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2025 (1)
長句共譯
--與德利利商榷
周末來美壇閑逛,在頁麵底部的"精彩帖子推薦"處,偶遇德利利的《長句共譯》。打開看覺著有點意思,雖是2月21日舊作,但對德利利涉獵《道德情操論》這樣的抽象領域,敬意油然而生。讀完這個長句後,又產生了要和德利利商榷的衝動。既是"共譯"我也就不請自到,對這個長句談點一己之見。下麵藍色字體是引德利利的原文,我的看法在藍色字體之後。
現在是美東時間9:40,剛剛翻譯完《道德情操論》一個長句,願發在這裏,作為給予大家的周末禮物,也想借此與大家共同交流一下翻譯體會。
As ignorant and groundless praise can give no solid joy, no satisfaction that will bear any serious examination, so, on the contrary, it often gives real comfort to reflect, that though no praise should actually be bestowed upon us, our conduct, however, has been such as to deserve it, and has been in every respect suitable to those measures and rules by which praise and approbation are naturally and commonly bestowed.
宋譯:
不知情和無厘頭的讚揚既不能給予實實在在的快樂,也不能給予禁得起檢驗的滿足,與之相反,它卻經常使我們憑空想到一種真實的舒適感,雖然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行為已經值得讚揚,並已在各方麵達到讚揚和認可的尺度和標準而得到讚揚。
這句比較長,插入語也較多,零零散散,斷斷續續,我的電腦十號英文詞整整四行。我翻譯時注意到以下一些問題。
As ignorant and groundless這個As是因為、由於之義,不必翻譯出來。so, on the contrary, it often gives real comfort to reflect, that though,這裏的so,既可以是與句首As相應的“所以”,依我看,也不妨於下句的that聯係起來,按sothat 結構理解,但不必翻譯出來。我采取的就是後一種理解,翻譯起來比較順手。同樣一個詞,可以靈活理解靈活翻譯,不能太拘謹語法規則和辭典上的注釋。此外要注意全句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和流暢性,盡量不要太多的短句,雖然相比短句而言略顯冗長,但其長處卻是多了連貫性,隻要不長到喘不過氣來,就可以。
現列出商務印書館一版本的譯例做比較,我覺得此譯後半截連貫性略顯不足:
由於不知真情和無緣無故的讚揚不可能激起實在的快樂,也不可能產生任何經得起真正考驗的滿足之情,所以,相反,常常使我們得到真正安慰的想法是:雖然我們實際上沒有得到讚揚,但是我們的行為應該得到稱讚,它們在各個方麵都符合那些尺寸和標準,以此衡量,他們通常也必然會獲得稱讚和讚同。
祝大家周末愉快!
宋德利 2009年2月21日
====================
首先需要說明,因沒有上下文的銜接,對這個長句的理解就免不了要猜度一二。下麵是我對長句的理解: 句首"as"打頭的短語,說的是"褒獎"或"讚美"(praise)。是什麽樣的讚美? ignorant and groundless,也即中國話的"無知和沒有根據"。那又是誰"無知和沒有根據"? 我的理解是給出"讚美"的人。這點比較關鍵,老虎的高爾夫球技世界一流,我對高爾夫球一竅不通。由我去給老虎讚美,我的讚美隻能是"無知和沒有根據",因我對高爾夫球一竅不通,故我的"讚美"難免是ignorant -- 我缺乏專業知識,不知怎麽去評價讚美老虎,我的"讚美"隻能是groundless。老虎聽到我這樣的讚美,不會產生喜悅也不會有滿足感。相反,如果喬旦讚美姚明,姚明一定會很高興很滿足,因為喬旦懂籃球是權威,而喬旦讚美姚明前也一定會先去檢查姚明的表現(bear ... examination)。這就是到"...so, on the contrary"之前應有的理解,翻譯可以是: 讚美者如果因對議題的無知而給人以毫無根據的讚美,這種讚美是不會給(被讚美)人帶來喜悅和滿意的,而且這種讚美和在給出讚美之前的觀察沒有關聯(因為無知的讚美者同樣不知該如何觀察)。
接下來,從"...so, on the contrary"開始到句子結束,就是語法上說的主句了(主句中還有從句),中間又插了個"though"短句。別忘了這是《道德情操論》,我們的行為隻要做到值得人們讚美、符合人們通常給予讚美(praise)和認可(approbation)的標準(measures)和規範(rules),我們就可以在(道德上)感到滿意(comfort)。中間"though no praise should actually be bestowed upon us"短句的意思是: 盡管我們符合讚美標準的行為並不應該得到讚美 -- 這裏說的是道德情操,外國情操也講究"虛懷若穀",符合標準隻是"最起碼的"標準,實屬應該,不用讚美。但在翻譯時,這個"though"斷句顯得有些"多此一舉",我會選擇把它"漏譯"。革除這個"虛懷若穀"的累贅並不影響達意。
這樣,長句的翻譯就是: 讚美者如果因對議題的無知而毫無根據地給人以讚美,這種讚美是不會給(被讚美)人帶來喜悅和滿意的,而且這種讚美和對被讚美者的行為所作的觀察沒有關聯。反過來說,隻要我們的行為做到了值得人們讚美的地步、合乎人們讚美時所通常使用的標準和規則,那我們就應該(對自己)問心無愧。
我對翻譯經曆不多,但我覺得翻譯時應該避開這麽一種現象,就是翻譯員過多受原文的局限而譜寫出歐(或英)化中文。英文的句法和語匯有著他們語法結構上的邏輯流(for lack of better terms),這樣的精準表達方便我們對外文的語意理解但同時也使翻譯受到限製。而漢語行文不受語法邏輯限製,如果我們在翻譯時,還是企圖保持名詞形詞動詞副詞的詞性、主謂表賓狀的語態、主句從句等在中英之間的一致,那翻譯就難以進行。我的觀點是先讀通原文,再以漢語的習慣表達出想要說的話。避免歐化漢語--用漢語符號堆砌一串讀者看不懂翻譯員自己也不知所雲的文字。
其實這個長句所要說的無非是: 如果給我們讚美的人,因為無知而毫無根據地對我們濫加讚美,那我們不會在意這種讚美,更不會感到滿足。而另一方麵,如果我們自己嚴格要求,確認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和規則,那我們就可以問心無愧,至於實際上得不得到讚美並不重要。
這大概就是我們大家都應該有的道德情操。
德利利努力從事翻譯工作值得肯定,但對這段長句的翻譯欠斟酌,譯文中既看不出"從A到B"的語意傳遞,也沒有"因為C所以D"的邏輯順序。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