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批判胡耀邦始末-及原因探討

(2004-10-28 20:17:52) 下一個
批判胡耀邦始末-及原因探討 談到胡批判胡耀邦始末-及原因探討 談到胡耀邦,不能不談到鄧小平,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鄧小平的大力扶持,胡耀邦才得以在1981年6月29日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問題是,胡沒有兼任中央軍委主席,而這兩個職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擔任的。這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信號。隨著歲月的流失,兩個人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出來。 鄧小平最早對胡的不滿來源於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81年7月2日的人民日報)。鄧小平認為胡耀邦忽視了鄧小平的貢獻並且把自己當作了真正的第一把手(當然也有胡喬木在一旁告狀-添油加醋)。後來在萬裏等的支持下,作出了黨不設中央主席,胡耀邦接的隻能是總書記的位置(1982年9月十二大)。 1983年1月20日,胡耀邦在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的長篇報告關於政治體製改革同經濟體製改革同步進行引起了“左”傾保守主義分子得反感(胡喬木等) 2月17(或者18)日,有了第一次批胡會,,陳雲胡喬木、鄧力群、姚依林、宋平等四人集中了火力,但在習仲勳和萬裏等的支持下, 鄧小平沒表示:“胡趙格局不能變。”  一九八六年的學潮問題(實際上是要求民主,也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的來源, 鄧認為學運的發生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胡耀邦強調疏導。這引起中共黨內反胡勢力的集結。(對於學運,據說胡耀邦、趙紫陽、習仲勳、萬裏、李先念等體諒,而鄧小平、胡喬木、鄧力群等準備嚴懲) 。 另外,胡耀邦嫉惡如仇,很是正派,得罪了很多人。胡喬木的兒子胡石英因為違法,胡耀邦下手抓了胡石英。李先念、王震、等人就此向胡耀邦發難說他搞的黨內人人自危。 鄧小平同胡耀邦之間的主要分歧在於,是否實行政治體製改革,是否實行民主和法治;可是,導致鄧小平廢黜胡耀邦的直接原因則是,胡耀邦希望鄧小平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嗬嗬,胡主席是不會在犯這個錯誤了,胡耀邦忘了劉少奇的悲劇了。) 。1986年5月24日,胡耀邦在和四川省一些老幹部談話時,提出了實現領導班子年輕化的大膽倡議。這是胡、趙、萬、習的共同意見,支持胡耀邦最堅決的是習仲勳。但在隨後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胡喬木提出鄧要永遠的幹下去,王震、楊尚昆、彭真、廖承誌,聶榮臻,趙紫陽(據說是違心的)擁鄧,萬裏,楊得誌、烏蘭夫、倪誌福讚成鄧退下來;彭真提出了上了年紀的都退隻留鄧小平一人當代表,陳雲、宋任窮讚成彭真的意見。此時鄧小平要把胡耀邦拉下馬的決心已經下了。據說:就在這次會後,王震對鄧小平說:“誰讓你下台,就讓他下台。”後來趙紫陽勸胡耀邦馬上找小平同誌談一談,向他承認錯誤,檢討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失誤,爭取主動為好。按照趙紫陽的建議,主動求見鄧小平。但鄧小平先在和胡耀邦交談時,知是搗漿糊,並無實質內容。 另外,朱熔基回憶說,在胡耀邦擔任總書記期間,鄧小平曾經兩次讓胡啟立給胡耀邦 帶話說:也要注意一下反擊右的傾向了。胡耀邦都置之不理。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胡耀邦就接到中央顧問委員會的通知,到中南海小會議廳開所謂生活會。會議由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主持。胡耀邦先講了自己的問題,說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並且自己也並不認為要求民主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但彭真,楊尚昆就就批評胡,說如果任其發展,就會亡國亡民。在兩天以後的生活會,政治局又有幾個人被邀請參加會議,其中有習仲勳、喬石、李鵬、胡啟立等,這次,薄一波,彭真要求耀邦辭職。