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紫雲說詞】《武陵春》黃葉戀

(2016-06-23 08:19:30) 下一個

4:21 Winter From The Four Seasons 來自秋爽齋

 

 

《武陵春》

——黃葉戀,為臘梅圖而作

 

文:紫雲

 

紅盡綠消風正緊,何處暗香流。

遍訪叢林不肯休,黃葉掩花羞。

 

人道我生君未及,君卻守枝頭。

莫是春秋著意留,退青澀,換輕柔。

 

 

蠟梅是在隆冬綻蕾,其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那日突見一照片,於老枝新條之上臘梅朵朵、黃葉飄飄,黃花黃葉擁在灰褐色的枝條上,相望、相擁、相守。一首詩歌突然從我的腦海湧出:“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這是相戀不能相守的一曲悲歌。而臘梅的花和葉,是終生難得相見的無奈!眼前的圖片,顛覆了過往的理念。非但如此,臘梅的葉子不是綠色的而是與梅花一樣的黃色,這讓我更加感動。這嬌黃的小葉子,你一定是以無比的勇氣和毅力熬過了秋冬之寒酷,癡癡地等到了枝頭上梅花的綻放。何等感人!是的,此時那些盛開的梅花,該是何等的歡騰雀躍!我以為奇,以為喜,而作。

 

在選擇詞牌和造句時,那一句“君生我未生”的感歎是一定要用上的,而且一定要用在詞的轉折處,不這樣,不足以突出一生一世的等待,更不能夠引出黃葉枝頭相守的感動,這就需要在詞牌裏尋找平仄適合的句子。詞牌《武陵春》出自東晉陶潛《桃花源記》中美好的神話故事,是個好的選擇。

 

《武陵春》為雙調四十八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起句“紅盡綠消風正緊,何處暗香流。”是一疑問句。早春乍暖還寒,既無紅也無綠的季節,何故有幽幽的清香絲絲縷縷從風中飄來呢。

 

接句:“遍訪叢林不肯休,黃葉掩花羞。”既然在這嚴酷的時節有了這樣特殊的際遇,一定要苦苦尋覓、探究這暗香的秘密。驀然回首,幾片黃葉下掩藏了幾朵臘梅花,這便是秘密所在。隻在此用了一個“羞”字,便道盡了花朵此時的嬌媚和喜悅的狀態。這個“羞”也是全詞的“詞眼”。

 

上片是尋覓,下片是由一個“羞”字帶出了作者賦予黃花的感慨抒情。轉折句,“人道我生君未及,君卻守枝頭”,這等候多時的一句終於嘎然而出!“人道”,這是說一般情況,或者絕大多數情況,更突出了“你卻守枝頭”的執著,和由此帶來的感動!“君未及”,我來了,你卻不在!如果我能夠等得到你,更或者我來時你已經早早地在等著我了,那就不存在“君未及”。而今天,當我睜開惺忪的睡眼,你已經在枝頭等候我了,而且一定是等候多時了!你一定是癡癡地從秋等到冬,又從冬等到春!因為那一縷縷黃,是你去年晚秋的顏色了。

 

結句:“莫是春秋著意留,退青澀,換輕柔。”這應該是發自心底的一聲呼喚:我懂得!一定是你一心一意的在此等候了漫長的兩個季節,你的青澀和茂盛早已褪去,留下來的卻是無比的溫柔和堅定、執著。這一聲“換輕柔”,有著多麽的疼惜和憐憫,還有心滿意足。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顏色,同樣的心思!

 

小結:

1,詞眼,一個“羞”字承上啟下,人物化了詩意。

2,用典,即是用典故。也就是詩文中所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曆有出處的詞語、佳句。詩歌中用典,講究“言必有據”,必須有出處與由來。綜觀中國古典詩歌的典故,大多數來自以下幾個方麵:典故來自先秦諸子著作,典故來自曆史典籍,典故來自文學作品,典故來自神話寓言、民間傳說,逸聞故事、民謠歌謠等。

 

本詞第二句點出梅花,“何處暗香流”之“暗香”來自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以暗香指梅花,也算是來自文學作品”。

 

“人道我生君未及”衍生於“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此名句摘自為唐代《銅官窯瓷器題詩》,作者不詳。

 


(畫作者:張秉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