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當代名人與黃果樹》 - 黃果樹風景區保護建設開發回顧

(2017-07-23 18:14:45) 下一個

 

 

也許冥冥中真有天意~~~得知父親病勢轉沉之時,這本書剛好轉載至倒數第二篇。於是下意識地把那篇分成兩次發出,並且決定這最後的一篇要留到‘最後’。

 

可惜這‘最後的時間’並不長~~~曾經將大半輩子奉獻給黃果樹瀑布風景區的老海,我們摯愛的父親,在2017年6月2日淩晨永遠離開了我們(享年84歲)。

 

與家人們一起辦完父親的後事,剛剛回到美國的我,淩晨爬起來編輯此文,祝才去到另一個世界的老爸:父親節快樂!!!

 

 

 

黃果樹風景區保護建設開發回顧

 

黃果樹夜景)

 

前言

我於1982年3月調到黃果樹主持工作,在這之前,從1950年到現在,六十多年來,都是在黃果樹、在大瀑布旁的關嶺和鎮寧兩自治縣工作,我的一生與黃果樹結下了不解之緣。為此,回顧撰寫黃果樹的保護、開發、建設、變遷、作史料留存於世,列入本書之中,以供讀者參閱。

 

黃果樹曆史概況簡述

 

 

黃果樹大瀑布位於貴州省西部屬安順市所轄的鎮寧和關嶺兩自治縣接壤處,地理方位為東經105°41 ′,北緯25 °55 ′。


黃果樹距貴陽137 公裏,距安順45 公裏,距昆明499公裏,在滇黔公路旁,貴黃高速公路直達風景區。

 

黃果樹位於長江與珠江流域分水嶺的南坡地帶,地處珠江水係的北盤江支流打邦河上。區域內落差大,瀑布群分布集中,屬中亞熱帶氣候區。多年平均溫度15 .6℃,海拔700-12 00米,北高南低。

 

黃果樹地區在地質曆史發展的過程中,經曆過多次褶皺運動和升降運動,區內喀斯特地貌發育交替頻繁,造就了現今黃果樹區域的形態奇異、類型齊全的喀斯特地貌。出現了以黃果樹大瀑布為中心景觀的瀑布群、洞穴群、天星橋水上石林群等密集組合的自然奇景,堪稱為祖國的稀世珍寶、世界的自然遺產,喀斯特地貌博物館。

 

黃果樹瀑布古稱白水河瀑布,亦稱黃葛樹瀑布。最早見諸文字的,是明朝弘治年間《貴州圖經新誌》和嘉靖年間的《貴州通誌》、《貴州山泉誌》、《貴州名勝誌》。由於黃葛樹(即榕樹)和黃果樹音同,到了同治年間出現了黃果樹的叫法。

 

1637年4月23日明代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對大瀑布作了詳細精美的描繪:“透隴隙南顧,則路左一溪懸搗,萬練飛空,溪上石如蓮葉下複,中剜三門,水由葉上漫頂而下,如鮫綃萬幅,橫罩門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數計,揭珠崩玉,飛沫反湧,如煙霧騰空,勢甚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俱不足以擬其壯也”。

 

其後曆代文人墨客都寫過眾多的詩文描述和讚頌瀑布,清代名畫家鄒一桂繪製的《白水瀑布圖》則留存於世。在我國1930年代的教科書上,編寫有黃果樹瀑布的課文,開始讓國人皆知黃果樹大瀑布,到1936年滇黔公路通車,瀑布在公路旁,路人得見瀑布真容,口耳相傳,大瀑布開始名揚四方。

清名畫家鄒一桂繪白水瀑布圖

 

在解放前漫長的歲月中,黃果樹從風景名勝的角度看,基本上沒有什麽開發建設,曆史上隻留下一個簡陋的“望水廳”和破爛不堪的龍王廟,遊人稀少,瀑布也沒有受到大的破壞。

 

1940年,當時的貴州企業公司王祝九等人,委托大夏大學土木係主任王仲楊,帶領10餘名學生對大瀑布進行20多天的測量,瀑布的高度、流量、地形、地質有了記載。企業公司組織測量為的是修小電站,幸好電站沒有修成,否則瀑布定遭破壞。

