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批林整風之八

(2005-05-23 23:39:40) 下一個

江青集團對批判極左思潮的反撲 

周恩來領導的批判極左思潮、落實黨的各項政策、整頓各項工作的鬥爭,順應黨心民意,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並在不長的時間內使許多領域裏的工作出現了明顯的轉機和起色。值得注意的是,周恩來的這些努力,在許多方麵已經超出了對極左思潮批判的範圍,實際上開始了對“左”的錯誤的清算,這是不妥協地反對極左思潮的必然結果。正因為如此,周恩來等人的努力遭到了江青等人的激烈反對。此事件後,在理論和實踐上與林彪集團都十分接近的江青集團,一度曾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如果說1972年上半年他們對周恩來等的工作還隻是警覺和不滿的話,那麽,在下半年,隨著深入發展的批判極左思潮的鬥爭已經危及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他們便全力展開了對周恩來等的反撲。 

周培源的文章發表後,江青等人立即感覺到這篇文章的分量和意義。在張、姚的指使下,《文匯報》連續發表文章,對周培源的文章進行圍攻,實際上把矛頭指向了周恩來。1972年10月《人民日報》發表的幾篇批判無政府主義的文章,更是戳到了江青等人的痛處,他們決意下大力量刹住這個"1972年下半年出現的修正主義回潮"。姚文元看了龍岩等的文章後當即提出:"當前要警惕的是右傾思想抬頭",江青認定"這個版(指1972年10月14日《人民日報》第2版)就是要在全國轉移 鬥/ 爭 / 大 方 向"。 

10月至11月間,張春橋、姚文元等到上海活動,張在市委常委會上攻擊說,當前有一股右傾翻案風,有一種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思潮,"不管四麵八方刮來什麽風,上海都要頂住",這樣,在批林整風運動中,以龍岩等人文章的發表為標誌,在批極左與反對批極左的問題上,以周恩來為代表的黨/內/健/康/力/量/與江青集團的矛盾、鬥爭,終於不可避免地尖銳化、公開化了。

11月28日,根據周恩來反對級左思潮的一貫思想,中聯部、外交部在關於召開外事工作會議寫給周恩來的請示報告中提出:擬召開一次全國外事工作會議,聯係外事工作實際,徹底批判林彪反黨集團煽動的極左思潮和無政府主義。30日,周恩來對報告作出"擬同意"的批示。第二天,張春橋批示將報告送"總理再閱",並批:"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否仍然是極左思潮?批林是否就是批極左和無政府主義?我正在考慮。" 

12月2日,江青在批語中進一步提出應批林彪賣國賊的"極右","同時也應著重講一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江青等人以其特有的語言,從反麵準確地說出這場鬥爭的實質。 

此事件後,毛澤東的認識發生了一些重要的積極變化。但是,在全局上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這種變化是相當有限的。隨著批判極左思潮的深入,特別是這種批判不可避免地要越來越多地觸及"左"的錯誤和"文化大革命"本身時,它也就超出了毛澤東所能接受的限度和範圍。 

1972年12月5日,人民日報社王若水寫信給毛澤東,表示"很同意"周恩來關於《人民日報》等單位要批透極左思潮的意見,認為批極左不僅適合機關內部的實際情況,對報紙宣傳方麵的情況也同樣適用。王若水在信中還反映了張春橋、姚文元反對批極左的情況。 

12月17日,毛澤東在同張春橋、姚文元的談話中,談到了對王若水來信的看法。他說:極左思潮少批一點呢。王若水那封信我看不對。是極左?是極右。修正主義,分裂,陰謀詭計,叛黨叛國。毛澤東的結論成為"九芬蝗?事件後周恩來領導批判極左思潮、糾正"左"的錯誤的轉折點。自此之後,批判極左思潮的提法很快就從各種文件、文章中消失了,批林整風運動的重點又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973年兩報一刊的元旦社論,把林彪一夥的實質概括為對內"實行地主買辦資產階級的法西斯專政",對外"反華反共反革命",隻字不提批判極左思潮,提出要把批判的矛頭始終對準林彪,"牢牢掌握這個鬥爭大方向。"1973年《紅旗》雜誌第三期則更進一步地說:"如果隻看表麵現象(即林彪的極左),那就不但打不中要害,分不清是非,而且會偏離鬥爭大方向"。這種明顯的變化立即引起了人們普遍的疑慮和不安。許多地方反映,"批林聯係實際的問題又成了問題","不知應聯係什麽實際","到底是反左還是右?"基層紛紛要求省委明確態度,省委又因不摸底而含糊其辭。一些企業不敢再提勞動競賽,一些學校不敢再提"以學為主",一些農村地區也不敢再公開提《六十條》、按勞分配、自留地等問題了。一些了解底細的省、市,則已經改弦易轍。1973年1月在北京市召開的批林整風座談會上,強調的是"要警惕別有用心的人,借口批判'極左'思潮,否定文化大革命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否定革命的群眾運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偉大勝利"。在2月初召開的遼寧省批林整風座談會上,認為從1972年9月以後,把批極左思潮、無政府主義當作林彪路線的實質來批,是"沒有抓住林彪反動路線的要害"。毛澤東的最後裁決雖然改變了批林整風運動的方向,但是,批判極左思潮的鬥爭,因為它的正義性、它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所得到的越來越多的幹部和群眾的支持,使它仍然以巨大的慣性向前發展著。周恩來等人也在可能的條件下,頑強地繼續領導著這場艱難的鬥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