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閑聊紅軍“教父”朱德的軍事才能

(2004-10-28 19:55:39) 下一個
【探討】閑聊紅軍“教父”朱德的軍事才能 說起建國將帥的軍事才能,大家都會想起林彪,粟裕,劉伯承和徐向前等人。其實我們的總司令朱德也是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不僅戰術戰略上,還體現在戰略的眼光上。朱德也是雲南陸軍講武堂“專科” 畢業的,隻是到蘇聯進修過,雖然沒有劉帥的“伏龍之軍事學院” 有名(也是海歸派,嗬嗬),可也是預科班出身。真正讓朱德成為“四大金剛” 之首的是納溪一戰。在此戰中,朱德率領部隊守衛納溪城東郊的棉花坡高地,與敵激戰40餘天。朱德更是根據北洋軍的頑於守而疲於攻的特點,隻留少量部隊留守,親率大部奇襲敵營部奪回一製高點,從而將敵人圍困在三個高地中間的窪地裏。戰鬥曆時月餘,在自損一千擊斃或傷裝備遠勝於自己的敵人四千多,以少勝多。在後續的反擊戰鬥中朱德率兩個營進擊女兒井,發現守衛在工事內部的敵軍因地形困難而運動不易,朱德便命步兵發動猛烈進攻而炮兵則猛烈轟擊作掩護,這可是早期不同軍種配合作戰的典型戰例,嗬嗬。   在三次反“圍剿” 作戰中,毛澤東“誘敵深入” 和“後發製人” 成了軍以弱勝強、以寡擊眾的法寶。然而狡猾的敵人的在第四次“圍剿” 中吸取了前三次的經驗教訓,采取的是分階段進攻,實施各個擊破的戰略。時任總司令的朱德和總政委周恩來根據敵情,改變作戰方針,紅軍采取攻勢行動,主動出擊,先發製人,接著又靈活運用毛澤東的戰術,從而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 的勝利。朱德、周恩來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的部署尚未完成之際,從1932年10月至1933年1月間,先後發動的建(寧)、黎(川)、泰(寧)戰役及金溪、遊灣戰役,為粉碎第四次“反圍剿” 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33年1月24日,中共臨時中央命令中央紅軍強攻南豐城。但以陳誠為贛粵閩邊區“進剿軍”中路總指揮統率12個師在蔣介石的部署下分左、中、右三個縱隊和一個預備師隊準備開始合圍中央紅軍。2月12日強攻失敗。朱德和周恩來根據敵情毅然采取退卻,實行誘敵深入、在運動戰中消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以一部兵力繼續佯攻南豐,將主力部隊從南豐撤圍,並於27日在宜黃南部的黃陂地區殲滅增援南豐的敵五十二師和隨後趕來的敵五十九師四個團。3月21日,紅軍一、三、五各軍團主力,在獨立師、團等地方部隊的密切配合下又取得了草台岡戰役的勝利,殲敵十一師大部和九師小部。黃陂和東陂兩戰役殲敵近三個師,是朱德和周恩來密切合作共同創造的大兵團伏擊戰的先例。蔣介石對這次失敗十分傷心,他在給陳誠的手諭中寫道:“惟此次挫失,淒慘異常,實有生以來惟一之隱痛” 。第四次反“圍剿充分體現了朱德從敵我雙方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靈活用兵的高超軍事指揮藝術。 在遊擊戰的領域中,不隻毛澤東是高手,朱德也是大家。“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據說也是朱德先提出的,是平定匪亂的戰場中得出的經驗。朱德不僅將遊擊戰術運用於打老蔣,也用來打小日本。朱德曾對國民黨將領龍雲講:“共產黨有正規軍,也有遊擊兵團。我們的遊擊大軍,將以華北、東北、東南的敵戰區為大戰場。遊擊大軍,集散迅速,兵員眾多,要十萬有十萬,要百萬有百萬,將使敵寇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打國際戰有什麽不行?” 自1937年1941年,朱德公開發表了幾十萬字的關於抗日遊擊戰的論著。從理論到實踐,從抗日遊擊隊組建與發展到並提出抗日遊擊戰的十種具體戰術(其中地道戰和地雷戰深為大家熟悉) 。和毛澤東不同的是,朱德較長時間直接在一線指揮八路軍抗戰,故朱德的遊擊戰術更顯得實用。例如如何作偵察工作?要挑沉著、勇敢、靈敏的遊擊隊員作偵察人員,偵察不僅要偵察敵情還要偵察地形,不僅有軍事偵察還要政治偵察。朱德的遊擊戰術通俗易懂,就象解釋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訣” 為“既要會打仗,又要會打圈”。 八路軍人數發展到40多萬,開辟了六千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同朱德的抗日遊擊戰術是分不開的。 朱德對在解放戰爭的三大戰略決戰也作出了科學預見:預見三大戰役並指出中原戰場是決戰的戰場,並預示1948年是決定勝負的一年和傅作義部最終將被殲滅。1948年11月26日,朱德在戰況匯報會上說:“東北決戰已把敵人消滅了,現在,正在徐州地區進行決戰,平津決戰也即將開始。黃維、李延年、劉汝明三部解決後,徐州敵人也跑不了……傅作義很可能固守平津,但其結果仍逃不出被殲的命運。” 傅作義固守平津而且也逃不出被殲的命運正如朱德所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