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9)
2007 (61)
2008 (69)
2009 (98)
2010 (87)
2012 (121)
2013 (49)
2014 (89)
2015 (75)
2016 (54)
2018 (169)
2019 (134)
2020 (257)
2021 (186)
2022 (363)
2023 (456)
美國糖尿病協會糖尿病診斷標準(滿足任何一條就可以診斷)
1. A1C≥6.5%。
2. FPG (空腹8小時血糖)≥126 mg/dL (7 mmol/L)。
3. OGTT (口服75克葡萄糖後兩小時血糖測試)≥200 mg/dL (11.1 mmol/L)。
4. 典型高血糖症狀的患者,隨機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除了第四條已經很明顯的高血糖症狀不需要重複測試以外,空腹和餐後都需要重複測試以確認診斷正確。
======================
Prediabetes(前期糖尿病)的診斷:
1. 空腹血糖 受損: FPG 100 至 125 mg/dL(5.6 至 6.9 mmol/L)
2. 餐後血糖受損: 75 g 口服葡萄糖兩小時血糖 140 至 199 mg/dL(7.8 至 11.0 mmol/L)
3. 糖化血紅蛋白 5.7 至 6.4%(39 至 46 毫摩爾/摩爾)
===========================
什麽樣的人需要檢查:
亞裔BMI ≥23 kg/m2
一級親屬(父母,兄弟姐妹)患有糖尿病
高血壓(≥140/90 mmHg 或服用高血壓藥物)
HDL 膽固醇水平 <35 mg/dL (0.90 mmol/L) 和/或甘油三酯水平 >250 mg/dL (2.82 mmol/L)
多囊卵巢綜合征病史
缺乏鍛煉習慣
妊娠糖尿病史的病人應該終身篩查
所有45歲以上的 患者
=================================
關於篩查的手段比較:
空腹血糖 特異性大於 95%,但是敏感性差,約為 50% 。主要優點是檢測方便,但是變異性大,受到睡眠,stress,飲食等影響很大,比如Kingfish說的故意測血之前不吃糖,企圖蒙混過關。
糖化血紅蛋白 (A1C) :測量與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結合的葡萄糖。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 120 天,所以可以檢測到過去三個月內的血糖水平。 A1C ≥6.5% 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分別報告為 79% 和 44% 。 但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存在與 A1C ≥6.5% 的相關性很。
糖化血紅蛋白的優點是不受最近飲食變化影響,所以kingfish那樣的投機取巧者難以蒙混過關,但是測試更昂貴,一般不能自測。
此外如果血紅蛋白本身有病變,會直接影響到a1c的準確度,我臨床上遇到有地中海貧血的病人,就無法使用a1c,吃過幾次教訓,嗬嗬。還有病人最近接受過輸血。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 期間的兩小時血漿葡萄糖 — 由於操作不便,OGTT 除了在懷孕期間不常用於篩查。
本人原來的A1C一直在5.7。。
2019初開始使用胡蘿卜汁療法(不是對糖尿的),每天喝40oz以上的胡蘿卜汁,連續喝了整整8個月。原來以為這對血糖一定不好,也準備接受不好的結果,因為胡蘿卜汁非常甜。
當喝了4個月後做了驗血,A1C:5.5 。。
當時拿到報告不敢相信,喝那麽多胡蘿卜汁A1C怎麽可能不升反降,數據可能有誤?
當喝了6個月後又做了驗血,A1C:5.4 。。
這時知道數據沒問題,但是為什麽呢?
你說的這一句話,我必須要牢牢記住。
主食我每餐隻吃40克左右。
我的家庭醫生告訴我:“很多人就怕癌症,不怕糖尿病,實際上糖尿病是個比癌症還麻煩的病....”近年來,我這個糖前期,在落花的鼓勵下,堅持運動,控製血糖。家庭醫生都表揚了我哈,再次感謝落花,感謝小布和小愛美麗給我的感動和激勵。
關於胰島素抵抗,能再出一篇科普文兒嗎?
胰島素是分解血糖的,胰島素過高,血糖不就降下來了?為什麽這個和二型糖尿病有關?這個該和肥胖有關係才對。
意思就是無論吃的再少,吃啥都把血糖分解轉化能量儲存起來,多胰島素的人根本無法減肥了。
Estimated average glucose(mg/dL) = (28.7 * A1C(%)) - 46.7
但是臨床工作中,光看a1c是不行的,要看病人的具體數值,很多病人血糖高低起伏,雖然平均值不錯,但是time in range很少,所以其實控製得還是不好。現在的連續監測儀,給血糖監控帶來了很好的幫助。我最怕許多醫生從來不讓自己病人測血糖,也從來不看病人的每天血糖數值,就看三個月一次的報告。這是遠遠不夠的。
另外要補充的是,上麵的cut off都是經過大量篩查和後期隨訪,做出的最經濟有效的篩查手段,從醫學上說當然是越嚴格越好,但是也要考慮到經濟因素,cost effective。
糖尿病並發症的risk不是糖化血紅蛋白到6.5以上才突然有的,而是從一開始就有線性關係的,但是a1c越高,風險急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