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英文小鮮】(11) 我們能說好英文嗎

(2016-09-28 17:12:49) 下一個

3:30 New Lands 來自秋爽齋

 

 

 

我們能說好英文嗎

 

 

發了兩個英文語音的小帖,怕是把人給整糊塗了。這就引來了問題: 英文語音這麽難,我們能說好英文嗎?

 

學英語,是聽說讀寫全方位的學習過程。看看當今的中國,正投入多麽巨大的資源在祖國的莘莘學子身上,要他們學好英文。學校內的,學校外的,社會的,家庭的,不一而足。從一九七七恢複大學入學考試至今,三十年來方興未艾。目前英語熱不退反增,零八年奧運更是推波助瀾,英語運動如火如荼。 不僅如此,想學的不想學的都得學,不學社會壓力太大。 

 

但從學習效果看,有好有壞,有"天才"有"笨驢" ,真乃幾家歡樂幾家愁。就算是英文成績好的,也會常常抱怨: 英文太難! 

 

較真起來,"聽說讀寫"的次序有誤。應該是"說聽讀寫" 。首先是"說",我們暫且按下"聽讀寫"不論,這篇單講"說",也就是掌握好語音,從自己口中重複產生英文音節。英文語音真的難嗎 ? 大多數人已有了正確答案: 難。那麽,我們能說好英文嗎? 我的回答是: 能。我從以下兩方麵給出"難""能"可貴的理由。 這兩點理由有點扣應那句革命老話: 在戰略上藐視它,在戰術上重視它。

 

首先,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雖都在口頭上抱怨英文難說,但大家心裏還是信心滿滿,相信自己是最終能夠說好英文的。佐證就是國人三十年來對學英文投入巨大的個人、社會資源。你以為中國人傻呀,明知不可為,還非要死乞白咧的往裏投錢浪費時間三十年? 不能! 有了這份自信,難道這世上還有中國人辦不成的事情嗎? 有這樣的精神,我們就做到了在戰略上藐視它。

 

第二,要在戰術上重視它,我們還得清楚為什麽英文語音這麽難。在此,我要借助個人的經曆與認知,進行一點"說教"。我們抱怨英文難,部分反映了中國學子對語音學的忽視。學一門外文時,語音定是初學者的攔路虎。這沒什麽好奇怪,究其原因無非是,嘴部肌肉的運作。我們從小說中文,練就發達的"中文"嘴部肌肉,早已習慣成自然,說話時隻是"下意識"指揮肌肉,形成不同的口形來發出想要的音節。猛然學英語,要求嘴部肌肉形成"英語"的口形發音,可所要用的那一群嘴部"英語"肌肉又極欠發達,發不出那英語的音。無奈之下,隻得借用已有的"中文"肌肉發出聲來盡量地接近所要求的英語音。因隻是近似,就有差別存在。差別小了,人們誇你有"天賦",給你機會得意,要你傳授這英語是怎麽學的。差別大了,人們把你當"笑料",還可能惡意模仿,取笑你的口音。

 

有一點必須清楚,語音學不可能教會你"怎麽"發音,隻告訴你音是怎麽發出來的。知道怎麽發音並不等於會發音。好比說,用了幾十年的筷子,我們都知道怎麽用筷子。假如你習慣右手使筷,現在有人對你說,既然你知道右手怎麽用筷子,請用同樣的方法改成左手使筷子。但這恐怕一時難以做到。為什麽? 右手筷子用久了,用筷子所需的肌肉發達,你腦子不用想,筷子照樣用得隨心所欲。換左手,你雖知道怎麽用,腦子指揮左手肌肉運動筷子,筷子依舊不聽你使喚。原因正是你左手的"筷子"肌肉萎縮,要想讓筷子在你的左手使用如常,左手必須要經曆右手經曆過的同樣的磨難,煉出發達的"筷子"肌肉。這個道理用在外語語音練習上非常合適。經過語音學正確指導的有意識的練習,來發達我們嘴部的"英文"肌肉,英語語音是可以學好的。雖然個人情況有快慢之別,學會語音沒什麽特別,不值得大驚小怪。我們經常看見有雙手都能使筷子的人,但很少聽到這些人被讚美有"筷子天賦"或是"筷子天才",同樣,發準音符說好英文,也隻是人類共有的"普通"才能。語音學告訴你怎麽練後,隻要你履順了舌頭,把"英文"嘴部肌肉練出來,一樣也能說好英語。嬰鵡八哥的舌頭被人履直了能說"人話" ,我們自覺地練好"鬼子話"的語音也一定能讓我們說好"鬼子"話。人言總該強過鳥語吧。

