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300)
2008 (101)
2009 (219)
2010 (162)
2011 (158)
2012 (74)
2016 (305)
2017 (259)
2018 (148)
2019 (46)
2020 (50)
2025 (2)
絳河清淺,鵲橋縹緲,玉宇今宵怎詠?葡萄架下寂無聲,盼青鳥,
情思兩地,閑愁幾許,霜染青絲不剩。浮槎不渡淚痕長,月色遠,
《鵲橋仙》五十五字,雙調,小令,上下片各兩個仄韻。
起句,“絳河清淺,鵲橋縹緲”,浩瀚的星空,在七夕這樣特殊的夜晚更賦有特殊的意義。稀稀落落的星空,即使是銀河,也是淺淺的清清的;縹緲的幾縷浮雲,那可是傳說中的鵲橋?蒼天之上,宇宙之中,今夜將會有怎樣的詠唱!
承接句,“葡萄架下寂無聲,盼青鳥,幽人獨醒。”這是一個倒裝句,前麵的疑問,即是那位在葡萄架下仰望星空之人的感歎。深夜無聲,不是企盼葡萄架下的凡音,而是等待天籟的傳遞。既不得,轉而又寄希望於青鳥。 “幽人獨醒”,迫切的情緒轉而有些哀怨了。
“幽人”,指幽居之人。“青鳥”是傳說中西王母的信使。李商隱詩:“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轉折句:“情思兩地,閑愁幾許,霜染青絲不剩。”這一句轉到了“幽人”的內心深處,也是七夕夜之所以殷殷期盼的緣由。
結句:“浮槎不渡淚痕長,月色遠,輕風正冷。”天上尚且有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情思兩地”的人間這份情怎麽就找不到一個“浮槎”可渡呢?獨幽之人,怎麽能不覺得深夜之冷。
“浮槎”是傳說中來往於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即便神奇如此,也不能把此刻的清淚寄走。小結:全詞上片寫景物,並由此隱喻出心跡,為實寫;下片直抒胸臆,披露心聲,實際為虛寫。實寫,描寫的是實景實境,即眼前所見之景之物;虛寫,表現為間接描寫和想象內容。古人認為詩歌的藝術表現應該虛實並舉,虛實相間,二者不可偏廢。
“絳河”即銀河,又稱天河、天漢。天河在北極之南,南方屬火,尚赤,因借南方之色稱之。其實也可以用“銀河”二字,但考慮到韻譜“平平仄仄”中有二平二仄,選用“絳河”的仄平聲,鏈接後麵“清淺”的平仄聲,以達“拗救”的效果。“鵲橋縹緲”也是如此。
“絳河清淺,鵲橋縹緲”, “情思兩地,閑愁幾許”是兩組對仗句。
(柴京津 - 七夕圖)
還沒有關注的朋友,請到微信上搜索《秋爽齋》。’關注‘等於紙媒的’訂閱‘,以後係統會自動投送新刊到你的’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