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DIY】學做豆腐,‘點’字是關鍵

(2021-01-03 17:44:28) 下一個

 

做豆腐,相比豆腐腦,難點在如何放凝固劑~~~豆腐腦是溫度合適的豆漿,衝入一定比例的內酯溶液,再放置一段時間就成了。民間一般把做豆腐叫‘點豆腐’,成功做了幾次之後,山菊覺得功夫就在這個‘點’字裏,值得好好琢磨:)

 

雖然長這麽老了從沒做過豆腐,不過小時候經常被差遣去作坊買豆腐。記得是現做現賣,要排隊等的(所以各家大都是派半大小孩去買)。我喜歡看大叔大媽們做豆腐,有時候還搭把手幫忙推磨或者燒火。試著回憶幾十年前的作坊,竟然曆曆在目~~~所以第一次試手就成功了:)

 

做了七八次,兩隻手都占著,也沒拍過程圖。正好朋友送了一個大檸檬,想著已經用過幾種凝固劑,檸檬還沒有試過呢~~~這次就拍些過程圖來分享,先從檸檬汁做凝固劑說起:)

 

圖片
1
檸檬汁點豆腐
 

朋友家的檸檬,好大好漂亮!

 

找了一個視頻參考,大家可以搜一下~~~博主叫‘學廚小韋’:《新鮮檸檬汁製作豆腐Tofu made with fresh lemon juice》。

 

他用了1000克幹黃豆,擠了160克檸檬汁,兌600克清水。我隻泡了400克黃豆,根據多準備沒大錯的原則,擠了100克檸檬汁,兌了300克水:

 

泡了400克有機黃豆(購買信息在做豆腐腦那一篇):

 

泡了一夜。打漿的時候,豆子和水的比例,感覺不用像做豆腐腦那麽精確。因為‘點’得好的話,水分都會分離出來的。這裏要分享的是:‘用冰水’~~~是從這張跟著豆腐模具來的說明書得到的啟發(第二點的黑體字:)

 

泡好的豆子我分兩次打漿,接冰箱的飲用冰水,每次開機不超過兩分鍾。破壁機功率強大,冰水打兩分鍾還是有點微微的溫度。第一次出來的豆渣單獨打一次,最後兩次豆渣合並再打一次(共開機5次),一共用了5000毫升冰水。

 

上次豆腐腦分享了到亞馬遜買的過濾袋子,後來又去找大一點的~~~換了幾個關鍵詞,終於找到一個滿意的,比原來那個大不少:)

 

這回不是過濾果仁的了~~~居然是裝土豆的袋子!關鍵詞是‘Organic Cotton’,沒經過化學漂白的棉布就行:)

 

這樣就可以換一個大些的簍子(沃爾瑪買的)了~~~後麵是我給火雞洗熱水浴的大鍋。上次有廚友留言分享用電高壓鍋煮豆漿的經驗,第二天我就泡了100克黃豆試了一下,很成功!不過400克豆子+5000毫升水,電飯鍋就裝不下啦~~~這個一年隻用幾次的鍋,現在使用率高多了:)

 

豆漿倒在袋子裏,拎起來輕輕撞擊漏盆底,再擰幹就完成過濾啦(每次過濾完把袋子洗幹淨再過濾下一次打的漿:)

 

400克幹豆子,濾出286克豆渣:

 

開火,不用攪動,也不用撇浮沫:

 

這個是以前的‘車禍’現場~~~守著攪的,居然還撲出來了,滿灶台都是~~~建議放一杯水在邊上,看著擋不住就淋一點進去降溫:

 

糊底的程度跟不停攪動的差不多~~~後來發現換最大火力的爐頭,糊底的程度要輕得多,因為火大開得快:)

 

泡一下,很容易就刮下來了~~~像這樣程度的鍋巴,蘸點辣椒水,很好吃唷:)

 

煮好的豆漿,倒入一個淺一點的鍋。一是可以快速降溫,二是鍋太深,點豆腐時不好觀察。看了一下時間,換鍋後4分鍾,豆漿就降到合適的溫度(85°C)了:

 

點豆腐,那個說明書上也說:‘點鹵主要靠試’。手法可以參考學廚小韋的(我會把油管的鏈接放在【閱讀原文】處),動作還可以再慢一點,輕一點~~~每點完一勺凝固劑,輕輕推動豆漿,一兩分鍾後再點下一勺~~~400克檸檬汁點完,溫度已經降到73°左右:

 

能看見結塊,但是水和豆腐還沒有完全分離。試了一下加蓋靜置幾分鍾,仍然沒達到滿意的效果~~~有些視頻到這個程度(甚至有一個還是上張圖片的樣子)就開始入模具了,其實還沒有‘點’到位:

 

