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工農革命軍部隊發展簡綱上】

(2005-01-08 20:04:38) 下一個
中國工農革命軍部隊發展簡綱

【前 言】

中國工農革命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前身。其所發展和形成的時間,最早起於1927年9月(毛澤東親自領導創建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第1軍,和由公安縣遊擊隊組建於沔西地區之工農革命軍第5軍),其最後一支部隊的組建時間是在1930年2月(安徽潛山工農革命軍第43師)。

這些部隊是在“大革命”失敗的低潮中,從國民黨對共產黨和工農的鎮壓中,誕生於血泊之中的。其特點,一是規模較小,二是較分散,三是在分散中又見集中,主要集中於幾大片地區。四是不同的各部隊之間彼此亦缺少內在的聯係。五是在番號上缺乏統一性,有的有重複的現象。但這是由當時客觀條件的局限和殘酷的戰爭環境所決定的。

我依據自己的理解,大致上將其分成湖南、湖北、南方、西北、皖贛等幾處。其中,尤以兩湖暨南方的工農革命軍較為重要。這些部隊或失敗,或最終歸入中國工農紅軍的戰鬥序列,但都為推動中國曆史,為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土地革命鬥爭高潮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值得列出回味。我整理的資料截止於師一級建製。至於其他想說的話,我就不再多絮煩了。請大家看正文。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 1927年9月,由湘贛邊“秋收起義”編成。中共中央特派員、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總指揮盧德銘。軍轄第1師。同月,部隊奉命進攻長沙,於途中受挫,遭到嚴重損失。毛澤東、盧德銘果斷放棄原計劃,率部脫離平瀏地區,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轉戰至蘆溪時,總指揮盧德銘犧牲。毛澤東率部攻占蓮花城,於永新縣三灣村,將軍的餘部700餘人整編為第1軍第1師第1團,並在部隊中建立起黨的絕對領導原則和民主製度。10月,抵井岡山茨坪,開始創建全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11月,一度攻占茶陵城。1928年1月,一度攻占遂川城。2月,將被收編的原井岡山農民自衛軍袁文才、王佐部改編為第1軍第1師第2團。同月,攻克寧岡新城,粉碎敵第一次“進剿”。此後,全軍於寧岡、茶陵、永新、遂川、蓮花、酃縣等地發動群眾,恢複黨的組織,建立地方革命政權暨赤衛隊,發展根據地。3月,工農革命軍前委被湘南特委根據省委指示下令取消,強令第1軍第1師冒進湘南,任命毛澤東為第1軍第1師師長,宛希先任師委書記。毛澤東率部抵達酃縣、桂東地區。4月,朱德率湘南工農革命軍進至酃縣,同毛澤東部第1軍第1師會師。5月,兩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軍】 1928年4月,朱德率湘南工農革命軍、毛澤東率第1軍第1師於酃縣會師。5月,兩軍合編,組建工農革命軍第1軍。軍長朱德,黨代表兼軍委書記毛澤東,參謀長王爾琢,政治部主任陳毅。軍轄第10、第11、第12師和軍部特務營(由水口山工人編成),全軍計有兵力11000餘人,槍2000餘支。同月,毛澤東轉任黨的湘贛邊特界書記,陳毅繼任軍委書記。因給養困難,槍支不足,當月取消各師師部,由軍部直轄第28、第29、第31、第32團及教導大隊。兵力計6000餘人。6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工農革命軍第4軍變更番號為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另外,1928年7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指示,於鄂西洪家關編建成立了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