首次被通知參加生活會的習仲勳很faint. 實際上,在第一次的生活會上,鄧小平就決定停止胡耀邦的總書記的職務;在第二次的生活會上,又確定了強迫胡耀邦辭職。後來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不過是走走過場。 總起來看,這裏麵比較賣力氣的就是薄一波、王震、李先念、胡喬木、鄧力群、王鶴壽(陳雲的代表)等,王鶴壽和胡啟立的揭發最讓胡耀邦傷心,曾經因此大哭。王兆國的表現是,無了主心骨。地方上隻有貴州的胡錦濤和天津的李瑞環對“批胡不積極” ,有趣的是鄧小平把這兩個人記在了心裏,認為他們人品好,大概想起了自己挨批的時候了。 這次會議的公報指出:“胡耀邦同誌在會議上檢討了他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上的失誤,並請求中央批準他辭去黨中央總書記的職務。”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的決定是: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同誌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繼續保留胡耀邦同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   後記:  其實,鄧小平心裏對胡耀邦還是很有感情和印象很好的。鄧小平在一九九二年南巡時,多次對身邊工作人員說:“胡耀邦這個人死得太可惜,太早了。耀邦這個人黨性強,耿直,做傻事,但從不做壞事,是個難得之才。”鄧小平一九九二年七月在中南海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老同誌談話時也說過:“一九八七年初那次中央政治局生活擴大會,對胡耀邦同誌的批評就有過頭的現象,一些同誌把胡耀邦做得對的、好的、比較好的、政治局集體討論過的事都批了,都指責在胡耀邦身上,這樣一來,左的思潮、一些被否定的東西又泛起,什麽黨的決議、結論都忘得一乾二□。會前我和一些同誌打過招呼,但是作用不大。可能是一種習慣,一說批右傾,勁就上來了。本來明明是“幫”、“交心“、“自我批評”,卻變成了上網上線的批判、指責、亂扣帽子,這是很不應該的。這方麵,我們大多數老同誌有過切身的經曆和感受。但是,我們自己也犯了這個通病。左的習慣意識在我們這一代是較深的,受影響的麵是很大的。現在年輕一代幹部也受到影響。要糾正、克服和避免,首先要認識什麽叫左,以及左的危害和根源。” 在反對胡耀邦的這場高層政治鬥爭中,王兆國是最大的失敗者,他失去了“年輕接班人”的機會,而胡錦濤卻在鄧小平心目中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耀邦,不能不談到鄧小平,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鄧小平的大力扶持,胡耀邦才得以在1981年6月29日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問題是,胡沒有兼任中央軍委主席,而這兩個職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人擔任的。這是一個潛在的危險信號。隨著歲月的流失,兩個人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出來。 鄧小平最早對胡的不滿來源於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1981年7月2日的人民日報)。鄧小平認為胡耀邦忽視了鄧小平的貢獻並且把自己當作了真正的第一把手(當然也有胡喬木在一旁告狀-添油加醋)。後來在萬裏等的支持下,作出了黨不設中央主席,胡耀邦接的隻能是總書記的位置(1982年9月十二大)。 1983年1月20日,胡耀邦在全國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了《四化建設和改革問題》的長篇報告關於政治體製改革同經濟體製改革同步進行引起了“左”傾保守主義分子得反感(胡喬木等) 2月17(或者18)日,有了第一次批胡會,,陳雲胡喬木、鄧力群、姚依林、宋平等四人集中了火力,但在習仲勳和萬裏等的支持下, 鄧小平沒表示:“胡趙格局不能變。”  一九八六年的學潮問題(實際上是要求民主,也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問題的來源, 鄧認為學運的發生是“幾年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旗幟不鮮明、態度不堅決的結果”),胡耀邦強調疏導。這引起中共黨內反胡勢力的集結。