小韋的視頻,點完檸檬汁後沒做說明,鏡頭直接切換到水和豆腐已經分離的畫麵了。不光是他,我看過不少視頻,點豆腐這個關鍵點,沒有找到一個說得明白清晰的(也許找得不夠努力:)~~~有些說點完後靜置X分鍾就好,我的試驗表明其實沒好;小韋這個,鏡頭切換後明顯正在加熱,但是沒有做任何說明,沒有經驗的人恐怕會錯過這個細節。

 

我的感覺是溫度低於70°之後,化學作用就不給力了。所以我一般點完就會開小火,慢慢攪動。如果還有乳白色的豆漿,知道是凝固劑不夠。還好我早有準備,擠過汁的檸檬加了水泡著,拿過來補點了幾勺~~~終於在某一刻,水一下就清亮啦!真的是一個Magic Moment呢:)

 

喜歡有點嚼頭的就多煮一會兒(小火哦),想要嫩滑的就馬上熄火,用個漏勺按下去,把豆腐水舀出來~~~豆腐水很好喝的哦:)

 

再按緊實一點就是傳說中的豆花了~~~豆花米粉豆花麵,以後再找機會分享吧:)

 

把豆花舀進模具~~~400克原料正好裝滿:)

 

包豆腐的紗布是跟著模具來的。沒買這個模具之前用的是國內帶來的醫用紗布:

 

左邊是以前買的塑料模具,這個木頭的有個螺絲杆,過幾分鍾去擰一下,壓的時間自己掌握~~~我一般壓半小時。想吃老的就多壓一會,嫩的壓個10來分鍾就差不多了:

 

木頭的比較貴,當時隻收在購物車裏存著,後來收到通知有促銷才去買的~~~好像便宜了5刀:)

 

這個便宜,其實也可以用,就是得自己想轍壓重物:)

 

壓好啦~~~想弄成圓角,沒弄好:)

 

稱一下:400克豆子,出豆腐856克~~~應該還可以吧:)

 

味道不錯,比白醋點的好,跟我後來用豆腐水變的鹵水點的差不多~~~用豆腐水泡著放冰箱,保鮮一個星期沒問題:)

 

2
石膏點豆腐
 

網文摘錄:

南方使用石膏來做凝固劑。石膏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鈣。它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較低,加入豆漿之後凝固的速度比較慢,但是質地比較均一。凝固之後的東西被稱為豆花,還含有大量的水。把豆花放進木匣或者用布包裹起來,豆花失去許多水,變硬,才成為豆腐。最後形成的豆腐含水量還是比北豆腐要高,也就更“嫩”一些。這樣的豆腐被稱為“南豆腐”或者“軟豆腐”,或者說就是石膏豆腐。

 

石膏豆腐的口感較細嫩,也比較光滑,比鹵水豆腐要軟嫩許多,但豆香味比較淡,因為它的含水量多。從顏色上來看,石膏豆腐色澤潔白,比鹵水豆腐要白一些,俗稱“嫩豆腐”、“南豆腐”。石膏豆腐豆香味淡、切和翻炒時易碎,適合用於做拌、燴、燒、製作湯、羹菜肴。石膏點的豆腐會把更多的水包在豆腐中,使豆腐含水多,這樣的豆腐口感嫩;但是豆腐味道淡,不好吃。如果是水多就壓秤,所以現在部分商家為了多賺錢就用石膏點。這是黑商家!購買豆腐,一定要嫩,或者說要看質量,有些商家為了“嫩”,也會添加食品添加劑。最好的辦法,是少吃,每周一次即可。

 

第一次試做豆腐,我用的是石膏粉~~~也是亞馬遜買的:

 

也是參考了幾個視頻,用的比例是:100克黃豆/8克石膏+80毫升水。結果點完豆漿還是乳白色的,大膽又配了一勺石膏水,小火邊加熱邊點,點了幾勺之後終於看見水清亮了,非常成功!

 

壓出來很漂亮:

 

就是空口吃能嚐出一點石膏味,加調料燒過就吃不出來了:

 

圖片
3
鹽鹵點豆腐
 

網文摘錄:

北方的豆腐使用鹵水作為凝固劑。鹵水中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鎂氯化鈣。它們在水中都有很好的溶解性,加入豆漿之中後能夠快速作用,把豆漿凝成固體。凝結之後的固體中還有許多自由的水,把它們放在木匣之中的話,那些水會流失掉一些,最後形成比較“硬”的豆腐。這就是“北豆腐”或者“老豆腐”,或者說就是鹵水豆腐。鹵水豆腐的口感偏於綿韌,吃起來感覺比較硬,因為它的含水量較少。鹵水豆腐吃起來有豆香味,顏色看上去白中略偏黃。鹵水豆腐的質地比較粗老,俗稱“老豆腐”、“北豆腐”。鹵水豆腐豆香濃鬱、筋道有嚼頭,適合用於煎、炸、釀以及製餡等。

