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煙花與煙樹,古今不同物

(2025-04-21 19:55:23) 下一個

  “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寫於公元730年的陽春三月。當時,李白得知好友孟浩然計劃前往廣陵(今江蘇揚州),便托人帶信,約孟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見。
  兩人在黃鶴樓重逢後暢談數日,之後孟浩然繼續他的東行之旅。送別之際,李白站在江岸,望著孟浩然的船帆漸行漸遠,心中湧起離別之情,揮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春暖花開之際,好友告別,順江東下,船帆漸漸消失在天際,唯有滔滔江水依舊東流。揚州是大運河上的重要商業城市,也是文人墨客向往的人間勝地。李白的詩句讚美的是揚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而非其風月場所。要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真實含義,首先需要厘清“煙花”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的含義變化。現代人之所以產生誤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將現代或明清時期的詞語含義強加於唐代文學作品之上。
  在唐代,“煙花”一詞與青樓妓院毫無關聯。當時的“煙花”主要指代自然景觀中的花朵,有時也泛指柳枝。
  之所以稱為“煙花”,是因為江南多霧氣,花朵在朦朧霧氣中若隱若現,形成“煙中花”的美麗景象。唐代詩人常用“煙花”來描繪春天的景色,尤其是江南水鄉的迷人風光。
  李賀在詩中寫道:“蘇小小,木石五結同心,煙花不堪剪”,李商隱也有“落日主公共關格,開年雲夢送煙花”的詩句,南唐後主李煜更有“失卻煙花主,東君自不知”的名句。這些“煙花”都是指花朵本身。
  前蜀後主王衍還有一本詩集名為《煙花集》,若按“煙花柳巷”的現代含義理解,顯然荒謬。“煙花”一詞在唐五代時期就是花朵的代名詞,尤其常與“柳”字並用,如韓愈所說“絕勝煙柳滿皇都”,韋莊所寫“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裏堤”,描繪的是春天柳絮飛揚與煙霧繚繞交織的自然景象,與青樓文化沒有任何關係。但這並不意味著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與此有關。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聯係。
  事實上,古代幾乎所有繁華城市都有發達的青樓業。唐代長安作為當時的首都,平康坊就是著名的青樓集中區,離皇城僅一街之隔。
  唐朝時期,官員出入青樓並不受禁止,天寶年間,遊覽妓館甚至成為文人士大夫的一種時尚。唐宋時期,官員的社交活動幾乎離不開歌妓舞女,各地官府都蓄有官妓,少則數十,多則上千。
  《東京夢華錄》詳細描述了宋代汴京酒樓妓院的盛況:“凡京師酒店,門首皆縛彩樓歡門,濃妝妓女數百,聚於主廊槏麵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若神仙。”南宋臨安的妓院規模數量更是超過了東京。
  說到古代青樓文化,就不能不提秦淮河名妓。秦淮河畔作為古代著名的風月場所,孕育了許多才情出眾的名妓。
  如柳如是,不僅容貌絕豔,而且才情橫溢,能詩善畫,與當時的文人雅士交往密切,其詩詞作品情感細膩、意境深遠,在文學史上留下了獨特印記。
  李香君雖身為歌妓,卻有著高尚氣節,她與侯方域的愛情故事被孔尚任演繹成《桃花扇》,她堅守自我、不畏強權的形象深入人心。還有董小宛,以溫婉賢淑、精通廚藝和詩詞而聞名,不僅是文人墨客筆下的佳人,與冒辟疆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這些秦淮河名妓,憑借才情、智慧和獨特魅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古代青樓文化中獨特的符號,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文化風貌和文人階層的精神追求。
回到李白的詩句本身,“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真正含義其實很明確。這裏的“煙花”指的是春天煙霧繚繞中的花朵盛開的景象,“三月”則指農曆三月,也就是仲春時節,正是江南大地百花盛開、景色宜人的時候。
  李白是在描述孟浩然選擇了一個最佳的季節前往揚州,可以欣賞到江南春天最美的風景。
  煙花,作為一種傳統娛樂品和文化象征,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曆史。它不僅指春天美麗的景物,也舊時指娼妓,而煙花巷則指古代的青樓妓院。煙樹:意思是雲煙繚繞的樹木、叢林。煙樹(Cotinus coggygria Scop.var.cinerea Engl.),是作為商品化的特定樹種名稱。為黃櫨的別名。
  
