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知秋

秋風起深壑,秋葉舞商弦。 我在山頭坐,靜觀秋月圓。
個人資料
山菊花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山菊野語】過年的記憶(1)

(2016-02-05 07:11:46) 下一個

3:50 候常青-一起走過的日子 來自秋爽齋

 

 

【記憶碎片】過年的記憶


 

(一)

 

過年的第一個記憶當然是吃啦。小時候總想不通:為什麽好東西都得留到過年呢?整一個臘月,家家戶戶都在忙著做吃的。先是湯圓粉,然後是糯米粉。現在都是機器粉碎,那時是用石碓舂或是石磨推,絕對一苦差啊,不過那樣做元宵好吃多了!


還 有一個大量製作的是耳塊粑~~~中國大多數地區叫年糕。在有機器之前,這是個大工程,需要幾家合力。上好的粳米經淘洗、浸泡、蒸頭道、二道至熟透, 倒在這樣的石碓裏:

(圖片來自網絡)

 

幾個人一起猛舂至不見米粒為止,然後女人們再趁熱搓揉成扁扁的長橢圓形。冷卻後塗菜油防裂,冷卻後變得很硬,切都切不動。那時還沒聽說過冰 箱,做好的耳塊粑都用清水泡在大缸裏。一直吃到農曆二月哩,就是隔三岔五的還要換一次水(苦差)。耳塊粑軟而有勁,富有韌性,冬天沒事圍爐而坐時,缸裏撈 出一個,切成厚片,火爐上烤烤就可以吃了,又香又軟有韌性~~~唉,真的是好多好多年沒有吃上這樣的年糕了

(圖片來自網絡)

 

還 有一樣家家都做的是糯米粑。這更是個力氣活,奶奶一般是請鄰居小夥幫忙的。工具是一段整木雕的大木槽,兩把大木槌。熱騰騰,香噴噴的糯米飯倒進槽中,兩個 棒小夥子掄槌,此起彼伏使勁擂著,直到成為黏黏的。然後包入豬油炒的豆沙餡,做成一個個的小圓餅。涼後也是泡在水裏保存。吃的時候放在火爐上烤,最好吃是 用油炸,又叫油炸粑。

 

(圖片來自網絡)
 

(咽口唾沫接著回憶 )那 時候的臘肉香腸也都自己做。奶奶的廣式臘肉做得最好,記得早幾年父母分的兩間宿舍不夠住,在街上農民家租了一間屋,全家吃飯都在那。奶奶帶著堂弟和弟弟睡 那兒,父母和三個女孩回宿舍。奶奶在農家後院用柏樹枝熏臘肉香腸,還有花生殼甘蔗渣什麽的都能用上。灌香腸是媽媽的事,我喜歡坐在旁邊用根針在香腸上戳洞 把空氣放出來。
 

做酒釀也是媽媽的活,每年都做一大壇。媽媽做的酒釀很甜,從沒見她失手。有一年堂弟吃了一大碗剛做好的酒釀後出去玩,吃晚飯時找不到人,奶奶急了,全家出動,最後在一棟辦公樓的樓梯下麵找到他:睡得正熟呢,臉紅東東的,原來是醉了。
 

奶奶的絕活是做粽子。她老人家是廣西壯族人,她的家鄉有過年包粽子的習慣,而且是包那種長長鼓鼓的馬蹄粽。隻見她把好幾張大粽葉拚在一起,先鋪一層泡過的糯米,然後是一層泡過的豆子(不是紅豆也不是綠豆,好象叫飯豆), 中間幾條醃入味的五花肉;再蓋一層豆子一層糯米,最後捆紮成長柱形,中間還有點突起來。最大的有兩斤米左右,小的也比普通的菱形粽大好幾倍。然後放在燒柴 草的大鐵鍋裏煮一天,直到中間的肉都化掉,味道全進了豆米裏。奶奶每年都包好多,其實三分之二是送人,鄰居朋友們也都很稀罕。切成厚片用油煎一下,確實是 人間美味~~~可惜我們都沒學到這個手藝!

 

(圖片來自網絡)
 

我 們家的年夜飯跟全國人民一樣,是一年中最隆重最豐盛的一餐。奶奶有五個兒子,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她每家都住過,時間不長最後還是回到我們家,也許是我母 親這個農村出來的媳婦最好相處罷?所以爺爺奶奶在世時,大家基本上都是聚在我家過年。最熱鬧的一次有三十多口人,四世同堂,麻將就擺了好幾桌。
 

二十九晚上爸爸會召集全家圍爐而坐,擬定大年三十的菜單。一般都是由我做記錄,每人可以點一個最喜歡的菜並分配好工作。大廚其實是爸爸,媽媽主管采買,小孩們打雜。奶奶早已做好十幾碗扣肉,這天就指揮叔叔弟弟們殺雞。弟弟們還小時主要是奶奶自己殺。記得有一次地上濺了些血,奶奶叫在邊上看熱鬧的堂弟~~~‘去,鏟點爐灰來把血蓋上’。比我小半歲的堂弟飛快地跑去端來一鏟子爐灰,‘嘩啦’一下倒進了盛血的碗裏~~~幸好是過年,他逃脫一頓‘筍子炒肉’。而那年的晚飯就缺了一碗雞血湯~~~

 

 


[山菊按]:這是2005年在【清談天地】時期陸續寫的,每年寫兩篇,寫了好幾年。也有直接從日記裏抄來的。現在是忙得沒空碼長文了,隻好炒冷飯啦~~~慢慢整理出來跟大家分享!請關注shanju201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