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創】關於曆史上十次路線鬥爭的問題---我對汪東興說不之三

(2004-10-25 18:45:47) 下一個
【原創】關於曆史上十次路線鬥爭的問題---我對汪東興說不之三關於十次路線鬥爭的問題在汪東興的回憶中,十次路線鬥爭是貫穿始終的。而汪並沒有對曆史上的這所謂的前九次路線鬥爭做一個說明。如果不明就裏的話,很容易就會對這九次路線鬥爭產生誤解,從而將這九次路線鬥爭都認為是“正確的一方戰勝了錯誤的一方” 或者“都是分裂黨的錯誤的路線” 在汪文中這樣寫到,他(毛澤東)說:廬山這一次的鬥爭,同前九次不同。前九次都作了結論……” 什麽樣的結論?是對的還是錯的?如果說沒有過“曆史決議的形成” 和“撥亂反正和平反冤假錯案” 的話,汪東興不加以解釋和說明,在毛澤東的時代,你可以說毛澤東講的什麽就是什麽,你可以順著毛澤東的話去了解。但在汪口述這段曆史的時候,已經是90年代了,怎麽還是這麽胡塗?大有混淆視聽之嫌。又如:毛主席開門見山,講黨的曆史和路線鬥爭問題。他說:中國共產黨的十次路線錯誤,是要分裂黨,但沒有分裂成。並且毛澤東對於前五次的路線鬥爭是無能為力,而除了還沒有做結論的第十次外,後來的幾次無一例外的都是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取得了勝利。曆史真的是這麽樣的嘛?我們先來看這十次路線鬥爭:一、“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二、“瞿秋白左傾盲動主義路線”;三、“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四、“羅章龍右傾分裂主義路線”;五、“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路線”;六、“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路線”;七、“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八、“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九、“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十、“林彪反革命集團”。第一,對陳獨秀的評價是什麽樣子的?胡耀幫說:“過去很長時期對陳予以全盤否定是不公正的。陳在本世紀的最初二十幾年中為中國革命建立了很大的功勞,後來犯了錯誤,但也不能將大革命的失敗完全歸咎於陳。當時敵強我弱的階級力最對比形勢十分懸殊,我們黨又處在幼年時期,缺乏革命經驗,即使是中央領導人,在理論上政治上也根不成熟,加上共產國際脫離實際的指導,在這種條件下,陳獨秀是很難不犯錯誤的”。 胡耀邦同誌主張寫陳獨秀這種對革命有過很大貢獻的曆史人物,要像魯迅寫章太炎那樣,有一種深遠的曆史眼光,采取厚道公正的寫法,這樣才能正確評價前賢,深刻吸取曆史教訓,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精神,使後人受到教益。(據張黎群、張定、李公天、嚴如平主編〈懷念耀邦〉第四集,香港亞太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1月第一版,第252-255頁 ) 。隨著撥亂反正工作深入開展,特別是1989年蘇聯解體後,原蘇聯和共產國際的曆史檔案公開了,大革命時期陳獨秀問題的史實真相大白了,強加給陳獨秀的一些罪名也一個個被否定(主要有:著名的大叛徒,不可救藥,隻能打倒的反動派,陳獨秀問題為敵我矛盾)。中央和省、市有關部門投資1300萬元,對陳獨秀墓進行全麵修繕,開辟陳獨秀生平事跡陳列館,供後人瞻仰。我想汪東興對於後人瞻仰陳獨秀的事情可能不知,但中央對於其平反不會不知吧。第二,瞿秋白的評價:1985年6月18日 瞿秋白就義五十周年,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紀念大會,對瞿秋白作出了全麵、公正的評價:“瞿秋白同誌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的革命文學事業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第三,對李立三的評價:中共中央於1980年為李立三平反昭雪:在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曆史上,李立三曾是工人運動、武裝暴動中的一員闖將。他於1930年主持中央工作時犯過急躁盲動的錯誤,為此長期被當做反麵教員。縱觀其一生,功績大於過失,尤其是他那無畏不倦的精神和勇於解剖錯誤的態度,堪稱後人的典範另外,1980年鄧小平指出:“陳獨秀,還有瞿秋白、李立三同誌這三人,不是搞陰謀詭計的……“重要問題要加以論證”(《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57頁)。綜上所述,將以上三人籠統的放到人民的對立麵,是有很強的誤導性。第四、羅章龍的問題:實是另立中央,分裂黨(不是路線錯誤,鄧小平語),正是反對王明路線的產物。羅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方法確不太對頭。羅從199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可見國家對於他還是諒解了。第五,王明的問題:國內出版的《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一卷)對王明的新評價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麵:一是對王明的錯誤的定性有了新的提法。過去在涉及王明錯誤時,把他在土地革命後期的錯誤稱為“左”傾冒險主義,把他在抗戰初期的錯誤稱為“右傾投降主義”,《中國共產黨曆史》第一卷分別表述為“左”傾教條主義和右傾錯誤。二是把王明的教條主義錯誤與臨時中央的錯誤作了區分。雖然指出了王明教條主義對全黨的統治和影響,但在闡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時明確指出了臨時中央的責任,而沒有沿用傳統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的稱謂,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與王明直接聯係起來。