煙樹,很多人不知道煙樹,都以為它是什麽稀有花木,其實煙樹學名叫“紫葉黃櫨”,是黃瀘屬漆樹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達8米。

    宋代王安石暮春
  無限殘紅著地飛,溪頭煙樹翠相圍。
  楊花獨得東風意,相逐晴空去不歸。

  

  宋代王安石暮春
  春期行晼晚,春意剩芳菲。
  曲水應修禊,披香未試衣。
  雨花紅半墮,煙樹碧相依。
  悵望夢中地,王孫底不歸。

  在現代語境中,煙花主要指的是燃放時能形成色彩、圖案,並產生音響效果的產品,是節日慶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煙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存在“吞刀吐火”的節目以及“含雷吐火”的幻術表演,這可能是煙火的雛形;唐代,“火樹”成為煙花的一個代名詞。到了宋代,煙花已經成為節日慶祝的一部分,宮廷中施放煙火規模非常大,種類繁多。元末明初,記錄了多種煙花的科學配方,顯示了明代煙火業發展的迅速。明清兩代,煙花製造業進一步發展,品種更加豐富多樣,施放方法也變得更加複雜,包括紮架組合和合器施放法等。同時,來華傳教士和旅行家也在他們的著作中多次讚美中國的煙火技術和燃放效果。在中國,瀏陽花炮製作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煙花廣泛應用於藝術表演以及商業促銷等多個領域。
  日本叫“花火”(Hanabi), 英文:firework

  揚州自古以來就是商業繁華之地,也曾以青樓業聞名。唐代詩人杜牧留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著名詩句,可見當時揚州確實青樓眾多。

  暮春
  唐·杜甫
  臥病擁塞在峽中,
  瀟湘洞庭虛映空。
  楚天不斷四時雨,
  巫峽常吹千裏風。
  沙上草閣柳新暗,
  城邊野池蓮欲紅。
  暮春鴛鷺立洲渚,
  挾子翻飛還一叢。

  宋代詩人陸遊
  暮春
  數間茅屋鏡湖濱,萬卷藏書不救貧。
  燕去燕來還過日,花開花落即經春。
  開編喜見平生友,照水驚非曩歲人。
  自笑滅胡心尚在,憑高慷慨欲忘身。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李珣(855?-930?),五代詞人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歸山
  唐代劉希夷
  歸去嵩山道,煙花覆青草。草綠山無塵,山青楊柳春。日暮鬆聲合,空歌思殺人。
  木蘭花·小芙蓉
  唐代魏承班
小芙蓉,香旖旎,碧玉堂深清似水。
閉寶匣,掩金鋪,倚屏拖袖愁如醉。
遲遲好景煙花媚,曲渚鴛鴦眠錦翅。
凝然愁望靜相思,一雙笑靨嚬香蕊。
  宋代舒嶽祥
北固漫誇城立鐵,錢塘休說浪翻銀。
江山不改英雄泯,宇宙無窮戰伐新。
過眼煙花空似錦,到頭富貴總成塵。
舊時都下逢除夕,果食花餳祭灶神。

  《少年遊·參差煙樹灞陵橋》——柳永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衰楊古柳,幾經攀折,憔悴楚宮腰。
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望江東》——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路。
  《宛陵館冬青樹》——趙嘏(唐代)
碧樹如煙覆晚波……故園亦有如煙樹,鴻雁不來風雨多。
  《薊門煙樹》——楊榮(明代)
薊門春雨散浮埃,煙樹溟濛霽欲開。
描繪春雨後煙樹朦朧的京郊景色。
  《江城子·河堤煙樹渺雲沙》——元好問(元代)
河堤煙樹渺雲沙。七香車。更天涯。
以煙樹與雲沙交織,烘托蒼茫的離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