【中國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 1928年7月,根據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將包括湘鄂西桑植、鶴峰起義軍暨原湘西工農革命軍餘部在內之各部,會師洪家關合編而成。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書記賀龍(兼),前委委員陳協平、李良耀、賀錦齋、張一鳴。軍長賀龍,黨代表惲代英(未到職),參謀長黃鼇,秘書長陳協平,副官長賀桂如。軍轄第1師,第1、第2大隊,以及文南浦、賀炳南、賀佩卿支隊等部。全軍約計1500餘人。8月,部隊挺進石門,進駐磨市。9月,奔襲澧縣,殲敵反動團防武裝及稅務機關多處。同月,部隊被敵第14軍教導師等部襲擊,賀龍及前委成員被衝散,軍參謀長黃鼇、第1師師長賀錦齋相繼犧牲。部隊大部潰散,餘部200餘人被迫向西撤回鶴峰。10月,湘西前委更名中共湘鄂西前委,書記賀龍,委員張一鳴、陳協平、李良耀、汪毅夫、羅統一。11月,部隊於鶴峰堰埡實施整編,時有兵力91人,槍72支。此後,部隊收編“神兵”,襲占建始,殲敵團防,擴大了影響,壯大了隊伍。12月,兵進鄔陽關,再次擴軍。1929年1月,部隊攻克鶴峰,兵力擴充至六七百人。後主動退出鶴峰,移師紅土坪、堰埡一帶轉戰遊擊。2月,湘鄂西前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於堰埡將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湘鄂西)第4軍。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5軍】 1927年9月,由公安縣遊擊隊於沔西地區改編而成。軍長肖人鵠。軍轄一個師。師長劉鏡珊。師轄第37團。全軍兵力共200餘人,槍80餘支。1928年1月,賀龍、周逸群抵監利,將包括第5軍在內的鄂中各遊擊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9路。

【中國工農革命軍黃崗第6軍】 1927年12月,由黃崗回龍山起義部隊編建。軍長王定洲,黨代表羅四維。1928年4月失敗。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 即工農革命軍(鄂西)第6軍。1929年7月,由鄂西長陽農民起義武裝成立於長陽西灣。當地稱紅6軍。軍長李勳,副軍長陳壽山,參謀長李子俊,前委書記羅正品,前敵指揮陳澤南。軍轄一個師。師長向泉山。全軍兵力1000餘人,槍400餘支。同月,部隊攻打沿頭溪獲勝,部隊獲得發展。轄第1、第2師。全軍兵力3000人。8月,於資丘遭敵伏擊,損失慘重。李勳軍長等壯烈犧牲。部隊被打散,歸於失敗。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7軍】 1928年1月,根據上級指示,由原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餘部編成。軍長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犧牲)。軍黨委委員吳光浩、戴克敏、曹學楷、汪奠川。軍下轄第1、第2、第3大隊。同年,部隊撤離木蘭山,於大崎山與中共黃岡縣委暨工農革命軍(黃崗)第6軍會合。3月,軍回師木蘭山。4月,部隊轉移至黃麻地區。5月,第7軍“清水塘會議”決定,以河南光山南部柴山堡,黃(安)、麻(城)、光山邊界光裕山、摩雲山、羚羊山、木城寨為活動中心,開展遊擊戰爭,開辟革命根據地。這是第7軍在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進步。7月,第7軍“尹家嘴會議”決定,根據上級指示,將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鄂豫皖)第11軍第31師。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9軍】 1928年5月,由湖北棗陽農民武裝組建成立工農革命軍第9軍鄂北總隊,總隊長程克繩。兵力計300餘人,槍200餘支。後遭敵“會剿”,於同年8月失敗。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9路軍】 1928年1月,由鄂中公安、石首、監利各遊擊隊合編於監利下車灣。總指揮賀龍。下轄第1、第2、第3大隊,共計兵力500餘人,槍300餘支。部隊組建後,迅速投入戰鬥。轉戰十餘日,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連克上車灣、朱河、磚橋、長崗廟、調弦口等市鎮,殲敵張煙灰、文大哥等兩股政治土匪及多股團防,繳槍百餘支,沉重地打擊了敵人。部隊迅猛發展至1000餘人。2月,賀龍、周逸群根據中共中央原定意圖,於湘西北特委會議上,製定“依山建軍,再向平原發展”的方針,將第49路軍劃歸段德昌領導的鄂中特委和石首中心縣委領導。同年,鄂西工農革命軍遭敵圍攻,受到很大損失。鄂中亦遭敵正規軍配合地方反動武裝大舉“清鄉”,中共鄂西特委遭到嚴重破壞,特委書記張計儲等犧牲。第49路軍在與敵戰鬥中失敗潰散。

