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海中,我們相依為命
(2010-06-06 17:37:03)
下一個
回到上海後,第一件事情,是去給奶奶上墳。奶奶安葬在上海的奉賢郊外,原先偏僻的農場,現在改繕成了價格不菲的墓園。
清明已經過了,但是去的路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走在墓園裏,心裏害怕而又悲傷。上次回國的時候,奶奶把上海灘的DVD給我讓我在家裏看,把納著密密底線的棉拖鞋塞給我讓我回家穿,眼神已經模糊的她,卻遠遠在樓梯上就聽到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而今天,我卻隻能在這裏來看她。
終於看到了奶奶的墓碑,看到那熟悉的笑容就這樣冰涼涼地被定格在石碑上,從此永遠無法再相見,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奶奶,我來看你了。
去年的二月,當我在病房裏照顧著病人,我的奶奶卻垂危彌留,爸爸媽媽一直瞞著我,到四月份他們來美國的時候才告訴我奶奶已經去世了。我一直愛我的爸爸媽媽,也懂得他們這樣做的苦心,但是這件事情,給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傷痛和遺憾。
小時候爸爸媽媽都上班,我周末一個人在家裏睡懶覺看小說,不好好吃飯,奶奶總是中午走到我家樓下,大聲喊我的名字去吃中飯,那時候我覺得好煩,總是拖好久,直到奶奶又來喊。夏天奶奶回寧波鄉下,她總是說,落花阿,跟奶奶吃楊梅去好嗎,我總是嫌鄉下蚊子多而不願意去。奶奶每次都給我捎來新鮮的楊梅,讓我大快朵頤,吃剩下的楊梅她用來泡酒,我生病拉肚子,她就會給我喝。
我出國的時候,奶奶久久站在出租車後麵,用手帕擦著眼淚,那情景,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中。可惜今生今世,再無緣盡孝。
離開墓園的時候,回頭望去,奶奶從此孤零零地留在這裏,她是多麽喜歡熱鬧,喜歡子孫滿堂繞膝的老人。
奶奶走了以後,爺爺身體愈發不如從前,我離開的時候,最後又去看了看爺爺。他拿出一千塊錢硬塞在我手裏,說買點好吃的,然後久久地送我出來不肯回去。我們彼此都知道,下次我回國都不知道什麽時候,也許從此再無相見的機會了,那種悲傷是如此強烈,而我隻能微笑地抑製著。回來的路上我忍不住邊走邊哭,媽媽說,這些事情,不能想得太遠。
從小我成長起來都是一帆風順,家人健康團圓,但是現在慢慢地開始體會到生離死別的痛苦,不知不覺地,長輩們都已經老去,我成為他們的支柱和寄托。在上海的一個晚上,爸爸說,我們老了,就找一個老人院,我和你媽媽不要麻煩你,你在美國很辛苦的。我強忍著眼淚,假裝看著電視,不管什麽時候,他們都總是為我考慮,生怕成為我的負擔。過了一會兒,我對爸爸說,你們以後想在哪裏,我就在哪裏,我們一家人,不分開的。
忘記是哪一個文學家了,他晚年獨居在紐約,他女兒也在紐約,他卻從來不頻繁聯係她,也很少見麵,女兒於是很傷心。後來他垂危的時候,他的朋友問他為什麽當初不多跟女兒在一起,他說,正是因為我愛她,我是一個隨時會死的老人,我不想讓她的世界因為我的死而受到影響。我不想讓她感覺在紐約的人海中,隻有我們相依為命。
記得樓下一個網友,因為我經常描寫父母和我的感情而表示擔憂,生怕我以後承受不住生離死別,但是我隻不過是一個凡人,我珍惜凡塵俗世的每一點快樂和溫馨,無法冷血地因為害怕將來的傷痛,就摒棄現在的感情付出。
我隻能希望,父母能夠安康幸福,讓我竭力進自己的孝心,而不留下遺憾。
我過兩年就回國全職照顧親愛的爸爸媽媽。這是我想做的,我要同他們相依為命。。。
我知道我的父母會有對我的牽掛,但那隻是他們快樂生活中的一點點牽掛,這樣我的壓力便不會那末沉重,並不感覺生離的痛苦。他們也一樣。
唉,不過這東西沒有固定模式的,就如性格即命運一般.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投入感情的代價,就是分別的痛苦".
盈袖好福氣啊,赫赫,九月十月天氣很舒服,enjoy!
chiuwen,說實話,我在出國的時候,全家團圓健康,雖然舍不得爸爸媽媽,但是並沒有生離死別的痛苦,一直到最近,奶奶去世,爺爺身體漸弱,才開始感覺到。但是我現在走上這條路,熱愛自己的職業,並不是因為名氣(當然我不在哈佛,赫赫),更不是為了錢,很多和我同齡的同學沒有出國的都已經做得很好,收入應該也不錯的。作為一個學醫的,想認認真真看點病人過點安靜日子的,在上海是注定不會開心的,這次回國我更明白了。如果我為了照顧父母回去,而自己心裏不愉快,我的父母是斷然也不會開心的,我們的家人幸福就無處可說了,我情願他們來,畢竟這裏我的選擇多很多,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好地條件。而且沒有了國內一些人情糾紛,我覺得爸爸媽媽會開心輕鬆很多。當然,如果真的有一天我爸爸媽媽需要我回國,我會放下這裏的工作回國的。
dingding, hug hug.
mich_eom,是的,珍惜自己愛的人,是最重要的。
第一次忍不住想留言給你。
我08年在波士頓作交換學生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你的blog就一直看到現在,好像是今年開始,常看到你描述親情,常看得感動流淚。
去年還在波士頓的時候,不知爲什麽,有段時間特別不安,總是很牽掛我外公,想他年紀大了,也擔心我爸媽,覺得自己跑了那麽遠,很不放心,最後,那果然是一種預感...隻是突然離去的,是我小舅舅...牙醫,年紀輕輕,人生就結束了。也許就是那一刻吧,堅定了我不留在美國的想法,無法忍受這種離別的折磨,即使能留在哈佛又如何?在美國作醫生賺很多錢又如何?那些真的重要嗎?
不知你心裏是否也很掙紮?
沒有淚水,卻感受你沉沉的負擔。
人海中,相聚相識都是有緣。
更何況,這一生一世的情感...
落花妹妹,讓我們一起走過痛苦。
抱抱你,安慰你,像當年你安慰我一樣!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淚水一直忍不住。謝謝aaalbert這句話,倍感溫暖。
我們各人的親人們,有的已經逝去,別的也終要離開。離別的苦楚,或早或晚,我們各人都要品嚐。能夠遠渡重洋去掃一回親人的墓,這已經是對自己對親人在天之靈莫大的安慰。但即使不能,親人們也還有一刻微笑,永存在我們心頭。
我們這在美國的第一代,注定要經曆如此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