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瓠子(拚音:hù zi),別名:甘瓠、甜瓠、瓠瓜、淨街槌、龍密瓜、天瓜、長瓠、扁蒲;被子植物門,葫蘆科葫蘆屬下的一種,為本屬植物葫蘆的變種,一年生攀援草本。
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厘米,綠白色,果肉白色。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夏秋兩季采收。
瓠瓜挺好種的,尤其是不像黃瓜那麽招蟲子。老爺三月裏開荒,從朋友家要來兩棵瓠瓜苗。就在木圍牆邊上挖了個大坑,放足牛糞做底肥(Walmart買的),很快就牽藤爬牆啦:)
第一個小baby的出現總是讓人驚喜:)
瓠子也是雌雄異花~~~帶著小baby的是雌花:)
比較大的是雄花~~~家庭種植規模小,有時候雌花開時沒有雄花授粉,花謝後很快就變黃脫落了。後來老爺就跑去朋友家,摘他家的花兒回來人工授粉:)
功夫不負有心人,瓜兒長大啦:)
我則擁有采摘的快樂~~~先摘這個最漂亮的:)
以後會慢慢跟大家分享收獲的其它蔬果:)
一時沒找到尺子,用一個對比物吧:)
這個是矮胖型的~~~腰上的勒痕是老爺怕藤hold不住重量,長到一半時用塑料袋做繩子兜了一下:
前麵那個貌似得了厭食症:)
兩個小胖子:)
瓠瓜也算是比較容易保存的蔬菜,這樣用紙包好(擦幹水分),可以保存一周沒問題:
網購包裝盒裏的這些紙可以留著,這是朋友團來的青菜,先攤開晾幹表麵的水,分成幾份包起來:
放在冰箱裏,保存的時間會比較長~~~最後一包是兩周後吃的,打開隻是蔫了,葉子沒有黃:
刮皮刀削皮很輕鬆:)
我家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切片炒雞蛋~~~以前發過一次,感興趣的朋友到後麵的【往期鏈接】裏找《夏天接著吃瓜》,這是其中的一張老照片:)
自己種的這瓜比買的大很多,切片得炒好幾頓,還是紅燒吧~~~切大塊,不沾鍋放點油,不用等鍋熱就可以下食材,這樣可以保護不沾鍋塗層:
中小火慢慢煎,差不多了用筷子翻麵煎另一麵:
爐子隔壁的空氣炸鍋同時工作,烤醃過的肉塊:)
烤好倒入煎軟的瓜裏,然後調味~~~就是醬油,還加了一勺黃豆醬,一勺辣醬,木鏟子翻炒均勻後嚐一嚐味道再加鹽,糖,開大火收收汁,出鍋前澆一勺香油,撒把蔥裝盤:
鹹香軟糯,非常好吃~~~這一大碗居然沒剩:)
這個用的是肥廋相間的肉片,煎出油後下瓠子塊:
煎軟後下兩大勺剁椒,一點糖。不用加水,剁椒裏的鹽會逼出瓠瓜裏的水分,蓋上蓋子,保持中火燜兩三分鍾,最後撒一把韭菜或蔥花:
感覺剁椒跟瓠子很搭,大家可以試試:
肉片沒有醃過,口感像小炒肉:)
再換一種調味~~~買了一瓶南乳汁,瓜煎好後倒一點進去:
再根據自家的口味添加其它調料,仍是蓋上燜一會兒就好了:
腐乳的味道很讚~~~沒有南乳汁的話可以用紅腐乳代替:)
這個是比較清淡的燒法~~~煎的時間短一點,加幾個自己烘的幹蝦,調味用了蒜鹽和蠔油,加點水燜軟就可以了:
最大的那個切了一段,隨便跟茄子炒了一碗:)
還有一個也留了一小段,早上做了糊塌子(或烀餅):
電餅鐺的確好用:)
煎完餅,看見還油油的,就把那個沒長好的瓠瓜切滾刀塊,放進去煎:)
效果跟空氣炸鍋差不多,還不會糊:)
最近老爺騰出手來,給瓠瓜們搭了一個簡易的架子,第二撥瓜baby們正在成長中:)
菜園一角~~~我家最近都不用出去買蔬菜啦:)
如果有興趣看看山菊其它家常菜肴的做法,請點擊下麵的鏈接到博客查閱。或者掃描下麵的二維碼到個人平台看分類目錄或用關鍵字查詢:)
往期鏈接:
有個大盆子就可以種啦~~~這個瓜不需要太多時間照顧的:)
謝謝誇獎:)
謝謝來訪!
謝謝~~~韭菜昨天包了餃子:)
謝謝~~~喜歡番茄醬的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