【湖南工農革命軍】 曆史上,湖南是工農革命軍部隊最早勃興的地區,也是力量發展、壯大非常活躍的地區。其中,主要的幾支部隊有:1927年9月,毛澤東親自領導,由湘贛邊“秋收起義”編成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1928年1月,由參加“湘南起義”的原“南昌起義”部隊擴編成立之(湘南)中國工農革命軍;2月,由參加“平江撲城”運動之平江遊擊隊擴編成立之湖南工農革命軍平(江)湘(陰)嶽(陽)遊擊總隊(6月,該部改稱平江工農革命軍);3月,由桑植洪家關起義部隊組建成立之(湘西)工農革命軍;朱毛紅軍的前身,1928年5月,由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朱德率領“南昌-湘南起義”部隊會師後,合編成立之工農革命軍第4軍;以及7月,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於鄂西洪家關編建成立之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

【湖北工農革命軍】 曆史上,湖北是工農革命軍部隊勃興和發展活躍的地區。其中,主要的幾支部隊有:1927年9月,由公安縣遊擊隊編建於沔西地區之工農革命軍第5軍;11月,由參加“黃麻起義”的鄂東黃安、麻城兩縣農軍編建成立之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12月,由黃崗回龍山起義部隊編建成立之工農革命軍(黃崗)第6軍、由原工農革命軍鄂東軍餘部編成之工農革命軍第7軍;1928年1月,由鄂中各遊擊隊合編建立於監利下車灣之工農革命軍第49路軍;5月,由棗陽農民武裝組建成立之工農革命軍第9軍鄂北總隊;以及1929年7月,由鄂西長陽農民起義武裝成立於長陽西灣之工農革命軍(鄂西)第6軍。

【南方工農革命軍】 曆史上,南方工農革命軍部隊主要包括以下幾支部隊:1927年10月,由彭湃領導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所創建之(東江)中國工農革命軍;11月,由瓊崖“工農討逆軍”改稱之瓊崖工農革命軍;1928年2月,由福建省平和縣起義部隊編建成立之工農革命軍(閩西)獨立第1團。

【西北工農革命軍】 1927年10月,為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中共陝西省委領導發動“清澗起義”,由起義部隊餘部編建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遊擊第1支隊。總指揮唐澍,副總指揮謝子長,參謀長閻揆要。下轄四個隊。計200餘人。不久,部隊於進攻宣川城途中作戰失利,僅餘十餘人。人員遣散,支隊歸於失敗。1928年4月,劉誌丹、唐澍等領導原國民黨西北軍新編第3旅於潼關南原發動“渭華起義”。5月,於華縣高塘鎮,宣布改編成立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劉誌丹,軍黨委書記吳浩然(犧牲),總司令(總指揮)唐澍,特委書記兼黨代表(政治委員)劉繼曾,副總司令(副總指揮)謝子長,參謀長王泰吉,政治部主任康益民(盧紹亭,犧牲),顧問許權中,秘書長許尚誌,參謀主任高克林。經濟委員會主任楊曉初,經理部主任劉慶蘭,衛生部主任邢運堂。軍下轄第1、第2、第3、第4大隊,赤衛大隊以及騎兵分隊。部隊在幾經打擊圍攻進犯之敵後,撤入南山。7月,部隊在洛南城西北地區,遭到敵正規軍和反動地主武裝的進攻,總司令唐澍在抗擊敵軍進攻的戰鬥中犧牲。部隊被打散,餘部被迫分散活動,軍主力於8月進入河南鄧縣後失敗。劉誌丹、謝子長隱於陝甘邊,繼續秘密地從事軍事鬥爭。

【安徽工農革命軍】 見“中國工農革命軍潛山第43師”條。

【贛西工農革命軍】 是1927年10-12月,參加“吉安起義”的吉安、東龍、吉水、永豐等地遊擊隊的統稱。11月,編成軍轄第9縱隊。12月,編成軍轄第7縱隊。以吉安延福九龍山暨東固為中心,活動於吉安、吉水、永豐、安福、分宜邊界地區,開展遊擊鬥爭。形成了武裝割據的局麵。1928年3月,贛南橋頭農民起義,部隊前往支援,但遭敵反擊而撤回。

 