(對於學運,據說胡耀邦、趙紫陽、習仲勳、萬裏、李先念等體諒,而鄧小平、胡喬木、鄧力群等準備嚴懲) 。 另外,胡耀邦嫉惡如仇,很是正派,得罪了很多人。胡喬木的兒子胡石英因為違法,胡耀邦下手抓了胡石英。李先念、王震、等人就此向胡耀邦發難說他搞的黨內人人自危。 鄧小平同胡耀邦之間的主要分歧在於,是否實行政治體製改革,是否實行民主和法治;可是,導致鄧小平廢黜胡耀邦的直接原因則是,胡耀邦希望鄧小平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嗬嗬,胡主席是不會在犯這個錯誤了,胡耀邦忘了劉少奇的悲劇了。) 。1986年5月24日,胡耀邦在和四川省一些老幹部談話時,提出了實現領導班子年輕化的大膽倡議。這是胡、趙、萬、習的共同意見,支持胡耀邦最堅決的是習仲勳。但在隨後的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胡喬木提出鄧要永遠的幹下去,王震、楊尚昆、彭真、廖承誌,聶榮臻,趙紫陽(據說是違心的)擁鄧,萬裏,楊得誌、烏蘭夫、倪誌福讚成鄧退下來;彭真提出了上了年紀的都退隻留鄧小平一人當代表,陳雲、宋任窮讚成彭真的意見。此時鄧小平要把胡耀邦拉下馬的決心已經下了。據說:就在這次會後,王震對鄧小平說:“誰讓你下台,就讓他下台。”後來趙紫陽勸胡耀邦馬上找小平同誌談一談,向他承認錯誤,檢討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失誤,爭取主動為好。按照趙紫陽的建議,主動求見鄧小平。但鄧小平先在和胡耀邦交談時,知是搗漿糊,並無實質內容。 另外,朱熔基回憶說,在胡耀邦擔任總書記期間,鄧小平曾經兩次讓胡啟立給胡耀邦 帶話說:也要注意一下反擊右的傾向了。胡耀邦都置之不理。    一九八七年一月十五日,胡耀邦就接到中央顧問委員會的通知,到中南海小會議廳開所謂生活會。會議由中顧委副主任薄一波主持。胡耀邦先講了自己的問題,說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嚴重,並且自己也並不認為要求民主就是資產階級自由化。但彭真,楊尚昆就就批評胡,說如果任其發展,就會亡國亡民。在兩天以後的生活會,政治局又有幾個人被邀請參加會議,其中有習仲勳、喬石、李鵬、胡啟立等,這次,薄一波,彭真要求耀邦辭職。首次被通知參加生活會的習仲勳很faint. 實際上,在第一次的生活會上,鄧小平就決定停止胡耀邦的總書記的職務;在第二次的生活會上,又確定了強迫胡耀邦辭職。後來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不過是走走過場。 總起來看,這裏麵比較賣力氣的就是薄一波、王震、李先念、胡喬木、鄧力群、王鶴壽(陳雲的代表)等,王鶴壽和胡啟立的揭發最讓胡耀邦傷心,曾經因此大哭。王兆國的表現是,無了主心骨。地方上隻有貴州的胡錦濤和天津的李瑞環對“批胡不積極” ,有趣的是鄧小平把這兩個人記在了心裏,認為他們人品好,大概想起了自己挨批的時候了。 這次會議的公報指出:“胡耀邦同誌在會議上檢討了他擔任黨中央總書記期間,違反黨的集體領導原則,在重大的政治原則問題上的失誤,並請求中央批準他辭去黨中央總書記的職務。”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的決定是:一致同意接受胡耀邦同誌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繼續保留胡耀邦同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職務。   後記:  其實,鄧小平心裏對胡耀邦還是很有感情和印象很好的。鄧小平在一九九二年南巡時,多次對身邊工作人員說:“胡耀邦這個人死得太可惜,太早了。耀邦這個人黨性強,耿直,做傻事,但從不做壞事,是個難得之才。”鄧小平一九九二年七月在中南海與中央政治局常委和部分老同誌談話時也說過:“一九八七年初那次中央政治局生活擴大會,對胡耀邦同誌的批評就有過頭的現象,一些同誌把胡耀邦做得對的、好的、比較好的、政治局集體討論過的事都批了,都指責在胡耀邦身上,這樣一來,左的思潮、一些被否定的東西又泛起,什麽黨的決議、結論都忘得一乾二□。會前我和一些同誌打過招呼,但是作用不大。可能是一種習慣,一說批右傾,勁就上來了。本來明明是“幫”、“交心“、“自我批評”,卻變成了上網上線的批判、指責、亂扣帽子,這是很不應該的。這方麵,我們大多數老同誌有過切身的經曆和感受。但是,我們自己也犯了這個通病。左的習慣意識在我們這一代是較深的,受影響的麵是很大的。現在年輕一代幹部也受到影響。要糾正、克服和避免,首先要認識什麽叫左,以及左的危害和根源。” 在反對胡耀邦的這場高層政治鬥爭中,王兆國是最大的失敗者,他失去了“年輕接班人”的機會,而胡錦濤卻在鄧小平心目中留下了極好的印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