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讀而思
duersi
惺惺相惜聊羅隱
前幾日我有所意氣消沉時,被論壇友人以羅隱詩句相勸。懸想羅大詩人非凡事跡,令人破顏。
世人都有自尊心,世人也重顏值。羅隱詩名昭著,偏偏在這兩方麵存在嚴重短板:貌醜,狂傲。
醜到什麽程度呢?連思春少女的熊熊愛情火焰都可以輕易撲滅。事見《舊五代史》,宰相鄭畋的女兒捧著羅隱詩篇“諷誦不已”——世家望族的滎陽鄭氏出了十位唐朝宰相,鄭畋是其中之一。他請羅隱到家,讓女兒有機會偷窺意中人。鄭家女兒的網絡暗戀奔現,“垂簾而窺之,自是絕不詠其詩” 。可見羅隱顏值的殺傷力。再前推一步,假如此事不巧為羅隱得知,那羞憤也是可以想見的,必會為其狂傲度再次加點。若論此事之處置,鄭宰相俗與不俗之間,可以見仁見智。
既然顏值不能讓人賞心悅目,按說態度讓人如沐春風才好彌補,但羅隱不是常人,反而格外傲破天際。據《五代史補》:“羅隱在科場,恃才傲物,尤為公卿所惡,故六舉不第”。屢次不第後,他把原名羅橫改為羅隱。羅隱還有這樣的詩句:“但是秕糠微細物,等閑抬舉到青雲。”把高位之人諷為“秕糠”,被“秕糠”了的公卿,如果決定成全羅隱 “不秕糠”,想來不是令人意外的事。
若論詩才,羅大詩人再高妙,比得過潦倒而逝的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麽?思路曠達可以使人心平氣和。但是羅隱沒有這麽想,狂傲之下,他因懷才不遇而憤憤不平,創作出一係列令後人共鳴的或懷才不遇或譏諷時世的名句: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采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雖有此等懷才不遇的名句傳世,事實上,羅隱後來的運氣極好——他遇到了當代科學大神錢學森的先祖吳越王錢鏐(liú )。錢鏐相傳相貌極醜,險些因此在出生之際就被親爹滅掉。萬幸祖母憐憫相救,留下一命,所以小名叫做“婆留” 。鏐與留同音,因而以鏐做大名。 錢鏐字具美(一說巨美),可以猜測這樣的字是因相貌而起。
同是因貌醜而遭受俗人的俗見,從心理學角度推測,錢鏐對於羅隱的態度有兩種較大的可能:或者惺惺相惜,或者因難以麵對而激烈排斥。錢鏐既然具難得的雄才大略,對羅隱惺惺相惜的可能性頗大,史實也確實如此。因此,能夠遇到類似顏值的錢鏐,是貌寢的羅隱的大幸。可能因為懂得,錢王也不去計較他的自傲。羅隱成為錢王幕僚,狂傲不改,晚年頗為得誌。(旁注: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褒讚錢王,歐陽修卻在《新五代史》中貶斥。按古書的記載,此中的緣由有趣。)
相較之下詩仙詩聖都沒有羅隱這般僥幸的際遇。類似地還可以參照詩祖屈原的生平:盡管出身王族,也被罷黜不用,眼睜睜看著母都郢城破,悲絕而死。論羅隱的官運,足可傲視三位萬古詩壇巔峰的人物了!
當然,與絕大多數人相比,羅隱的才華毋庸置疑,這一點不僅表現在詩集中,從《讒書》等著作也可以看出。還有一點格外令人欣賞的是,羅隱對於女性的看法不似腐儒。他在詩作中明白為西施和楊妃鳴不平: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詩中見識淩越千年之時代,未被時見洗腦。對照如今比比皆是的、深信不疑富國的一切皆為燈塔的人士,思想獨立性有天壤之別。
思想獨立,批判性強,詩句風格又傾向於平白實話,以此可以推斷羅隱應該是理科人才,有科研才能。再翻看他的大量存世詩作,我突然也如錢王一般感覺惺惺相惜:因為羅隱詩風偏向求實與論理,雖時有好句,但藝術韻味稀薄——水準自是比我高妙許多,短板卻是一路的。去尋看曆來詩話,前人之評鑒印證了我的感受。詩話對羅隱有很多譽揚,但是也有批評甚至嚴厲批評,後者雖然片麵,卻也切中其弊:“傷亂情多,時見言旨,第詞無蓄意,風格告衰”(語出《三唐詩品》)。中正的品評出自《唐音審體》:“今體詩氣雄調響,罕與為匹。然唐人蘊藉婉約之風,至昭諫而盡;宋人淺露叫囂之習,至昭諫而開”。
最後,就羅隱的機遇作一首淺露叫囂的七絕:
恃才羅隱傲山丘,
幸得錢王重識謀。
若與紅塵共浮躁,
縱逢際會亦難酬。
龍血樹記於20180525
往期鏈接
2018鏈接:
2017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