【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 1927年11月,由參加“黃麻起義”的鄂東黃安、麻城兩縣農民自衛軍編建。總指揮潘忠汝,副總指揮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參謀長汪奠川。軍轄第1、第2路。全軍兵力300餘人。此為紅四方麵軍建軍起點。鄂東軍編成後,攻占黃安縣城,成立黃安農民政府。12月,鄂東軍所在的黃安城突遭敵第12軍教導師奔襲,部隊與敵英勇戰鬥,因眾寡懸殊,遭遇嚴重傷亡,戰鬥受挫,總指揮潘忠汝犧牲。餘部在軍副總指揮吳光浩、黨代表戴克敏率領下,轉移至黃陂東北木蘭山開展遊擊戰爭。時有兵力72人,長短槍53支。1928年1月,根據上級指示,所部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7軍。

【鄂西工農革命軍】 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條。

【湘南工農革命軍】 1928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朱德、陳毅率所轄原“南昌起義”部隊發動“湘南起義”,兩度攻占宜章城,並成功粉碎前往鎮壓之敵第1師主力。部隊獲得發展,擴編成立軍轄第1師。相繼攻占郴州、資興、永興、耒陽等縣城,建立縣級蘇維埃政權,擴大人民武裝,有力地鼓舞了湘南各縣人民的武裝鬥爭。起義過程中,部隊迅速壯大。同月,陸續編建軍轄第3、第7師。2月,編成軍轄第4師。此外,軍轄部隊還包括新組建的永興獨立團(又稱紅色警衛團)、資興獨立團和湘南遊擊總隊等部。全軍兵力計8000餘人。為避敵重兵圍剿,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陳毅主動率部撤出湘南,向井岡山方向轉移。4月,於酃縣同毛澤東率領的第1軍第1師部隊實現會師。5月,兩軍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

【湘西工農革命軍】 1928年2月,賀龍、周逸群、賀錦齋等領導發動桑植洪家關起義,建立(湘西)工農革命軍。兵力計3000餘人,槍700餘支。部隊編建後,迅速攻克桑植縣城,組成中共桑植縣委,於湘鄂邊界升起工農武裝割據的第一麵戰旗。3月,成立(湘西)工農革命軍北部指揮部。總指揮賀龍。下轄一個師,師長賀錦齋。4月,部隊遭遇敵第43軍第5旅突襲,迭經洪家關、黎樹埡、苦竹坪戰鬥,遭至嚴重失敗。賀龍、周逸群失散,周逸群轉往洪湖組織武裝,賀龍率餘部三四百人轉戰於桑植、鶴峰邊界紅土坪一帶,繼續開展遊擊戰爭。6月,賀龍乘敵第5旅西撤之機,伏殲其一部兵力,乘勢率部重占洪家關,收複桑植地區,擴充部隊至1500餘人。7月,根據湖南省委指示,成立黨的湘西前敵委員會,賀龍任書記。將原湘西工農革命軍部隊改編為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

【平江工農革命軍】 1928年2月,中共平江縣委領導擴編平江遊擊隊,成立湖南工農革命軍平(江)湘(陰)嶽(陽)遊擊總隊。總隊長餘本健,黨代表羅納川。下轄四個大隊。分別於平江東西南北四鄉開展遊擊活動。3月,發動數萬人參加的“平江撲城”運動,遊擊總隊受到損失。同月,黨代表羅納川被捕犧牲,總隊長餘本健犧牲。6月,部隊改稱“平江工農革命軍”。成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書記邱訓民。下轄三個連。兵力計360餘人。不久,因遭敵殘酷鎮壓而告失敗。

【福建工農革命軍】 即閩西工農革命軍。1928年2月,中共福建省平和縣委決定武裝全縣農會委員,編建成立福建工農革命軍(閩西)獨立第1團。3月,部隊在各鄉農會配合下,攻破長樂縣城。為避敵鋒芒,保存力量,部隊主動撤出縣城,轉入農村,在閩粵交界的平和、大甫、饒平山區堅持遊擊戰爭。

【東江工農革命軍】 1927年10月,由彭湃領導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所創建。同年,陸續編建軍轄第2、第4師。1928年1月,兩師於海豐城會師。接受東江特委的統一領導,奮起抗擊敵人重兵進犯。兩師指戰員英勇奮戰,多次擊退敵軍進攻。終因敵強我弱,部隊遭受嚴重損失。海陸豐陷落。部隊餘部分散轉移。東江工農革命軍至此不複存在。