 

我的前兩個小帖,隻是"戲說"英文語音,不是要強調英文語音有多難把大夥嚇跑。相反,我真正想要的效果是,通過指出並"嘲弄"英文語音規則的不一致性,來刺激各位的"神經細胞"記住這些拚讀現象。這些規則與不規則現象都是可以學會的。

 

不過,要說英文語音的難還遠不致這些。民國早期,山東省主席韓複渠去當時的齊魯大學演講,自貶自己是大老粗,而褒獎大學生們是國家棟梁,會好幾國英文。"好幾國英文"從此常被拿來取笑這位大老粗,但細想起來,韓主席還說得真對。這不,當今世界,我們有英國英文,美國英文,加拿大英文,澳大利亞英文,新西蘭英文,還有那些非洲國家的英文。這些國家雖都說英文,但語音和詞匯上的不同卻越來越大。最近新添加的種類還有: Hinglish和Chinglish。

 

學英文的可能聽說過這樣一個笑話,說改革開放後的中國,人們迅速致富。與國際接軌後,英文熱席卷全國。有雄厚財力並望子成才的家長,想方設法把子女送去英國倫敦,告誡孩子要努力刻苦把標準倫敦英語學到手。孩子去了倫敦,家長要求校方教授標準倫敦英語。倫敦學校收下高額學費,允諾一定按要求照辦。然後就將這幫孩子直接送去非洲某處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國。家長們知道後,質問校方: 我們出了高額學費,為何你們卻把孩子送去一個破爛不堪的非洲小國? 校方答複: 我們按要求教授孩子標準倫敦英語,可那老式的標準倫敦英語在倫敦已是蕩然無存,世上也無他處可尋,隻在那非洲小國幸存。在殖民時期,英國將標準倫敦英語帶去了小國。自英國撤出非洲殖地後,世界的發展,全球化的趨勢,英語已經與各國文化語言交雜在一起,倫敦英語早已不複存在,唯有那個非洲小國,自殖民時代至今,閉關鎖國,才使得"倫敦英語"僥幸存活下來。中國孩子要學倫敦英語,那非洲小國是世上唯一去處。

 

上述雖隻是瞎編的故事,世界的變遷使得所謂的倫敦標準英語不複存在也是事實。但對那多國英文的不同,我們不該懼怕,相反應該有"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的感覺。華夏文化五千年,自秦始皇起,中國有了統一的文字, 不過那隻是統一的書麵文字。口語標準發音,從來沒有統一過,甚至連統一口語標準的努力也鮮少見於曆史記錄。神州大地從來是方言橫流,"各自為國"。從廣東"鬼佬"話,到吳語的你儂我儂,到北京"標準普通"話,到"媽拉個巴子"的東北大實話,五千年來,華夏子孫,交流順暢,地區間雖小有"聽說"困難,但困難始終沒有大到需要統一口語的程度,頂多就是產生了"官話"(mandarin),為大小九品官員們官場所用。現在祖國的方言大家族裏,又加進了台灣鳥語,統一大業,兩岸相談甚歡,語音差異不是問題。所以,對來自中華大地的英語學習者們,區區幾國英文語音的不同,實是不足掛齒。有祖國方言這碗酒墊底,什麽樣的語音我們都能對付。

 

把語音的困擾留給學中文的老外吧 !

 

 

 
#
謝謝閱讀,歡迎關注

還沒有關注的朋友,請長按下麵二維碼關注《秋爽齋》。’關注‘等於紙媒的’訂閱‘,以後係統會自動投送新刊到你微信上的‘訂閱號’裏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