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情懷

人生,便是我們走入時間,周遭看看,留一點痕跡罷了。
正文

就事論事說“辯論”

(2007-03-20 14:44:46) 下一個


朱牧師的車禍,又有了一場論戰,諸位先不要說我什麽,我從中看到的,不是誰對誰錯,而是如何才是“辯論”,如何才能使辯論成為人人獲益的所在。

自我初來論壇,隻是想檢驗一下我的信仰。說也奇怪,我應算是“理性”的人,對許多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但對基督教的信,是屬於“由於其荒謬,故相信”那一類。以我對信仰的體認,認為是屬形而上的範疇,純理性是達不到的;不僅基督教如此,所有的信仰都如此,但對信仰的非難,應以它自己的體係為框架來分析,來詰難,如佛教來華初期的儒佛對話,基教入華初期的耶儒對話,耶佛對化等等。如此對話,能使雙方知道各自的論點及支持是什麽,也使看客知道大家各自的觀點。

來壇子後,發現大家反基,自然高舉理性,科學,但其實是錯了範疇,向信仰要證據是掾木求魚,應說要一些依據,而科學是處理形而下事務的工具而已,於信仰鞭長莫及,這裏論來論去,也不過新雨絲的水平。

為何又有發言呢,是看到好多對基督教“曲解”之處,基與非基都有,於是說說自己的見解,和大討論。但後來發現大家來此不是討論的,是來打擂台,就興意欄珊了。試想,某某敢不敢回答什麽問題之類,真使人恍忽間覺得是不是在公共汽車上又踩了誰的腳。

此次“事件”,其實嘁兄很可能 (我不是嘁兄,權以我之心度君之腹〕是冤枉,當時無非是”語不驚人誓不休“罷了,後來大家的辯論都是在慣性下發生。這也是午餐要求和諧論壇氣氛的關鍵,論就和和氣氣的論,別想輸贏,看看大家的思想於我有什麽補充。俗話說”罵人無好口,打人無好手“,一句對一句的辯論,是能顯出機靈,可一來於事無補,二來誰忙中可能出錯,越來越傷和氣。

我很同意午餐的說法,”玩剩下的“,我們這裏的基督徒,就算是井底之蛙,也是從井外邊跳下去的。外邊的事怎會不知?如你我者流,誰沒擠過公車,誰沒罵過架。故此,本人到此盡量避免一不留神出了魯爺的筆法,朔爺的叫罵就壞了。

真不知道既然討論幹嗎還要保留罵人的權力,將罵人說成反擊就多了幾分理嗎?不說弱智進水,沒良心等就有礙觀點的表達嗎?不動轍撒謊,就說明不了問題嗎?

於朱牧師,我能作的是悲憫而已,不願擾了她的清靜。對論壇,如有論則是壇,如無論,隻是一些”殘局“,隻能讓人失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