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一輪明月照晴空,世界古今觀不同
七絕
乙巳中秋有感(十四寒)
暮雲收盡溢清寒,
聚散相思陪月歡。
鏡映人生優酷態,
千年過客仰圖歎。
舉頭望明月成為千年遊子的精神圖騰。
白居易西北望鄉何處見的叩問道出中秋夜最普遍的情感共鳴——當圓月高懸,無論身處杏園邊或水館前,人對團圓的渴望與對時光的悵惘總會交織升起。
中秋夜最普遍的情感共鳴——當圓月高懸,無論身處杏園邊或水館前,人對團圓的渴望與對時光的悵惘總會交織升起。這種集體情感記憶,使中秋超越了節氣本身,成為民族心靈深處的文化密碼。
今人麵對中秋,既珍惜當下相聚的溫暖,也理解人生聚散如月有陰晴的常態。
一輪明月當空,世界各自觀點不同,都有自己家國情懷貫穿其中。
有自己古往今來神話傳說和精神圖騰。 中國的圓月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樹。
日本的圓月中陰影部分被看做是玉兔在舂餅,又說是搗藥。
歐美的圓月中陰影被看作美女的側臉,
些歐美國家的圓月陰影被看成一位女性捧書而讀。
在南歐一些國家將圓月陰影當做螃蟹。
在阿拉伯國家將圓月陰影部分視做雄獅。
日本:玉兔在舂餅
歐美:女性的側臉
歐美:女性在讀書
南歐:巨大的螃蟹
阿拉伯國家:月中雄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