【閩西工農革命軍】 見“福建工農革命軍”條。

【瓊崖工農革命軍】 1927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派楊殷、徐成章赴瓊崖指導工作,於樂會將瓊崖“工農討逆軍”整編為瓊崖工農革命軍。司令馮平,黨代表楊善集,副司令陳永芹,政治部主任符節。軍下轄東、中、西路指揮部。計2000餘人。部隊改編後,即發動“全瓊暴動”。在進攻嘉積市(今瓊海)戰鬥中的失利,黨代表楊善集、副司令陳永芹犧牲。同月,王文明任中共瓊崖特委書記兼軍委書記。12月,部隊攻克陵水縣城,創建陵水縣蘇維埃政府,是為海南島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複攻取榆林、三亞。使萬永、陵水、崖縣連成一片,形成了海南島革命根據地。同月,徐成章、馮平、嚴鳳儀任瓊崖軍委委員。1928年1月,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決定,瓊崖特委將包括瓊山、文昌、澄邁、定安、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八縣工農革命軍武裝在內的瓊崖工農革命軍改編為瓊崖工農紅軍。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師】 曆史上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主要包括以下幾支部隊:1927年9月,由“秋收起義”編建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1928年1月,由參加“湘南起義”的原“南昌起義”部隊擴編成立的工農革命軍(湘南)第1師;7月,在湘西地區編建成立的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第1師;以及1929年7月,於鄂西編建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6軍第1師。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 1927年9月編成。師長餘灑度(後叛變),副師長餘賁民(後犧牲),參謀長相繼為鍾文璋、徐恕,副官楊立三。師轄第1團(由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欠一個營〉和湖北崇陽、通城農民自衛軍暨平江工農義勇隊編成)、第2團(由安源工人糾察隊、安源礦警隊與醴陵、萍鄉、蓮花、永新、安福等縣農民自衛軍編成)、第3團(由瀏陽工農義勇隊第4團隊與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一個營編成)、第4團(收編夏鬥寅匪殘部編建)。同月,部隊冒攻長沙,第4團叛變,各團於途中受挫,遭受嚴重損失。於永新三灣村整編為第1師第1團。1928年2月,由井岡山農民自衛軍袁文才、王佐部編成第1師第2團。3月,毛澤東繼任師長,師黨委書記何挺穎。部隊根據湘南特委指示,冒進湘南。4月,於酃縣同朱德率領的湘南工農革命軍會師。5月,兩軍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原師轄第1團變更番號為第31團,師轄第2團變更番號為第32團。兩團均被列入第4軍第11師的編建序列。

【中國工農革命軍湘南第1師】 1928年1月,由參加“湘南起義”的原“南昌起義”部隊於宜章縣城擴編成立。師長朱德,黨代表陳毅,參謀長王爾琢,政治部主任蔡協民。師轄第1、第2團及宜章農軍。部隊編成後,為避敵鋒芒,尋機殲敵,一度主動撤守宜章城。在擊潰敵軍第1師主力後重占宜章。建立縣蘇維埃政權,擴大人民武裝,有力地鼓舞了湘南各縣人民的武裝鬥爭。應中共湘南特委和各縣縣委請求,部隊複由宜章北上,攻占郴縣,並分兵助資興、永興、耒陽等縣農軍攻占各縣縣城,建立縣蘇維埃政權。為保存革命力量,謀求可靠立足點和部隊的更大發展,部隊隨軍主動撤出湘南,向井岡山方向轉移。4月,於酃縣同毛澤東率領的第1軍第1師部隊實現會師。5月,兩軍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原第1師所部被改編為第4軍第10師第28團。