 

解放後,瀑布和天星景區的林木植被,有過幾次毀滅性的破壞。一是大煉鋼鐵,二是集體食堂,三是修紅岩電站,景區內的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現大部分是保護後的次生林和種植的人工林。

 

文化大革命運動結束後,風景區逐步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1977 年由鎮寧縣成立黃果樹風景區籌建組,選派雷選隆、陳凱兩人負責。隨後修建了觀瀑亭和下犀牛潭的步行石級小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的春風,給黃果樹風景的保護、開發、建設帶來了喜訊,省委、省政府委托在任的省委副書記徐健生同誌,抓貴州風景旅遊工作。1976年6月他親自考察了黃果樹景區,對景區的保護、開發、建設每個項目,他都親自過問,並指示有關部門給予支助,解決景區的有關問題。同年選派汪朝陽、金德明等專家作專題考察,為景區的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1980年6月成立黃果樹風景管理處,由安順行署主管,地區建委代管,後又由行署辦公室管,盧金甲任處長。從此黃果樹地區風景資源的保護、規劃、建設、管理逐步走上正軌,並引起各級領導的重視。

 

同年8月9日,貴州省委六位書記池必卿、王朝文、徐健生、李廷桂、吳實、陳行庚,安順地委陳遠武書記等10多人親臨黃果樹考察,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舉措,作出了加快科學開發建設黃果樹的指示。

 

1982年,國務院審定公布黃果樹為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緣由是:黃果樹以大瀑布為核心,以千姿百態、風格各異的瀑布群為主體,亞熱帶喀斯特山水植被風光與多民族風情融為一體,區域內山水層次豐富,峰巒疊翠,意境深遠、風光奇特、伏流、溶洞、石林、峽穀比比皆是,它是一個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美學價值的區域。

 

為了加快開發建設黃果樹國家級風景區、安順行署專員田永光同誌親自抓風景旅遊工作,常宗惠副專員協助,為了加強景區的保護,組建黃果樹公安派出所,經行署專題向省政府報告,明確了黃果樹風景管理處由省建設廳主管,安順行署代管,後又委托地區旅遊局代管,與旅遊局共一個黨組,財務上對建設廳負責,人事行政由行署管理。

 

實行事業單位企業管理、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滾動發展。省編委1982年下達行政編製5人招收合同工30人。同年安順行署調宋海年同誌任管理處支書、副處長、主持全麵工作。從此黃果樹進入政府係統管理加速發展階段。

 

管理處經過多次請有關專家實地勘查,作出了切實可行的保護、建設規劃,於1982年7月12 日經省政府批準,從此有計劃、有科學依據、有項目、有投資的大瀑布中心景區開發建設項目便全麵開展。

 

由宋海年主持全麵工作,副處長楊中堂負責景區建設工作,雷選隆擔任賓館總經理和辦公室工作。管理處設辦公室、園林科、財務科、後勤、賓館等部門。當年完成了主景區旅遊小道改建,賓館建成7月1日開張接待、公共廁所、職工宿舍等建設項目都按計劃完成。

 

1982年大瀑布中心區正式接待遊客20606人次,票價兩角,收入40552 元,利潤2928元。

 

為了科學的保護、開發、建設好風景區,管理處在省建設廳和安順行署領導的指導下兩年內8次邀請省內外科學、文藝、交通、建築、林業等各路專家學者到黃果樹實地考察、普查、評價和提供詳細的科學根據。1984年編製《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於1985年、1986年兩次邀請專家論證,經省政府批準轉報國務院審批。

 

規劃總麵積為115 平方公裏,分為大瀑中心區、天星景區、滴水灘景區、石頭寨景區、壩陵河峽穀仿古景區、郎宮休假景區等六個景區。外圍還有關腳瀑布、上洞等四個景點。接著進行了中心區和天星景區的詳規,我們在規劃的基礎上得到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對保護風景資源、強化環境衛生管理、建設景區、維護景區治安、等各項工作進行了大量的宣傳和實際工作。

