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荷其美哉,可憐可愛
當今人說“齷齪”就會聯想到“肮髒”等貶義詞,而古人詞典裏的“齷齪”是褒義詞或中性詞。故孟郊的那首詩“者日齷齪不足誇”指的是勞苦奔波,努力工作之意。日語的 “齷齪”也隻有古代(唐宋,明清以前)的含義。
“可憐”也一樣唐宋的期都是褒義詞。而今日語中的“可憐(憐的簡化字)”也隻有“可愛”,“乖巧”,“楚楚可憐”,“楚楚動人”的意思。
可憐即“lovely”:美麗, 素敵, 很乖,可愛(kawaii),可憐
可憐即“cute”:可愛, 可憐, 眩目
可憐即“sweet”:甜心, 甘美, 溫馨的,可香可憐……
“可憐”作為“可憐”的繁體形態,其語義體係涵蓋三個維度:憐憫義:作動詞指對他人境遇的同情(如“可憐身上衣正單”)。
狀態描述:作形容詞既可表值得同情(“憔悴可憐”),亦可指事物稀缺(“知識貧乏得可憐”)。
古文特殊義:在唐詩宋詞中常表可愛(李白“可憐飛燕倚新妝”)、可喜(白居易'可憐九月初三夜”)等褒義用法。
中文的“可憐”偏向負麵情感(如悲慘、值得同情),而日語的“可憐”更接近中性甚至褒義,常與“美しい”(Utsukushii)“愛おしい”(Itooshii)等褒義詞並用。例如“可憐すぎる姿”(可愛到令人心疼的模樣),這種表達在中文中需調整措辭以避免歧義。
由於可憐的嬌好意義,古代詩人多愛蓮,讚美蓮,詠蓮,唱蓮等。
滿江紅 其三 雨後攜家遊西湖,荷花盛開
宋 陳三聘
紺縠浮空,山擁髻、晚來風急。
吹驟雨、藕花千柄,豔妝新浥。
窺鑒粉光猶有淚,淩波羅襪何曾濕。
訝漢宮、朝罷玉皇歸,凝情立。
尊前恨,歌三疊。
身外事,輕飛葉。
悵當年空擊,誓江孤楫。
雲色遠連平野盡,夕陽偏傍疏林入。
看月明、冷浸碧琉璃,君須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