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紫雲說詞】《浪淘沙》- 楊花情

(2016-07-18 18:10:55) 下一個

5:29 簫 - 古刹幽境 來自秋爽齋

 

 

 

《浪淘沙》— 楊花情文:紫雲

 

 

傍水柳依依,弄影清溪。

碎萍無力歎聲稀。

怎奈身輕難自己,

聚還離。

 

莫做絮花飛,一掬輕微。

築巢新燕取三枚。

午夜呢喃留幾許,

唱秋歸。

 

 

 

 

 

此“楊花情”《浪淘沙》是我的一篇同名散文《楊花情》的結束語。散文《楊花情》獲2012年第一屆《加華文學獎》(由《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主辦)散文組第一名,2013年4月於溫哥華頒獎。

 

散文《楊花情》主要是借由楊花(柳絮)抒發了思鄉思親的情懷。四十年前頤和園昆明湖畔追逐楊花的愛,已成舊夢;十幾載無以計數地騎自行車經護城河去看望父母的途徑,那與楊花調情的一路,也已成追憶。身居蒙城十幾年,突然在河岸與楊花相遇,前情舊夢,一齊湧上心頭。這便是此“楊花情”的由來。

 

《浪淘沙》小令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根據韻腳的分配,我在此詞意境的組合上可視為前二句一組,後三句一組,上下段相同。前人有前三句一組,後二句一組(純屬個人的理解)。

 

東坡居士有句:“楊花著水萬浮萍”。並有自注曰:“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故此楊花並非楊樹之花,而是垂柳之飛絮。

 

起句“傍水柳依依,弄影清溪。” 寫絮花自然要有柳,風吹柳條,溪中倒影婀娜,多麽美好。眼前這自然一景,將把作者帶入往事回味。起句可視為“以景興發”。

 

承接句“碎萍無力歎聲稀。怎奈身輕難自己,乍聚還離。”,接上句引出情愫。繼續借景抒發,忽聚忽散忽起忽落的碎萍中自然是包含了離絮,故而這既是離絮的感歎,也是遊子的感歎。

 

轉句“莫做絮花飛,一掬輕微。”可視為柳絮的離索自歎,也同樣是作者本身的無根之苦。這是對上段數句興發的結論。

 

結句“築巢新燕取三枚。午夜呢喃留幾許,也唱秋歸。”隻有結論是不夠的,還應該給一個出處。結句把期望寄托給春天回歸的燕子,新歸燕子築巢,也正是柳絮飛舞之時。請你也銜上三枚吧,我想在夜晚向你傾訴,我想在秋天你離開時,會帶去我的歸心。這同樣是作者借柳絮之口來表達自我的情緒。

 

小結:

“賦、比、興”,是我國古典詩詞的藝術手法。劉勰在《明詩》篇中說到:“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誌,莫非自然。”

 

用比興來談詞,就是要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內蘊,也就是前人所謂要有“寄托”。

 

本詞要點,言在柳絮,意在自身。“楊花情”試圖借景喻情,借絮花感歎浮萍的無力,以表達遊子無助的心情;借歸燕銜泥築巢,期待由絮花與燕子的午夜呢喃帶去秋歸的期望。

 

“意內而言外謂之詞”,“其緣情造端,興於微言,以相感動。”以柔弱的柳條開端,通篇小令中沒有自我,卻句句都在表述自我的情懷。

 

結句“也唱秋歸。”雖然虛擬,卻也是情趣的升華,無止無境。這也符合小令結尾的要點,具有“一唱三歎”的嫋嫋餘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