 

風景管理處自組建以來,先後建立了辦公室、財務科、人事保衛科、園林基建科、土地管理科、企業管理科、天星景區管理科、行政科、賓館、工會、黨支部等科室部門。

 

行署為加強治安和市埸管理,建立了公安派出所和工商所。這些部門在管理處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行使各自業務範圍內職權、采取各負其責、內部協作、內外聯係的辦法形成了保護和管理網絡。有部署、有計劃、有規範,逐年將黃果樹建設成為如今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為一體的旅遊服務體係,具體的實施過程分述如後:

 

(黃果樹公用服務建設群)

 

一、土地和風景區域的管理

黃果樹風景區地處鎮寧、關嶺兩自治縣接壤處,土地權屬複雜管理困難。1985年,行署派孫克已秘書長到黃果樹對中心區和規劃區域內的荒山和田地進行劃撥和征撥,由冷永剛同誌具體辦理。在鎮寧關嶺兩縣土地局的支持下,把風景區的土地權屬理順。期間,通過向法院申訴,風景區勝訴,把六戶強占風景區土地建房的違法戶判為限期折除,對群眾教育震動很大。統計到1996年,管理處共征用劃撥田土荒山5420畝。對原有破壞環境、有礙景觀的建築物,依靠動員群眾,政府和政法部門通過環境綜合整治,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動員拆除。十多年來共拆除違法違章建築392處,3870平方米。原建在大瀑布頂上的黃果樹中學是主景觀的最大障礙建築物,1992年5月20日下午六時,一聲巨響這所影響大瀑布景觀的黃果樹中學,終於被定向爆破拆除,由政府撥款,重建黃果樹中學搬遷於白水村。

 

位於大瀑布上遊的六枝地宗洗煤廠,1985年前常年排放洗煤水流入白水河、洪水期恰逢旅遊旺季,將白水河變為墨水河,嚴重汙染大瀑布,1985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胡啟立和當時的貴州省委書記朱厚澤考察發現後,便指示;“限期治理,寧要大瀑布,不留汙染戶”。經省環保部門罰款五萬元,限期治理,後經廠家投資260萬元建成汙水處理廠,解決了這一問題。事後凡是在景區規劃範圍內新建有汙染的廠礦企業都被一律否定。

 

二、加強宣傳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保護和建設好風景區,宣傳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我們依靠政府和有關部門編寫錄製宣傳資料,運用各種宣傳方式,使大家懂得:

 

(1)風景資源是國家和人類的寶貴財富,是大自然給人類的珍貴遺產,是失之不可得,毀之不可生的億萬年珍寶。

 

(2)風景名勝區的事業是政府和各部門的綜合社會事業,是物質、精神文明的象征,這一事業理應得到全民的支持和理解。

 

(3)黨和國家為了保護和開發風景資源,經政府頒布製定的方針、政策、法規、法令,如((風景名勝管理條例》、《森林法》、《環境保護法》、《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管理辦法》等必須認真貫徹執行,讓大家知道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85年6月石溪村部份農民,砍伐天星景區90多棵風景樹,經向鎮寧縣政府通報後,鎮寧自治縣縣委書記盧盛福聞訊當天便帶區鄉幹部到現場查處肇事人員,召開大會教育村民,從此景區很少發生砍樹事件。又如86年部分灑把村民將景區自來水主管道破壞,造成重大停水事故。關嶺自治縣縣長伍典詩,當即帶公安和區鄉幹部到現場查處,因此多年來風景區的設施,很少被人為破壞。

 

十多年來,通過國內外各大報刊雜誌、圖片社、電視台等各大新聞媒體發布廣告、出版圖片、刊物、圖集、展覽,把黃果樹得天獨厚的奇特風景資源向外擴大宣傳,一張大瀑布正麵雄偉的全景畫,經香港商家印刷成寬幅彩色版畫,便流傳全國,北京和各省市的部門廳堂、會客室都能見到大瀑布的雄姿。

 