三是指出了王明的功績。如他在共產國際期間,主持起草的中國工農紅軍準備在立即停止進攻蘇維埃區域、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利、武裝民眾保衛中國及爭取中國的獨立統一與領土完整的條件下,與任何武裝部隊定立共同對日作戰協定的宣言;要求中共滿洲省委廣泛組織抗日遊擊戰爭和“與民族資產階級的某一部分實行統一戰線”的“一二六指示信”;主持起草的著名的《八一宣言》;他在中共代表團會議上的《為爭取建立反帝統一戰線和中國共產黨的當前任務》的報告等,並對它們的作用給予了肯定。 應當注意到一是王明的錯誤有深刻的國際原因;二是王明的錯誤是在探索中國革命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是在“如何進行中國革命”問題上的錯誤。最重要的是, 王明沒有背離過黨的立場,並且在抗戰時期遵照黨的指示,在與國民黨談判中拒絕蔣介石“融化”共產黨的要求、批判國民黨“一個主義、一個黨、一個領袖”的反共叫囂,為維護黨的利益與國民黨頑固派的其他一些鬥爭,以及在抗日等一些重大問題上堅持共產黨的立場的言行,可以斷定:雖然王明在這一時期有許多的右傾錯誤,但絕不是政治信念發生變化,他沒有背棄共產黨而轉向國民黨,不是要投降國民黨,因此不能把他的錯誤說成是“投降主義”。第六,“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路線” 。 有很大的爭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張的三次過草地,造成了紅軍極大的損失。有人說,正是張的南下掩護了毛的北上,這有一定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確是,在紅軍過草地爬雪山之前,李作鵬等人破譯了蔣的密碼(功勞很大啊) 才是紅軍長征最後能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當然也要歸功於戰士和廣大將領在毛的戰略戰術指導下所做的一切)第七,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對於高饒事件的真相也是呼之欲出,僅是因為當時欽定次案人員之一的是鄧公而到現在還不能曝光,這實在還是個遺憾。但你可以說他是反黨聯盟,但好像高饒都沒有提出過什麽不同的路線。鄧小平是這樣講的,“揭露高饒的問題沒有錯。至於是不是叫路線鬥爭,還可以研究。這個事情,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澤東同誌在1953年底提出中央分一線、二線之後,高崗活動得非常積極。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持,才敢於放手這麽搞。那時東北是他自己,中南是林彪,華東是饒漱石。對西南,他用拉攏的辦法,正式和我談判,說劉少奇同誌不成熟,要爭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劉少奇同誌。我明確表示態度,說劉少奇同誌在黨內的地位是曆史形成的,從總的方麵講,劉少奇同誌是好的,改變這樣一種曆史形成的地位不適當。高崗也找陳雲同誌談判,他說:搞幾個副主席,你一個,我一個。這樣一來,陳雲同誌和我才覺得問題嚴重,立即向毛澤東同誌反映,引起他的注意。高崗想把少奇同誌推倒,采取搞交易、搞陰謀詭計的辦法,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反對高崗的鬥爭還要肯定。高饒問題的處理比較寬。當時沒有傷害什麽人,還有意識地保護了一批幹部。總之,高饒問題不揭露、不處理是不行的。現在看,處理得也是正確的。但是,高崗究竟拿出了一條什麽路線?我看,確實沒有什麽路線。所以,究竟叫不叫路線鬥爭,也難說。”但客觀的講,高崗實在是有點冤,冤在哪兒呢?高崗實是毛澤東利用的一個棋子,出力不討好而且背了一個大罪名,我很希望在未來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重新的評價。(就象聶容臻不走,粟裕評不了反一樣,鄧小平的餘威散盡之時,則是重新評價高崗之日,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有能量的人去說話或真的人性的良知促使人們能客觀的去反思) 。八、“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 和九、“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 兩次,根本推翻。不多論述。由此可見,如果不加以客觀的敘述就籠統的講這十次路線鬥爭,不闡明就裏和給予適當的背景簡介,就是混淆事實,顛倒是非,對讀者不負責任,絕對有誘導人們錯誤認識之傾向,危害極大。通過以上的評價,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雖然在曆史上犯過很多錯誤,但還是“功大於過” 。 參考對評價王明,是不是很有啟發?王明雖然犯有大錯,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必須全麵客觀地考察,才能比較全麵地反映民主革命時期的王明,才能對他作出比較準確的評價。對於林彪呢?是不是也可以這樣去看待?反對因為林彪的後來的罪行就淹沒了他作為一個開國元勳的功勞,這和文革時期的把毛朱會師改成毛林會師一樣可笑;也反對說林彪什麽罪都沒有,對於林彪在吹捧毛澤東上所犯的錯誤,是不可饒恕的,但毛澤東的神的地位也不是林彪一個人的功勞(有人不信,以後看我毛澤東的個人崇拜是怎麽來的,在這裏點一下,林是編了語錄沒有錯,但是僅限於軍隊內宣傳,當時的總政治部是宣傳語錄的先鋒(羅榮桓所在的這個總政治部和林彪的配合是相當默契的,當然並不是羅林並稱的緣由,而是毛澤東的緣由。最後全國都有,是因為文革的需要),最後林彪所犯的錯誤也是屬於那種“整個中央集體都犯過的錯誤”(嗬嗬,我改了鄧小平的話了) 。林彪除了這個外,還有就是自己的“獨特性” ,如果都是因為毛澤東的緣故,那你大可一病到底。所以,林不是“無一罪處” 也不是“罪不可赦”,而是到底犯了哪些錯,希望國內的高層如實公布,而不是“莫須有” 的罪名,幾個大黑鍋扣上就了事,要知道現在人們已不是毛澤東時代的“單一思維” 了。最後,引用鄧小平在“曆史決議” 形成之前的談話:有些事情,還有待子孫後代去評判。是不是到了可以客觀評價毛澤東和林彪了呢?我認為,在這兒是可以的,不存在為某人諱的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