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情懷

人生,便是我們走入時間,周遭看看,留一點痕跡罷了。
正文

講古不論今二

(2007-03-01 05:51:32) 下一個


大概還是六三年前後,人們的業餘生活不很豐富,好在鄰裏之間關係不錯,過的到也其樂融融。到了傍晚,特別是在夏天,大家會不約而同地從家裏出來,拿這小板凳,馬紮什麽的,到胡同口,到街邊,下棋的下棋,打牌的打牌。當時這是很普通的,這一堆人,那一堆人,參“戰”者嚴肅認真,以為在切磋技藝,圍觀的莫名著急,以為旁觀者清。於是旁觀者不斷支招,“嚴重妨礙”參戰者的思路,便產生了“觀棋不語真君子”的民諺,讓諸多觀棋者自律。其實就是大家不停的支招,最多也就是鬧個不歡而散,在民風淳厚的當時,是鮮有動輒出口傷人,進而大打出手的。

慢慢的就有了一種營生,叫“擺殘局”。所謂“擺殘局” 者,一定對棋道頗通,但又心不在 棋中 , 如胡榮華,柳大華諸君自不會出現於街頭巷尾。 “擺殘局”的具體操作是,有人看過棋譜, 知 道一些“死局”,意即一但棋盤上出現此種局麵,對手在幾步之內必被將死。於是乎,將此殘局擺出,招人來攻擂,貿然而入者,盡皆敗北,如此謂知“擺殘局”。開始此營生初現,大家還以為是切磋技藝之所在,亦有響應者,也有攻擂者雲集的氣象。但久之,方知“擺殘局”者意不在棋,也就興意闌珊,敬而遠之了。還好,“擺殘局”者隻是在“擺”,還沒到拿著棋盤滿大街追人的地步。

文革一來,這些都沒了,文革去了,街頭巷尾又擺滿了台球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