在黃果樹景區前後拍攝過多部電影和電視劇,如《黃果樹瀑布群》、《瀑布邊的布依娃》、《真山真水黃果樹》、《良家婦女》、《西遊記》的水簾洞、花果山、流沙河等主景《小毛孩奪寶奇緣》、《瀑布前毛主席詩詞演唱》等,使黃果樹知名度不斷提高。

 

在宣傳上,特別值得記載的是省人民出版社總編張克同誌,他從黃果樹初建,到他病故,十多年來,為黃果樹風景區,撰寫了大量的報道、散文、詩詞、文集、叢書、導遊詞、申遺主編申報書等,為宣傳黃果樹作出貢獻。

 

近年來冷永剛同誌組織邀請法國著名鋼琴家理查德•克來德曼,在大瀑布拍攝風光音樂錄像光碟。請著名詞作家喬羽作詞、徐沛東作曲、歌唱家宋祖英演唱《黃果樹大瀑布》此歌曲獲得“中國旅遊歌曲大賽金獎,”現已製成光碟,貴州電視台經常都播放。

三、按科學規劃,搞好景區建設

(1)景區綠化

景區綠化是首當其衝的任務,是每年的首列項目,建設初期,中心區的森林覆蓋率僅為3%,岩石裸露、荒漠化嚴重,我們本著“先綠化,後美化,加快綠化步伐”的原則。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到91年,外調樹苗,自辦苗圃培育樹苗80多萬株,在景區內植樹52萬多株,鋪設草坪26000平方米,綠化麵積4700畝,封山育林2000畝,回填土方40000立方米,覆蓋率提高到13%,將兩個主景區造就成為現在的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草青花紅、不露黃土的幽美環境。

 

(2)景區交通、旅遊小道、纜車、索道建設

原來貴陽到黃果樹隻有唯一的滇黔公路,由於彎道多、路窄、路麵破爛,l50公裏路程需四個多小時才到黃果樹,遊客很不方便,修通貴黃高等級公路後縮短為137 公裏,兩個多小時貴陽可到黃果樹,大大方便遊人。

 

為了開發天星景區,需要修黃天公路7.78公裏,經過交通部門測量設計,在徐健生書記的多次過問下,得145 萬元投資,於85年由鎮寧縣和關嶺縣,組織民工,分別完成黃果樹至三岔河4公裏、三岔河到天星景區3.78公裏公路建設,完成全長7.78公裏黃果樹到天星橋的公路。由於客流量逐年的成倍增加,96年由何鍾品副處長兼任指揮長修建完成黃果樹經滑石哨到三岔河3.5公裏的公路,使黃果樹到天星橋的公路形成環線公路。

(黃果樹賓館)

 

 

(黃果樹餐廳)

 

98年為了開發郎宮景區和方便漂流項目,接通斷橋、紅岩碑、滴水灘,經龍朝樹回黃果樹的大壞線旅遊線路,由關嶺縣人武部,組建民兵團隊,修通天星橋至郎宮3.8公裏公路。景區公路共修建22 公裏(含建設廳和行署投資共修滴水灘和紅岩碑便道6.52 公裏)。

 

為了生態環境和風景資源的保護,克服建設性破壞,按規劃要求絕對保護好自然壯美景觀,在修建旅遊小道時,我們依靠群眾與能工巧匠共同反複研究,修建的石板小道、水麵踏步、蓮花踏步、小橋、亭台等采選了景觀美妙、曲徑通幽、不走回頭路的最佳方案。

 

所有建築材料不準在景區內開采,據統計始建以來共修建旅遊小道十八公裏、六十四座小橋、兩座鐵索橋、四座造型別致的石拱橋,如天星洞前的夾石橋,抬眼望去,幾塊巨石淩空飛架,從深穀此岸伸向彼岸,自然成橋,顏色造型與自然無異、裂紋遍布、搖搖欲墜,令人望而卻步,但走在橋上,就覺堅如盤石,經常年洪水衝擊仍安全堅固。

 