【中國工農革命軍湘西第4軍第1師】 1928年7月編成。師長賀錦齋,黨代表張一鳴。8月,師隨軍挺進石門,進駐磨市。9月,奔襲澧縣,殲敵反動團防武裝及稅務機關多處。同月,部隊被敵第14軍教導師等部襲擊,賀錦齋師長於泥沙戰鬥中犧牲。部隊大部潰散,全軍兵力僅餘200人,被迫撤回鶴峰。11月,軍的餘部於鶴峰堰埡實施整編,時有兵力91人,槍72支。第1師作為一支成建製的武裝力量,實際上已不複存在。1929年2月,師的餘部隨軍改編為(湘鄂西)紅4軍。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第1師】 1929年7月組建。師長劉良臣。8月,隨軍於資丘遭敵伏擊,損失慘重。部隊被打散,歸於失敗。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2師】 曆史上的工農革命軍第2師主要包括以下兩支部隊:1927年10月,由轉入海陸豐地區之原“南昌起義”部隊餘部與當地起義武裝合編而成之工農革命軍(東江)第2師;1929年7月,於鄂西編建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6軍第2師。

【中國工農革命軍東江第2師】 1927年10月,由轉入海陸豐地區之原“南昌起義”部隊第24師餘部,奉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指示,與當地起義武裝合編而成。師長董朗(即董仲明),黨代表顏昌頤,參謀長王備。師轄第4團(由原第24師餘部編成)、第5團(陸豐、海豐兩縣農軍合編)。1928年1月,師與(東江)第4師部隊在海豐會師。隨即全師迅速出擊收複豐城,攻克果隴,但於進攻普寧時失利。2月,布防於南嶺、公平一線,全師投入保衛海陸豐地區的英勇戰鬥。官兵浴血奮戰,多次打退敵軍的進攻。因敵強我弱,加之攻普寧城未克,部隊遭受嚴重損失。海陸豐陷落。7月,師的餘部轉戰至碣石溪、東坑一線,因已無力堅持戰鬥,被迫分散轉移。中共東江特委隨之撤銷了(東江)第2師的番號。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6軍第2師】 1929年7月組建。師長陳子清。8月,隨軍於資丘遭敵伏擊,損失慘重。部隊被打散,歸於失敗。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3師】 即工農革命軍(湘南)第3師。1928年1月,“湘南起義”部隊工農革命軍(湘南)第1師為避敵鋒芒,尋機殲敵,一度主動撤守宜章城。在擊潰敵軍第1師主力後,(湘南)第1師重占宜章。建立縣蘇維埃政權,擴大人民武裝,將原宜章農軍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湘南)第3師。師長胡少海,黨代表陳東日,參謀長譚興。師轄第1、第2、第3團。部隊編成後,隨軍主動撤出湘南,向井岡山方向轉移。4月,於酃縣同毛澤東率領的第1軍第1師部隊實現會師。5月,兩軍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原第3師部隊被改編為第4軍10師第29團。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4師】 曆史上的工農革命軍第4師主要包括以下兩支部隊:1928年2月,由由參加“湘南起義”的耒陽、郴縣兩地農軍合編而成的工農革命軍(湘南)第4師;1927年12月,由“廣州起義”的紅軍部隊餘部於花縣整編而成的工農革命軍(東江)第4師。

【中國工農革命軍湘南第4師】 1928年2月,由參加“湘南起義”的耒陽、郴縣農軍編建而成。師長鄺鄘,黨代表鄧宗海。師編成後,隨軍主動撤出湘南,向井岡山方向轉移。4月,於酃縣同毛澤東率領的第1軍第1師部隊實現會師。5月,兩軍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原第4師部隊被改編為第4軍第12師第34團。

【中國工農革命軍東江第4師】 1927年12月,由參加“廣州起義”的第4軍軍官教導團暨黃埔軍校警衛營、廣州工人赤衛總隊等紅軍餘部,於花縣整編而成。師黨委書記唐澍,師長葉鏞,黨代表袁裕(即袁國平),參謀長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相繼為王侃如、陸更夫。師轄第10、第11、第12團。1928年1月,師抵達海豐,同(東江)第2師實現會師。後師於進攻紫金的戰鬥中失利。2月,設防於河田、大安地區,全師投入保衛海陸豐地區的英勇戰鬥。全師官兵浴血奮戰,多次打退敵軍的進攻。因敵強我弱,部隊遭受很大損失。此後,徐向前繼任師長。3月,攻占惠來城。複進攻潮陽城未克,部隊遭受嚴重損失。海陸豐陷落後,7月,師的餘部轉戰至南坑,縮編為一個團。因無力堅持戰鬥,被迫分散轉移。中共東江特委隨之撤銷了(東江)第4師的番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