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2024 (457)
Three weeks, 21 stages, 3,351km, 176 cyclists and a combined burn of 25 million calories
環法自行車賽被描述為地球上最艱苦的耐力賽事之一,在營養方麵和體力方麵一樣具有挑戰性。每個車手每天要在自行車上度過4-6 個小時,而恢複的時間很短,整個賽事隻有兩天的休息時間,每個騎手每天平均需要消耗 5,000 多卡路裏的熱量。為這些最出色的運動員做好後勤,保持他們每天能夠攝入這些能量,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這個不光是物理化學,更有很多心理和文化上的挑戰,如果他們每天吃相似的食物,會導致食欲下降,他們有的有乳糖不耐受,有的是gluten free,每個車隊的車手,都來自世界各地,飲食習慣也大相徑庭。特別是賽程後期,車手們變得越來越疲乏,腸胃功能下降,每天的飲食幾乎都要根據他們的個人情況量身定做。一旦車手們的營養開始滯後,想要再彌補,是不可能的,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這些本來就因為賽前控製飲食而精瘦的車手們,會損失更多的肌肉。
所以環法,也許是車手們的戰爭,但是在他們休息以後,營養師,自行車器械師們,還在兢兢業業工作,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為了保證這些戰士們第二天能夠盡可能fresh地出戰。
Trek-Segafredo車隊的營養師 Stephanie Scheirlynck接受采訪時侯,詳細解釋了他們的工作。
09:00:早餐
車手們一般在比賽開始前三個半小時左右吃早餐,注重於碳水化合物,如麵包、麥片、麥片、煎餅、橙汁,麵條,以補充糖原儲備。
自行車是一項團隊運動,但在比賽中車手在每個階段扮演不同的角色。 這意味著早餐要適應那個騎手當天的需要,如果是山地賽段,營養師們會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纖維含量很低,因為需要不斷提供高度能量來源。如果是一個相對平坦的賽段,那隻有領頭的騎手需要吃高碳水低纖維的早餐,因為他們需要最後全力以赴的衝刺。而其他騎手就可以適當補充纖維,蔬菜和水果,他們叫green days,就是挑幾天相對easy的stage(其實也是相對的,他們的easy我們也是覺得很難的lol),補充這些重要的營養。
10:30:車手們從酒店到比賽起點的時間,營養師們會在巴士上給他們補充碳水化合物,通常,rice cake, rasin bread, gel, banana, 還有水分。 研究表明,環法的賽車手因為著力於激烈的比賽,在自行車上吃東西的機會很少,所以賽前和賽後的營養變得至關重要。一邊吃一邊要聽領隊介紹今天的路線,布置任務。
12:00:比賽期間,營養師根據賽程的難度和當天的策略,時間、強度和溫度,更艱難的階段身體更多依賴碳水化合物,就需要更多的gel和能量飲料。相對輕鬆的stage, 可以給他們一些固體小食物比如rice cake, 小麵包夾果醬。慢慢地隨著速度的增加,騎手越來越難以咀嚼和吞咽固體,就全部是gel和能量飲料。
每個來到環法的車手,都已經有了豐富的賽事經驗,長期的訓練讓他們養成了各自的習慣,比如有的比賽中隻吃流質,有的卻喜歡吃一點固體食物,所以還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喜好,分類打包食物。
騎手每小時消耗大約 250 卡路裏,包括60 克碳水化合物。 每小時從飲料中攝取 36 克碳水化合物,每 30 分鍾使用一次gel,關鍵是一開始就要補充,
途中的feedingz zone,營養師們把瓶子和袋子都貼好標簽,這樣騎手們接過來的時候知道裏麵有什麽。一般一個袋子裏有兩個 500 毫升的瓶子,分別是是水和運動飲料,gel,還有一些小零食,這個會隨著賽程變化一直在調整。
題外話:
我最佩服他們可以一邊高速騎車甚至爬坡,一邊雙脫手,頭頸裏掛著袋子,吃東西,把吃剩下的塞在衣服後麵口袋裏。這是什麽樣精湛的車技啊,否則人家也不會去參加環法了,我記得我在爬很陡的山的時候,根本不敢脫手去拿水瓶子。
車隊裏還有專門的給隊友送水送東西吃的角色,叫做domestique。他們在隊伍的後麵,從車隊汽車裏拿到水和食物,然後衝上去給衝刺的隊友,如此往複。當年環法冠軍 chris froome,現在廉頗老矣,已經無法勝任stage win,現在就是這個角色,每次看的都挺心酸的。
17:00:比賽一結束,恢複就開始了,20分鍾的黃金窗口期。車隊早早都準備好了恢複飲料,一般每公斤體重含有 0.3 至 0.4 克蛋白質,馬上喝下去,幫助恢複,天氣熱的時候,還會打碎一些水果和冰塊放進去。車隊巴士上還有各種小吃,pasta salad,三明治之類的,一般是晚餐量的一半,這樣既及時補充能量,又避免影響晚餐攝入
20:00:晚餐。車手們抵達酒店以後,先去做按摩,然後吃晚餐,從沙拉、湯或果汁開始,然後是肉,魚,和碳水。單調的每天吃pasta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
越到後麵的賽事,爬山stage越來越頻繁,騎手們的消耗越來越大,每天要吃進去6000卡路裏,這個時候已經不是食物享受了,而是變成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廚師們開始想盡辦法保證豐富的選擇,能夠更容易消化,比如把色拉改成蔬菜汁和水果,碳水化合物也開始變成粉末和小顆粒。
有時候食物不僅是運動的能量補充,更多的是在艱苦的一天以後,精神上的慰藉。有時候營養師們會做一些披薩或者運動員們熟悉的家鄉小吃,來安慰那天摔車的或者had bad day的運動員,讓他們覺得好受一些。
看完這篇采訪,真的很感慨,我們看到的高光時刻,背後是多少人默默無聞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