為了解決大瀑布主景區遊客太集中,除增修環繞小道和索橋外,集資借款投資110萬元,於90年9月建成纜車站,大大方便遊客觀大瀑布上下難的問題。纜車委托雲馬機械廠設計、生產、組裝,兩車上下對開,每車載人60個,五分鍾上下一次。

(天星橋索道)

 

天星景區景點較多,步行旅遊線路較長,遊客遊完全程便很疲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於91年由職工集資70萬元和雲馬機械廠合資建成索道項目,由管理處負責土建部份施工,由雲馬機械廠負責機械部分施工,雙方按投資分成。

天星橋茶室

 

(3)實施詳規,完善景區建設

在82年大瀑布主景區開始接待遊客2萬多人後,83年猛增到11 萬人,完善景區建設開發新景點,日顯迫切,在景區景點建設上,本著服從總體規劃和保護自然景觀的前提下,形成自己的民間特色和自己的景區風格。在大瀑布主景區抓住唯黃果樹獨有的水簾洞,在80年原開發的基礎上繼續勘查、設計、開發,於84年5月6日終於開通,當天宋海年、楊中堂、冷永剛等和民工八人慢慢爬通全長l34 米的水簾洞,它由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六個通道所組成。經過擴修,配建步道、欄杆、燈光、警示牌等便可供遊覽了,可是能否開放的意見不一致,為此前後請專家觀察、研究半年也定不下來,到10月份的一天行署田永光專員主持會議,他批準作為試開放,從此被遊人稱頌的美景便展現在遊人麵前。國際洞穴協會副主席D•C•福特教授遊後說“水簾洞是世界上最美的,還沒有見過如此好的洞穴”。海內外遊人認為堪稱世界水簾洞之最。穿越水簾洞除了觀奇景,最令人興奮的要算從水簾洞各個洞窗看犀牛潭的彩虹,是雙彩虹,一前一後,七彩俱全,而且是動態的彩虹,實屬自然奇觀。

 

水簾洞的正式開放使遊客從83年的ll萬人次增到85年的38.5萬人次,這就提示我們需要加速開發天星景區。

 

85年黃天公路正在興建,沒有通車,要提速開發天星景區,隻有用人挑馬馱運建築材料,隻有步行到景區,為了按詳規要求開發,當時明確由楊中堂、冷永剛負責組建,冷永剛同誌長期坐陣天星景區。開發是艱苦的,原始景區,雜草叢生、毒蛇出沒、食宿不便。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在公路通車的基礎上,修建七公裏的石板小道,穿行於石壁、石壕、石縫、石林之中,逶迤於盆景邊石之上。

 

天星景區規劃麵積7平方公裏,開發3.5平方公裏,有天然盆景區、天星洞景區、水上石林區三個相連的片區。這裏石筍密集、植被茂盛、水到景成。集山、水、林、洞為一體,其間,長著仙人掌、小灌木叢、各種花草,終年點綴著綠蔭,真所謂;“石傍流水,水上有石,石上長樹”。展現的是生命繁衍,生物眾生。

 

天星洞則是溶洞的典型,洞內若幹大廳,最大的廳高50多米,麵積1.8萬平方米,各種形態各異、五彩繽紛、大小不一的石筍、石柱、石幔、石壁、石盆,結構奇特、別致美妙,色澤鮮豔。現在的進洞口是人工開的,為的是通風好,不走回頭路。

 

天星景區於86年5月1日開放,它給黃果樹增色增輝,全國風景協會主席,儲傳亨稱頌是難得的美景,還作一佳聯;“風刀水劍刻就萬頃盆景,根筆藤墨繪製千古絕畫”。

(天星橋盆景區)

 

95年12月由建設廳召集設計,研究單位共34 位專家,在黃果樹論證大瀑布夜景工程項目,一致同意用現代的燈光照明係統,激光演示係統,燈光水景係統,組建成具有國內唯一的風景夜景特景,同意委托省電子產品監督檢驗所施工。於96年元月動工,6月完工開放,這又給大瀑布增加了光彩。在大瀑布的天然“大銀幕”上不時呈現出各種圖案,大瀑布的夜幕,讓遊人感受到動感強烈、五彩繽紛科技奇異、人類智慧的偉大。

