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情懷

人生,便是我們走入時間,周遭看看,留一點痕跡罷了。
正文

無倫次絮語(4)---- 版本考據之我見

(2007-05-17 11:25:30) 下一個

先聲明,對此我完全是外行,但外行也允許有看法,特別鄉兄給我讀的文章很有意思,有點想法,不吐不快。

有書就有版本。書越古,版本的考據越難,特別是印刷術行世以前,書籍發行,傳播僅靠手抄,謂之抄本。劇基督教內的說法,如考慮到真本距所能找到的最早的抄本的時間間革,聖經是相當“可靠”。因別的古書的保存和傳播無法和宗教典籍並論,在聖經的抄來抄去過程,大家自有一種虔誠在。

而鄉兄推薦的文章說的還不是說的這回事,那說的是一種新方法來作文學評論。不知該法可否稱為“字詞分析法”,要點是根據文章的用字,行文來看文章的一致性,分析可能的作者,可能的素材來源等等。將此法用在聖經上(別忘了聖經也是書),便有了高等聖經批判,當然此批判是文藝批判的批判,不是大批判的批判。

用此法分析下來,摩西五經的素材有五個(?)之多,而最後成書前亦有最後的編輯過程;福音書亦有很多說法;曆史書也是許多來源等等。這要是從三國演義得的結果也就罷了,一家之說,沒準還能成了唯一的學說。可從聖經得的結果就給人將聖經拉下神壇的感覺,既然聖經可以拆零碎了分析,想必不會太神聖吧。

我的看法,1,幸好神隻說了“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而沒有交代如何“默示”的,也沒有說明什麽算是“默示”;不然的話,如他說直接寫的才算默示,東拚西湊的不算,那我不改信佛教才怪。

2,此法雖好,但應看到它起旁證的作用更大。比如研究已知作者的作品,舉例說郭沫若吧,你可通過分析看他風格上的演變,什麽時候喜用那些字,什麽時候表達同樣的意思有了新的手法,等等。但根據字詞的不一,風格的炯異來斷定是不同的作者,或不同的素材來源就不太充分,一個人可寫不同樣式的文字,不信你到我的博客去看,那幾首還叫詩的東西風格是不同的,特別那哭大黃貓的一首,就刻意學的穆旦,何況聖經是個集子。

不過話又說回來,該方法用在“以經解經”上沒準能另辟蹊徑,更能把握“精義”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