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林整風之三
(2005-05-23 23:31:43)
下一個
為了總結交流半年來批林整風運動的經驗,1972年5月21日至6月23日,黨中央在北京召開了有中央各部門、各省、市、自治區和各軍兵種負責人參加的批林整風匯報會。在會議所列文件中,毛澤東1966年7月8日給江青的信被當作是“最重要的一篇”。
這封寫於“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私人信件,在此之前隻有兩三人知曉。在信中,毛澤東表示了對林彪1966年5月18日有關政變和個人崇拜講話的不滿和不安。“他是專講政變問題的”,“這個問題,象他這樣講在過去還沒有過。”“他的一些提法,我總感覺不安。”江青在參加華東組、中南組討論時,儼然以最權威的身分解釋、宣講毛澤東的這封信,說林彪從當抗大校長至當國防部長,就一直搞山頭、結死黨、搞陰謀詭計,而毛澤東則早就看出林彪“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這顯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毛澤東同意在這次會議上公布這封信,除證明林彪遠非一貫正確外,更重要的,似乎在於說明他對林彪等人早有覺察。但這種做法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它不僅沒有消除反而增加了人們的疑問。
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結束後,7月上旬至8月上旬,各省、市、自治區都召開了各自的批林整風會議,傳達中央會議的精神,學習文件,聯係各自的實際,清理思想,總結經驗,解剖自己。按照中央要求,這些會議研究、部署了下半年的工作,要求各級黨委都要把批林整風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重點要搞好批林,在此基礎上搞好整風,要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反對山頭主義、宗派主義,等等。
總的來說,1971年9月下旬至1972年5月間的批林整風運動雖然比較係統地揭露了林彪集團的罪行,但主要還是在“左”的錯誤的框框裏作著既難於被群眾接受,又實在難於深入下去的批林文章。而在當時,已經有許多地區和部門明確地提出要“認真批判林彪煽動極左思潮的罪行”、“當前主要是克服極左思潮的幹擾”一類的任務。
在周恩來的領導和支持下,這種真正反映群眾要求和曆史發展方向的傾向很快就突破了批林整風匯報會所規定的範圍,成為批林整風運動的主流。
周恩來領導的糾“左”鬥爭
林彪事件的發生,使毛澤東在思想上、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也使他有可能從一些新的角度重新審視曆史。這種反思使他進一步放棄了幾年前對“文化大革命”那種熱情洋溢的讚揚和肯定。他雖然還沒有放棄“繼續革命”的理論,也不可能從整體上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但他也確實覺察到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一些嚴重問題,以及“繼續革命”理論的一些明顯漏洞,並在他認為可能的範圍之內,著手糾正一些錯誤。
林彪事件的發生,使毛澤東進一步加深了對極左思潮的不滿。“文化大革命”發動之初,他曾對紅衛兵和造反派一些偏激、過頭的言行采取了寬容、理解甚至支持的態度。但在1967年“天下大亂”到了幾乎失控的時候,他又對極左思潮提出了嚴肅的批評,並對“王、關、戚”等人采取了斷然措施。在此之後,毛澤東還不時批評過極左思潮。此事件後,毛澤東更是把極左思潮的表現和破壞與林彪集團直接等同起來。與以往略有不同的是,這種批判有時已超出了極左思潮的範圍,而對“文化大革命”乃至“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左”的錯誤也有所觸及。
1971年10月4日,毛澤東在接見軍委辦公會議成員時,批評了林彪主持軍委工作以來搞的形式主義。他說,四好運動搞形式主義,把部隊作風帶壞了,要改變。軍隊訓練也有形式主義,軍隊要嚴格訓練、嚴格要求才能打仗,現在搞空的東西多了。1972年6月8日,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說,我們的“左派”是什麽一些人呢?就是火燒英國代辦處的那些人,今天要打倒總理,明天要打倒陳毅,後天要打倒葉劍英。這些所謂"左"派現在都在班房裏頭。這些所謂“左”派,其實就是反革命,總後台叫林彪。
對極左思潮的不滿,使毛澤東在思想感情上與黨內一大批老幹部接近起來,這是此事件後他的一個突出變化。1971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接見成都地區座談會的同誌時,對曾經使他“震怒”的“二月逆流”采取了基本肯定的態度。他說,“二月逆流”是他們對付林彪、陳伯達、王、關、戚。那個王、關、戚,要打倒一切,包括總理、老帥。老帥們就有氣嘛,發點牢騷。他們是在黨的會議上,公開的,大鬧懷仁堂嘛!缺點是有的,他們吵了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來講就好。那時候我們也搞不清楚,王、關、戚還沒有暴露出來。有些問題要好多年才搞清楚。在這裏,毛澤東實際上為“二月逆流”平了反,並做了某種形式的自我批評。
1972年初,陳毅病危期間,毛澤東特意派周恩來、葉劍英去看望陳毅,並轉達他為“二月逆流”平反的意見。1972年1月6日,陳毅逝世。1月10日,毛澤東不顧自己仍在病中,冒著嚴寒參加了追悼會。在追悼會上,他對陳毅夫人張茜說:“陳毅同誌是一個好人,是一個好同誌,陳毅同誌是立了功勞的。他為中國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貢獻,這已經做了結論嘛。”毛澤東的這一舉動,立即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為解脫那些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各種衝擊的老幹部並大膽地使用他們,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972年8月14日,毛澤東在鄧小平8月3日來信上做了重要批示,這個批示突出地反映了他當時思想認識上的兩重性。批示中,他一方麵仍然在全局上堅持“文化大革命”的錯誤,認為鄧小平的錯誤“是嚴重的”,在劉少奇的問題上沒有絲毫鬆動;另一方麵,他又指出鄧“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肯定了鄧的曆史功績,對鄧遲遲未能出來工作表示不滿。
此事件後,許多老同誌給毛澤東和黨中央寫信。在揭發和批判林彪集團的同時,也反映了各自所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希望能出來工作或結束審查,與家人團聚、改善生活。毛澤東對其中許多信件作了批複,有的明確表示同意解除審查、出來工作,有的雖然未置可否,但在當時條件下,也容易被理解為同意申訴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