 

“ 九七中國旅遊年”新增打邦河漂流項目,從水上石林末端新建的石溪碼頭起漂,順流而下,到有江南田園景色,風光秀麗的郎宮渡假村,終點全長四公裏,其間高差32 米,漂經l3道急灘,最長灘麵100多米,最高灘麵9米,每漂過一處灘後均有一段平緩水麵,中間還可選岸邊洞穴休息。新增這一項目,給風景區遊客帶來了刺激情趣。

天星橋漂流起點)

 

為了分流大瀑布中心區遊客,從85年開始便逐年開發石筍山景點,到87年10月經李廷桂、吳實等老領導倡議建為碑林公園,於90年售票接待遊客。園中建有碑亭五個、石碑岩壁撰文等百餘處,有毛主席、朱德、周總理以及名人學者為頌楊黃果樹留下的寶墨。

 

(4)配套景區服務建築和管理用房

在服從規劃、滿足服務、方便管理與景觀景物協調、體現民間風格的原則下,逐年逐個項目來進行建設景區的賓館、公廁、停車場、門房和管理用房等。不生搬硬套江南園林和皇家園林模式,而是突出黃果樹的山川地貌特點,保持自然美。

 

到96年統計完成賓館、公廁旅遊接待服務設施建築麵積156 00平方米,有床位380個,建成管理、生活設施建築麵積36 00平方米,建成日產5000噸水廠和容量2000千伏安變電站,建成庫容70萬立方米調節水庫一座,避雷塔兩座、程控電話1000門。

 

老賓館石板房是82年建成的,但規模太小,隻有中小餐廳各一個,32個床位,已不適應接待需要,新賓館是85年興建的,但由於資金短缺,及各種原因總不能開業,時逢“92中國友好觀光年,”加之黃果樹評選為全國旅遊勝地四十佳、評為“黃果樹杯”競賽第一名稱號、精神文明先進單位等,促使在景點建設、組織建設、充實班子、優化環境、增置設施、培訓人員、優質服務、強化保護等項工作進行全麵整治。

 

92年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給新賓館下達專項投資150萬元,責成管理處組建籌建組,專門班子抓賓館建設,由副處長韓誌平同誌任組長,並立下“軍令狀”保證於當年五月一日開業,經過努力,完成新賓館的改造、裝修、配套、屋麵滲漏處理、門廳、大小餐廳裝飾改造,建成冷庫、卡拉OK廳、鍋爐房、洗衣房、臘肉烘房、購置配齊各種餐具設備、空調機等,培訓賓館職工,保證了準時開業。

 

到冷永剛同誌擔任處長期間賓館房屋設施都已老化,經貸款進行全麵改造更新,增建室內外遊泳池、桑拿館、夜總會、新客房、綠化美化,使賓館的接待環境、衛生清潔、服務規範、食宿娛樂更上一個新台階、評定為三星級賓館,完善了旅遊賓館必要的係列項目。

 

(5)籌集資金適應開發建設需要

我省風景名勝區的開發建設一直未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沒有固定的投資來源,為了爭取資金加速開發景區,十多年來靠的是腿勤、嘴勤、手勤,按詳規要求的項目、不間斷的向省、地有關單位如建設、林業、交通、財政、計劃、旅遊、金融等部門寫報告、編計劃、力爭獲支持投資。建設廳是風景區的主管單位。投資最多、指導具體、幫助最大、監督最細。

 

到96年底管理處累計完成建設投資6536 .6萬元,其中,建設部、國家旅遊局、郵電部等中央級部門投資631萬元占總投資9.65 %;省建設廳、財政廳、計委、旅遊局、林業廳、水利廳、交通廳、教委等省級部門投資2842萬元,占43 .48%;安順行署投資108萬元占1.65%,管理處收入中投資2955 .6萬元占45 .22 %。共完成建設項目128項,打造好了現今接待規模的基礎。

 

