特支書記),最後大部分為革命而獻身;王樹聲為了開展農運,不惜領頭批鬥他的大惡霸舅爺,實在令人欽佩 。
王樹聲在軍事上沒什麽造詣,他指揮的戰鬥不是擊潰仗就是敗仗,鮮有勝績。王樹聲最為人詬病的主要是兩次逃跑行為。一次是西路軍時期,本來他是右支隊的負責人,但他看到形勢不妙,丟下部隊,帶著孫玉清杜義德騎馬跑了,引得戰士們破口大罵,最後還是李聚奎來了才把人聚攏住。再一次是中原突圍後他擔任鄂西軍區司令時,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借口保護幹部,把部隊留給了別人,帶領文敏生一幫人,跑到了山東。他在49年擔任湖北軍區第二副司令,隻是一個中將級的職務,(他的老部下李先念王宏坤任司令和第一副司令)隻是後來為了授大將,才臨時提拔他當了總軍械部長,明顯讓人感覺勉強。
有一點我很納悶,張國燾為什麽會提拔王樹聲當四方麵軍副總指揮?他出身不好,又是知識分子,還是鄂豫皖的老人,正應該是張國燾的打擊對象,而且他的弟弟妹妹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肅反掉的,為什麽王樹聲能獨受青睞?
許光達: 許光達的資曆不夠大將級別,這一點人所共知,隻是因為大將中需要一個二方麵軍(或者二軍團)的代表才把許光達平衡上了。對此許光達自己也清楚,所以才向毛主席提出讓銜申請,並推薦王震頂替。許光達知道,張宗遜雖然是一野的副司令,但不是二、六軍團出身;蕭克雖然最有代表性,但他的曆史問題使毛主席不可能同意;而王震既是六軍團政委,又是毛澤東的愛將。這說明許的讓銜不象有的將帥那樣,隻是客氣客氣,謙虛一下而已,而是真心實意的。就衝這一點,許光達的大將軍銜雖然有點勉強,但他的人品絕對是高尚的,是令人欽敬的。
1937年許光達從蘇聯傷愈回國,見到賀龍,賀龍說:國民黨打了你一槍,卻救了你一條命,別人挨一槍是禍,你挨一槍是福。這話雖然是句幽默卻含有深意。的確,如果許光達不是因為負傷到蘇聯治病,極有可能也和段德昌孫德清柳直荀一樣被夏曦殺害了。可惜,他躲過了夏曦沒有躲過文革,69年就去世了,年僅61歲,本來他是大將中最年輕的。

十大將的籍貫:十位大將,有六位來自湖南,兩位湖北,廣東(今海南)四川各一位。正應了那句古話:無湘不成軍。不過這種現象的形成首先要歸功於毛澤東,其次是孫中山。

十大將的排名:徐海東、黃克誠、譚政的靠前排名顯然有毛澤東、彭德懷、羅榮桓的人為感情因素,並不十分合理。我認為十大將的合理排名應該是:粟裕、陳賡、蕭勁光、張雲逸、徐海東、黃克誠、譚政、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粟裕第一毋庸解釋,陳賡論資曆論戰功都應該排第二,蕭、張、徐主要是憑資曆,黃、譚、羅則是當時的實力派,王、許屬照顧對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