 

鹽鹵我沒有試過,也不打算試了,一是我這個年紀的人都看過《白毛女》,她老爹大年三十躲債自殺就是喝的鹽鹵~~~感覺有些怕怕;二是因為我找到了更天然的凝固劑(後麵會分享)。

 

喜歡鹽鹵的可上亞馬遜買:

 

4
內酯點豆腐
 

網文摘錄:

內酯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劑“葡萄糖酸內酯”,是一種天然的食品添加劑,從化學角度說是葡萄糖酸內部“自我鏈接”失去了一個水分子的產物。它溶解在水中之後,那個水分子“浪子回頭”而把“內酯”變回葡萄糖酸。葡萄糖酸是酸性的,會增加豆漿的酸度,最後導致豆漿凝固。這個水解-凝固的過程進行得比較慢,可以把豆漿進行超高溫滅菌,加入葡萄糖酸內酯,再裝盒密封。密封之後凝固過程慢慢進行,最後把所有的水都包括進豆腐裏。所以,內酯豆腐的含水量更高,從產率的角度說,同樣的豆漿,可以做出更多的豆腐來。因為可以在超高溫滅菌之後密封,內酯豆腐的保質期會遠遠長於傳統豆腐。

 

內酯上次做豆腐腦的方子分享過了:

 

想吃內酯豆腐就做一大鍋豆腐腦,舀兩碗出來吃,剩下的倒入模具:

 

量少就用塑料模具:)

 

壓個重物:

 

很嫩的豆腐:)

 

用來做麻婆豆腐等燉煮類的比較好:)

 

5
白醋點豆腐
 

用內酯做豆腐那次,我分了一些豆漿出來,試驗用普通白醋(Costco買的)來點豆腐。醋/水按 1:1的比例~~~看了一些視頻,各家豆/醋的比例都不一樣。我按自己的經驗多配了一些,用不完可以剩下來,不夠臨時再配就慌張了:)

 

效果還不錯,就是空口吃能感覺到微微的酸味:)

 

 

突發奇想又分了一碗豆漿,用我的貴州酸湯來點,居然也成功了!而且味道比醋點的好~~~沒照片,隻有一點點,不夠鋪模具底的,當豆花幾口就吃掉啦:)

 

圖片
6
鹵水點豆腐
 

這個鹵水,不是鹽鹵~~~依稀記得當年豆腐作坊的師傅,會把一些豆腐水存起來,說是下一次點豆腐用。於是我把上一次用醋和貴州酸湯點豆腐分離出來的豆腐水存了一瓶,一周後嚐了一下,好像沒有什麽酸味,就兌了一些貴州酸湯,足足用了一大瓶才點成功,我那瓶酸湯也快見底了。再做就用壽司醋加豆腐水,效果也一樣。


豆腐水點的味道比醋和石膏的好,於是存了兩瓶豆腐水。發現隔兩個星期再做,就不用加酸湯或醋了~~~就是用量會比較多,所以每次做完豆腐,我都把潷出來的豆腐水過濾一下存幾瓶,標上日期~~~這兩瓶已經室溫保存了三個星期了,這個周末再試試看會不會有所不同:)

 

豆腐鹵水點出來的豆花特別好吃,我們已經吃過好幾次啦:)

 

壓出來的豆腐,可煎可煮,空口吃也很香:

 

看看切麵,不比買的差呢~~~最要緊的沒有添加劑,凝固劑也是純天然的:)

 

從此隻買有機黃豆,不再買豆腐:)

 

菜譜總目錄

最近查閱舊方子的朋友比較多,感覺直接獲取【菜譜總目錄】比較方便。我添加了幾個簡單的關鍵字,你隻要在【秋爽齋】鍵入下麵關鍵字詞的其中一個(比如‘菜’字),就可以得到分類總目錄。然後根據自己想找菜肴的分類進去找就可以了。這四個關鍵字,隨便鍵入一個就夠了:‘菜譜/方子/菜/方’。

往期鏈接:

 

【豆製品】

 

【家常便飯】兒子喜歡的麻婆豆腐 & more

【家常便飯】‘水煮’肉末 + 簡易麻婆豆腐

【家常便飯】隨意發揮的家常豆腐

【家常便飯】好看好吃的玉子豆腐
【家常便飯】兒子喜歡的麻婆豆腐 & more

【家常便飯】免油魚香豆腐

【家常便飯】豬蹄黃豆湯 + 老爺學做饅頭

【空氣炸鍋】紅燒豆腐幹

【家常便飯】DIY:放心豆芽自己發

【家常便飯】自己發綠豆芽(第三版)

【家常便飯】DIY:水豆豉 + 黃豆芽

【DIY】學做豆腐腦

 

 

如果想知道自己目前的體質,請點擊下麵的鏈接:

各種體質春分節氣的“活法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