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為什麽曆史選擇了鄧小平?
(2004-10-28 20:01:10)
下一個
曆史選擇了鄧小平
為什麽曆史選擇了鄧小平?
首先在經曆了十年文革浩劫後,人們希望過的不再是“人鬥人”的生活。我們要生活,我們要有“資本主義尾巴”。是誰才能給予人民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四人幫被打倒了,可是人們並沒有看到希望的曙光,因為“兩個凡是” 依舊是懸掛在頭頂上的利刃,稍不留神自己的頭皮就會被削去一塊。人是鐵,飯是鋼,吃了兩碗心才不慌,心老荒,就算搞革命也搞不好啊。國家的曆史命運又到了一個曆史的關頭。人們想起了三年自然災害後的“三自一包” ,想起了那個被所謂因為“修正主義路線”而被作為“黨內第二號走資派”在全國範圍批判,從黨的總書記一夜之間成了“階下囚” 的鄧小平。對就是他,在1972年 “解放”出來的鄧小平,僅幾斧頭就把對文革造成的極度混亂狀況給砍了下去。你說,現在不要鄧公,我們要誰呢?隻有鄧小平同誌才作得到。才能讓我們的肚皮不再受餓。
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中國和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一次,就象曆史選擇了毛澤東作為開建國之鼻祖,曆史又一次選擇了鄧小平為興國之舵手。曆史證明,這次沒有選錯。鄧小平把這“兩個凡是”利刃放進了曆史,反思“文革”錯誤,把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國家的“資本主義尾巴” 蓬勃的發展起來。記得當我們家在建國三十年後都沒有過電,但在鄧公第三次複出後的第三年就有了電。當電燈泡第一次亮起來的時候,我爸爸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但願這燈光永遠明亮下去”。對,雖然鄧公已離我們而去,但隻要建設和發展生產的道路不會變,這燈光就會永遠亮下去。是鄧公使中國從此繁榮富強,人民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英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科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 最鮮明、最寶貴的鄧小平性格和品質就是:求真務實。這是鄧公三落三起四十餘年的心得。古有勾踐臥薪嚐膽才十年,正所謂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經曆過這麽多風風雨雨和看過廣大勞苦大眾的疾苦後,提出了“發展就是硬道理” 。這句樸素又富含哲理的話語,我們就明白了在站起來的同時怎樣才能站的筆直,發展了,進步了,國家富強了,才不會有人欺負你,我們才能不隻是站,而是屹立。
再次,有人說,錯了!有人說•••我告訴你,曆史直到今天仍然站在鄧小平一邊!在文革結束後,“走資派” 取代“兩個凡是” 派,並沒有如毛澤東事前預計的那樣“陷入腥風血雨” ,而是很快安定下來,集中精力於經濟建設。毛澤東建國近三十年後,留給我們的是一個“隻破不立,隻付代價,不見收益” 的混亂局麵,這從當時“撥亂反正”時期舉國上下的人心所向可知究竟。怎麽樣才能盡快發展經濟、實現民富國強?先有農村“經濟體製改革”的巨大成功後有城市經濟體製改革順利(當然還需要完善,包含政治體製改革的漸進,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也需要你我的那一兩塊磚),人們不再一窮二白,精神生活不再是那幾個“樣板戲” ,這種現實的變化影響勢必會影響幾代人。鄧小平是一個現實主義政治家,他服膺事實更甚於理論。現在的鄧小平路線上開始顯露出貧富分化日漸嚴重,因此有人開始質疑這一條路前景如何?它會將中國帶向國富民強,還是會象毛的文革一樣,光付“代價”、不見收益?
那我們就來比較一下毛鄧兩條道路的優劣。首先,從實際效果看,經濟和精神兩個方麵,無需質疑鄧公的時代會占優勢。大部分中國人可能對今天不滿意的感覺更多,為什麽?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試想,在毛的時代,你敢這樣講嘛?但真正想回到過去的中國人絕對隻是少數。為什麽?因為維持一種現狀容易,而改變現狀則需要人們付出更大的代價,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會再想過那種無油無鹽的日子。
再次,從長遠和未來前景看,毛澤東道路的負麵性主要集中在“繼續革命” ,那什麽時候才會實現國富民強?而新毛主義者則指責鄧小平道路會引起社會分化嚴重對立、強弱懸殊,社會將嚴重失衡。這一難題有沒有解呢?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有。首先以私有製為基礎的社會比一切“公有製”的社會會有更多兼容性,也就更易形成多元平衡。當社會力量均衡格局發展到一定地步和人均收入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民主製” 會因社會的製衡而激發,因此會有效的約束這個社會。
其次鄧小平道路本身也是一個不斷更新和完善的新事物。(看看美國建國多少年後,婦女才有選舉權) 。中國可以采循序漸進的進行政改。政改的目的是實現黨內民主,差額推薦候選人,這樣會使上層社會分化和競爭,避免了整個社會的進一步極端分化。隨著體製的完善,就向黨外擴展民主。為了贏得競爭,分化的各上層派別就要尋求社會各階層的支持,這將促使他們考慮並兼顧大多數人利益。這樣社會就會在既穩定發展的道路上,又避免整個社會的極端分化,從而會使所有的人受益。所以曆史直到今天仍然站在鄧小平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