(6)發展旅遊業,帶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風景資源的開發為旅遊業發展打好基礎,旅遊業的發展帶動區域內的交通、通訊、建築,商業、食品、工藝品等第三產業的發展,明顯的帶來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經濟效益:到96年底累計接待遊客522 .2萬人次,累計收入5375 萬元,創匯120.3萬元。累計上交國家稅收483萬元,接待人數最高年是92年54 .5萬人次。

 

社會效益:修通貴黃高等級公路和景區公路後增開旅遊列車、景區班車、建成程控電話,增開航班。為當地農民提供較好的農副產品銷售市場,提供勞務就業機會,僅鎮寧波波糖一項,82年年產500公斤到現在年產50噸。按社會調查分析、景區直接收入與社會經濟收入的比例為1:8,按此計算,到96年風景區累計收入5375 萬元。則風景區給社會產生經濟效益為四億三千萬元,解決就業約2200人。據不完全統計,到96年在景區內從事旅遊服務的個體工商戶420家,從業人員1780人(不包括交通運輸、農產品加工、工藝品生產等)。

 

82年前地處風景中心區的黃果樹村,是扁擔山區最窮的村,年年要救濟款返銷糧,青年姑娘往外嫁,外村的姑娘不願來。由於旅遊業的發展給村裏創造脫貧致富條件。目前,該村從事旅遊服務業勞力占85%以上,有80%農戶換新房,村中有自來水,閉路電視、戶戶有電視機,人均年收入達2445元以上,10萬元存款戶,已不是少數。

 

黃果樹風景區已成為我省旅遊的龍頭品牌,是我省的窗口,它增強了中外信息的交流,文化知識的傳播,促進友好往來,大量的引來了中外知名人士、專家學者、中央領導、外國元首、金融財團等等,可以說凡是來貴州的國家領導人、名人學士、外國賓客都會來黃果樹觀光視察(前麵的篇章已經介紹過了)。而國務院部辦委的領導則更多了。又如新西總理朗伊、博茨瓦納總統、莫桑比克總書記以及朝鮮、美國、索馬裏、越南等友好使團。還有活佛班禪、國畫大師劉海粟、相聲大師候寶林、攝影家吳印鹹等。經初步統計,部級以上和當代名人到過黃果樹約一百多人。

 

環境效益:這更是人所共知的,區域內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強化封山育林,加快綠化步伐,美化區域內的景色,達到了風景區內烏語花香、草綠樹蔭、空氣清新,人們都稱讚,環境幽淨舒適。

 

四、對黃果樹的發展寫上幾句

黃果樹風景區的保護、開發、建設雖已具有一定規模,創下了貴州的旅遊龍頭品牌,但總體規劃的六個主景區,還隻開發了兩個,共7.6平方公裏。這與十多年前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雲南石林、武夷山、普陀山、張家界、九寨溝相比,差距則很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投入少、特別是近年來沒有大的項目投入,郎宮主景區96年7月25日成立開發指揮部後,當時由於是計劃經濟,每年隻靠建設廳少量的城市維護費來支付小項目,除了原管理處投資土地征撥款,便沒有項目投資,l999年4月28日黃果樹風景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將原管理處的行政管理職能和經營職能一分為二,政企分開,企業自主經營、管委會依法監督,這是符合市場經濟體製的,但由於職能轉變的過程中,很多問題沒有明確界定,為此,不少事,部門之間都相互爭論,各抒已見,使很多相關黃果樹發展問題擱淺,現已引起上級政府黨委重視,逐步協調解決。

 

黃果樹發展的前途是無量的,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帶來了:在貴黃公路的基礎上又新建清黃高速公路、水黃、關興高等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滇黔公路昆黃段的擴建、埧陵河大轎的通車,紫黃公路的開通,以及安順機場的通航,滬昆高鐵的興建、新黃果樹鎮的興建,半邊街的搬遷等都給黃果樹風景區注入強大的活力,相信後來的建設者們,一定會抓機遇加快建設黃果樹。

 

變遷在不斷的進步,發展是主要的。功在黨的政策英明、功在於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功在於支援愛護黃果樹的各部門、功在於參與建設黃果樹的人們。

 

注:本文所統計的數據截止於1996年(老海退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