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是我黨大軍事家,公認的三個半戰略家之一(可不是那半個),而且劉帥功成名就後激流勇退,還能辦軍事學院,如果沒有深厚的軍事理論修養行怎麽敢去當軍事學院的院長?肯定很多人都持有此觀點。我哪,好的方麵就不說了,話先說在前麵,不是貶低劉帥,是提下劉帥的瘡疤。
劉帥和老鄧帶兵時,對部下的約束太言,但是調和不夠。 襄陽戰役結束時,六縱王近山部為了爭功,奪俘虜搶勝利品,結果和自己人火並。六縱54團殺傷陝南部隊政教以下7人,桐柏部隊18人。 陝南某團憤怒主張反擊,幸賴桐柏軍區副司令孔慶德阻攔,將部隊帶出城外,才未肇事。你不能說劉作為最高軍事指揮官對此沒有責任。
還有一個就是南陽戰役,劉伯承計劃打張軫。劉嫻熟的給布了個口袋,要部隊在社旗鎮附近打埋伏圍殲張軫部。誰知道,他的口袋漏洞太多,魚兒機警,遇到風吹草動,意識到危險,就跑了。本來,戰役指導上,就做的不細致。隻認準一種可能,稍有變化即會出問題。如果劉自己不承擔責任的話,下邊也沒責任。但是劉給軍委打報告,開頭即說:戰機捕捉的很好,可惜沒有完成割斷敵人向南陽退路。 整個戰役極不令人滿意。誇自己沒問題,有把責任推
給部下之嫌。
類似的,劉在寫宛東戰役基本經驗總結時,第一條就是把責任歸於四縱10、11旅,說他們顧慮傷亡,未將敵抓緊。然後又什麽受表麵迷惑,將部隊往東拉,想南北夾擊防敵東逃,從而放鬆了極重要的西麵兜擊,使敵向西逃走,此為未全殲張敵重大失著。隨後還加了一句此為迷失戰役指導方向的重大教訓——迷失戰役指導方向,就是說,戰役指導是沒錯的,他是正確的,是下邊迷失了。
實事求是的講,從戰役指導上,劉沒能做到讓敵下定決心出援兵必救。 因張軫部不堅決,所以實際上雙方是某種程度的野戰條件,不具備必然的打埋伏的條件。 戰役過程中他相當於通信員加宣傳隊,隻是鼓動並通報情況。但是戰場上還有其他的可能,他沒有把考慮這些其他的可能當成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下邊部隊沒有他的情報信息全麵,隻能按自己的理解打,這樣往往會與全局的需要矛盾,但是當時沒有提醒和糾正的人。可以說是有失職之嫌。
當然,挺進大別山,還是有很大的戰略配合之功,也有的會說不挺進大別山,會更好。曆史不容假設的。
我對劉帥總的評價還是不低的,如果林彪能同劉一樣能沉淪到底,就是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