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陳毅的黑手-揭開陳成為老總的畫皮之三

(2004-12-17 22:10:14) 下一個

【原創】陳毅的黑手-揭開陳成為老總的畫皮之三

 

19485陳毅被調離這件事更是晦莫如深,很多人壓根不知道豫東、濟南、淮海戰役期間,陳毅根本不在華野。而陳被調走的時候,老毛連催好幾次才離開。從上到下,陳在三野的時間是很短的,到後來竟成了三野的標誌,也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吧。

 

建國後,老毛開始批教條主義,粟也開始為曆史上對陳的不恭付出了代價。實話實說,粟並不在意和彭、聶,畢竟鬧了多年,他們也沒能把粟怎麽樣。彭雖然有毛的撐腰,粟其實並不怕他,戰功在那擺著呢,況且後麵站著一個野戰軍。遠的不說,就講近的,彭在朝鮮戰場上拿12軍都沒轍,被李震到處告狀,最後是彭口氣軟下來。如果沒有陳的拆台,諒彭拿粟也沒什麽辦法。為什麽這樣說呢,在批粟的時候,沒一個三野的將軍出來替粟說話,顯然是有人在背後搞鬼了。而搗鬼的就是陳。而且是陳搗鬼在前,毛改變對粟的態度在後,彭隻是趁火打劫。

      

也正是陳的插手,粟的罪名才有了這麽一項“極端的資產階級個人主義者” ,因為粟不尊敬他,而是自作主張。也就是因為在批粟的時候,老陳陷的很深,粟的平反才會那麽的艱難。當然,人與人的關係是動態的。不能因為毛、林後來反目,就否認他們曾經是親密戰友。不能因為粟、葉飛後來關係還可以,就否認粟曾經暗算過葉飛。 同樣,不能因為陳粟關係曾經非常好,就否認陳在某個時期整過粟。同樣,不能因為陳在某個時期整過粟,就否認陳、粟後來又調整好關係。畢竟他們是老戰友,陳胖子在文革中遭難時,粟並沒有落井下石! 是粟後來諒解了胖子!就是因為此, 粟的家人或部屬不好說胖子的壞話,而是就一個勁地給彭總抹黑!

 

恰恰的是因為陳老總和彭老總後來都成了正義的一方,那麽批粟就成了好人鬥好人,是誤會。也就才有了粟的平反是這麽的曲折。

 

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烈士事跡陳列室裏,是陳粟的合照放在最顯赫的位置。而事實上,當時全軍指揮是粟裕,攻濟總指揮是許世友。史載,陳老總曾到此一遊過,還對大家說,粟總啊,是我的親家哪。

 

當然後來的《陳毅傳》,也有那麽幾個地方值得商酌。有人指出,至少本書有二個地方不妥(還有那個林彪是逃兵的說法我早就批判過了) 。其一是把陳毅獨當一麵時的失利歸因於兵力未能集中,而這是不對的。

 

南北滿分立時,三下江南、四保臨江,雖然初期南滿一度困難,但沒有人歸因於南滿部隊沒有放棄南滿撤向北滿。陳賡長期獨當一麵,也沒有與晉冀魯豫野戰軍其他部隊一同打仗。 就拿華野自己來說,陳毅5萬人對國民黨軍10萬,屢戰屢敗,歸因於兵力沒有精中,而粟裕3萬多人對12萬,屢戰屢勝,如何歸因?解放戰爭第二年,華野在濟南戰役前,也一直分處幾地。

 

總之在解放戰爭中,一個大的戰略區,分為二個以上的作戰方向,這並不是多麽罕見的事,倒是象陳毅那樣獨當一麵就屢戰屢敗,非常少見。陳賡、蕭勁光,華野第二年的陳士榘、韋國清、許世友,都不象陳毅那麽個一路潰退法,從淮北一直退到蘇北,再在二淮保衛戰中無作為。 《陳毅傳》以兵力未集中作為陳毅兵敗的原因,根本說不通。關鍵還是陳毅能力上的問題,戰略上這種布置沒有失誤。 事實上,46年下半年如果華野與山野真的兵力集中了,淮陰會丟得更快,因為敵人可從南、北二個方向夾攻二淮,我兵力集中的野戰軍就會迎接不暇。兵力分處二個作戰方向,是更高明的戰略。類似的情況,東北分為南、北滿,而不是南滿部隊與北滿兵力集中,是更高明的戰略,這叫南拉北打,北拉南打。而46年的晉冀魯豫解放區也應分為二個作戰方向,陳賡不宜和劉鄧合兵一處。

 

《陳毅傳》第二個不妥的地方是,劉鄧在482月的電報中,向華東要大員,以解決財政的嚴重問題,這裏指的是鄧子恢。《陳毅傳》卻把此電錄入,這樣寫,容易給讀者造成誤會,使讀者不小心把鄧子恢的功勞放到陳毅身上。 雖然鄧子恢是530日和陳毅結伴去的中野,但2月劉鄧的要人,是鄧子恢,不是陳毅。並不能理解成劉鄧如盼星星盼月亮般,希望陳毅來解救自己的財政危機。況且陳毅到了中野後,也確實沒管什麽財政。在中原嚴重的財政危機麵前,陳毅倒是閑得連下棋都找不到對手。 看看《鄧子恢傳》,鄧子恢到了中原後就是管財政的。

 

 

1〕權延赤:《廬山會議新說》(《大時代》雜誌增刊),大眾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2〕《許世友回憶錄》1986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3〕《粟裕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