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一塵詩詞】
王一塵,又稱‘西部小王’。曾以七絕詠物聞名網絡,被網友譽為七絕劍客。也是山菊的詩詞老師之一,尤其在初學格律階段,幫我改過不少作業!這個欄目,專曬小王老師的作品。
【七絕】過盧溝橋
曉月微茫上石橋,
風輕雲靜衛城高;
春深猶恐群獅睡,
遙對燕山唱大刀。
(圖片來源網絡)
無我的歌唱 — 讀王誌濱《過盧溝橋》
黑龍江詩人王誌濱,筆名一塵,哈爾濱人,祖籍雲南,以格律詩詞和楹聯聞名。近年,其七言絕句《過盧溝橋》獲得中華詩詞學會第四屆華夏詩詞一等獎,飲譽格律詩壇。
很多年前,我就反複讀過此詩,時至今日,也常常默誦,或者介紹給朋友。現將讀後感做以梳理,以饗喜歡這首詩的人。
原詩如下:“曉月微茫照石橋,風輕雲靜衛城高。春深猶恐群獅睡,遙對燕山唱大刀。”
《過盧溝橋》是一首愛國主義的藝術精品。全詩圍繞紅色遺址“盧溝橋”,從不同的側麵和角度,次第歌吟,抒發了一個詩人,乃至華夏民族頭腦清醒的誌士仁人關於祖宗之國的熱愛情懷。
開篇“曉月”點名了詩人過此盧溝橋的時間,“微茫”是一種狀態,一種朦朦朧朧的境界,此時的石橋也是不甚清晰的,夢一般的感覺,為第二句的清醒做了穩妥的鋪墊。盡管此際時空如夢,詩人卻有清醒的關照,把著眼點轉移在了明晰的物象上,風兒輕輕,雲兒靜靜,都睜大了眼睛拱衛著中華民族的心髒——首都北京。盡管如此,詩人的心弦還是緊繃著,沒有放鬆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一直不散,亡我之心不死,我們不能有一絲的疏忽。“春深”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象征,來之不易,著一“深”字,可見今天的生活比之於以往,那是提高到了一個相當高的層次。古人關於“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至理名言,恐怕就是詩人此時的憂慮吧?
詩人提示我們:在這美好的春晨,美好的生活容易讓人馬放南山刀槍入庫,失去戒備麻痹大意,我們不能耽於沉沉夢境,深恐東方這群雄獅——國人的靈魂的象征,耽於春色而沉沉睡去!詩人有感於此,義不容辭義無反顧的站出來,遙對巍峨萬裏,綿延亙古的燕山,張開喉嚨,高唱《大刀進行曲》,喚醒同胞夢境,喚醒中華精神,警惕呀,我的兄弟姐妹,我的祖國我的人民……日本軍國幽魂忘我之心不死……
這是一個詩人關於國家之愛的歌唱,猶如枕戈待旦以護父母,表麵看似一個人的獨唱,實則是一個民族有識之士的合唱。
此詩,愛國情懷代有傳承,一脈浩然。承曆代愛國情懷之精華而以新的思維和意象,是謂承“前”;後來人讀了此詩更加愛國,追憶先賢而固守傳統,是謂啟後。
在藝術技巧上,詩人王誌濱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此詩層次分明前後呼應,題目是《過盧溝橋》但並未言明具體時間,開頭的“曉月”一詞,點名了具體時間,在什麽季節卻未透徹,直到第三句“春深”才揭底,過此橋是在春天。然而此春天並非彼春天,一個春字,既是時間的巧妙交代,又賦予了生活美好的意義。短短的一首七絕,有三次照應,活化無痕,詩人技法讓人佩服。
全詩從“微茫”到“輕”“靜”,進而以“猶恐”一轉,頓入高潮,在無人無我的境界裏引吭高歌……此刻的詩人心了裏除了祖國,除了高亢的旋律,還有別的什麽嗎?處子的心底除了丹心一點,其無餘物也!赤子之心赤裸裸光灑灑……此詩的結構起承轉合環環相扣,由近到遠,由高到低井然有序;一步一個腳印,紮實有力而沉穩厚重;誇張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強化了藝術感染力。
橋上“群獅”乃是無靈之物,詩人賦予其生命,使其成為承載民族魂魄的大物像,合其時合其境合其心,雕蟲手也。總體結構收放自如,先物後人,先景後情,時間之象,博物之象,人我之象,疊加往複,亦物亦我,即景即情,渾然天成,值得學習借鑒!
【讀後隨感】:第一句點出時間和地點,‘微茫’已經帶出了幾分情緒;第二句是感覺:‘風/雲/衛城’是客觀環境,‘輕/靜/高’是主觀感覺;然後在特定的曆史場景,眼前的‘春深’和曆史上的‘獅子’激發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情~~~最後一句如火山噴湧而出!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